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年代,中国政府成功地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使香港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探讨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的思考,对于  相似文献   

2.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心愿。中共三代领导人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排精竭虑,沤心沥血,贡献了巨大的心力。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伴随着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声,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早在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由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共产党关于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始终是“暂时不动,维持现状”,以便“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本文即对此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考察,对其深刻原因和重大意义作了具有说服力的阐述和恰如其分的分析,指出这一方针是80年代初香港问题得以最终解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宾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和关怀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简化繁琐的程序,又节省人力、时间和财力的目的。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对礼宾改革作了3次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宾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和关怀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使我国的礼宾工作能够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我们党内最懂得知识分子,最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且最为知识分子所爱戴的一位卓越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全国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周恩来同志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事业相联系的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国共谈判中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的重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世界性的人物。对周恩来的研究起源于外国。第一部介绍了周恩来革命历史的著作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接着有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彼森的《1938年的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几次谈话》,波多野乾的《国共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对周恩来的研究机构,并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伟人。他在中国人民心中和国际社会有着崇高的威望。他为我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建立的历史功勋是伟大的、不朽的,树立的伟人风范是崇高的、不可磨灭的。在我们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主要是回顾周恩来同志在中国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开创、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座谈会是近代以来流传于中国的一种会谈形式。中共实行的"双周座谈会"制度即滥觞于此。有充分的材料证明,中共香港分局曾于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采用"双周座谈会"的形式,开始了该形式的最早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双周座谈会"制度最终得以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为周恩来开座车的司机叫钟步云。1955年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钟步云乘坐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飞赴印尼途中,因遭到国民党特务暗算,飞机被定时炸弹炸毁于沙涝越附近海域,钟步云师傅不幸  相似文献   

11.
1962年广州会议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 ,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走过一段曲折路程。 1 96 2年广州会议的主题是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周恩来、陈毅、陶铸、聂荣臻等为此作出巨大贡献。这次会议得以召开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态度和主张对会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是重要有利条件之一。会后不久 ,党内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又起波折 ,周恩来、邓小平据理力争也未能阻止“左”的错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后 ,邓小平率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连带提出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是不是劳动者这一重大问题 ,并从理论上作出正确回答。江泽民根据时代的新特点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对知识分子问题作出新概括。广州会议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分管外交工作26年,直到他逝世,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对日外交,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典型"。"灵活性":多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发展1949年,周恩来曾说,"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但是现在还做不到"。周恩来担任总理职务2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兼任外交部长,为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期,50年代、60乃至7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秉此处理香港问题的指导思想。对外的公开表述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①。实事求是而论,新中国诞生之际出台“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78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会议还决定周恩来主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四年调整时期的重大贡献吴冷西(一)四年调整时期(1961年至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的重大转折。周恩来在这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盛衰的关键时刻,同当时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作出了永铭人心的卓...  相似文献   

16.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基本法》是保持香港繁荣的根本保证 1、《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和《基本法》的制定。自从英国强占了香港岛以后,中国各届政府就为收回香港作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把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中国政府在表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时,确定了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正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之家,他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毕生热爱各类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开国总理,更是精心保护文物,使许多文物能够得到抢救、修复,得以流传给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爱不释手赏汉瓦  相似文献   

18.
徐行 《党史博采》2024,(3):21-25
<正>新中国诞生之际,世界处于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据已公布材料统计,1949年前周恩来就至少三次去过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总理兼外交部长的他访苏达10次以上。其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贯彻执行、为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就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三年间三次赴苏的主要目的和取得的成效作初步探讨,以期深化对上世纪50年代中前期中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梁,1944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新华社、外交部、中宣部工作,曾任中宣部外宣局局长等职。2006年逝世。本文根据对高梁同志生前进行的访谈记录整理而成。记者:高梁同志,您长期工作在新闻和外交战线上,曾多次近距离接触周恩来,其中一定有不少细节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当过记者、编辑,办过刊物、报纸,对宣传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从事过外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外交部长,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