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委 《求知》2004,(6):15-16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全面推进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
企业国有资产法破茧而出,使我国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实现有法可依,但这只是国资立法的第一步 10月28日,历经十五载,跨越三届全国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终于高票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明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李振 《学理论》2010,(22):60-61
我国金融国有资产规模巨大,而有关其出资人争议仍尚未解决。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切入点,结合国外的既有模式,深入分析国内的出资人争议,财政部和国资委并不能有效履行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在金融国资委模式尚未成熟之前,应以汇金公司作为现阶段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以实现金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产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孙丽 《民主》2008,(11):27-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格局得到有效调整.企业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国仅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就已分别达到35.5万亿元和14.8万亿元。但同时,在有些地方、有些国有企业,也出现了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  相似文献   

5.
程宗璋 《求知》2001,(8):35-36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大决策。而针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方针是要“放开搞活”。自《决定》颁布以来,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改制已成潮流。总的讲,中小企业改制的主流是健康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企业改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评估不准确,产权界定不合理;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薄弱,配套措施跟不上等,造成企业改制的成功率不高。我认为在当前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应特别注重以下问题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刘娜 《理论导刊》2005,(7):21-22
为了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我国近年来自上而下组建了国资监管机构。国资监管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国家股东利益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出资人机构,这是企业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开端,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一体制。(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涉及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以及国家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等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成熟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1.企业国有资产的国家公共管理。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行使终极所有权;企业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国家有关公共管理部门从自…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就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按照魏杰、赵俊超同志的划分,国有资产有四种形态,即企业形态、公共产品形态、货币形态和资源形态。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全资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份,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69.4%。国有企业形态的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占有如此高的比例,自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白津夫 《求知》2004,(2):6-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国有经济的根本性改革。所谓根本性改革就是要从企业、结构和体制的不同层面改革转向整体推进国有经济改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也不断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相比之下,对诸如高校等事业单位申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相对滞后。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方面,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性使用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性使用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弊端,以引起有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使之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1)
企业战略管理是推动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阐释《企业战略管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四方面问题:课程体系缺乏本土特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提出解决对策如下: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不断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王德志 《民主》2011,(6):9-11
在2010年1月召开的徐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全委会议上,民进徐州市委会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广大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将该建议作为典型提案给予重点点评。会后,市委、市政府又会同市经信委对该提案作进一步补充,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争取省里对徐州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与法制》2002,(3):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将这类侵权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自然资源确权主体和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职责.《行政复议法》将因这类行政争议引起的行政复议,列为复议前置,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救济功能,有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复议机关的讼累,充分体现了《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然而,在执行这一法律规定中,尚有很多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存.  相似文献   

13.
黄涛  赵纯武 《学理论》2012,(24):108-109
我国监狱企业发展一直面临着"监企不分"的瓶颈问题,造成了我国监企在规范运行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随着我国"监企分开"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监狱企业与监狱逐步被分离开来。那么,在"监企分开"改革后,我国的监狱企业如何依照《公司法》进行公司制改革,监狱与监狱企业又如何规范运行呢?通过对监狱企业的公司制运行展开论述,以期对监狱及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当前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现状分析后提出,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不作为”,应当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充分调动国有资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是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1987年 7月 ,深圳市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1996年 12月 ,市政府进一步对市级资产经营公司的规模、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新成立了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和商贸投资控股公司 ,逐步形成了“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国资办 )———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企业”三个层次的以资…  相似文献   

16.
白津夫 《求知》2004,(3):6-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7.
张大军 《求知》2004,(1):10-12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约为109316.4亿元人民币,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约为73149.3亿元人民币,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约为36167.1亿元人民币。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近20万个国有企业中。至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上缴税收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的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改革的深入愈演愈烈,为此新刑法增设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完善了对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迄今为止的改革历程表明,每走一步,国有资产就会流失一部分,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犯罪的研究并力求在立法上予以完善,仍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工作。近年来,国资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完善体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中央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朱振华 《求知》2005,(1):35-35,39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快结构调整;制定规划.提出我市国有企业调整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国有经济垄断、控制、退出的产业或行业范围,国有资产在各个行业和产业的比重,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速度、方式和渠道,国有资产转让对象和转让价格的确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