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发桂 《唯实》2011,(11):54-58
要通过公众司法参与来实现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就需要以新的视角看待当前陪审制这一制度化的公众司法参与的应有价值及其限度。在由封闭性的司法运作向开放性的司法运作转变中,陪审制这一公众司法参与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及陪审员与司法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但陪审制在司法运作中具有自我定位不准、与社会公众联系不紧密、缺乏社会的有效认同及无法与法官实现良性互动的缺陷,这又凸显了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限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司法民主化改革的取向、社会主体复杂的利益冲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公众司法参与提供了制度空间、基本动因和技术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我们应对公众司法参与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建构,包括司法基本信息的知情机制、司法运作过程的监督机制及司法运作结果选择的回应机制等,这将在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司法机关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全面考察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应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进行。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皆应依据相应原则。目前,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仍存在制度化水平低、信息共享内容单调和形式单一、部分互动形式有待明确、未能实现行政司法和司法行政的有效衔接、个案协调深度与广度不足并缺乏规制等问题。因此,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应当推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司法与行政信息共享的形式与内容、明确建立司法与行政人员交流与联合调研机制、建立依法行政考核专项信息通报机制、完善个案互动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4.
自信、坦诚的政府与理性、负责的媒体在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下互相借重,有策略地开展公共危机管理,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政府和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迅速构建主流舆论,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最优传播,促进问题解决,实现社会稳定。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得到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效能得到体现,政府与媒体的公信力得到公众肯定。实现政府和媒体良性互动要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传播机制,同时媒体应把社会责任作为媒体的核心精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最佳的国有资产监管及运行体系,应该是以最小的监管成本支出,达到国有资本既高效运行、又实现全方位的有效监管。其手段是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配置和协调相关专业运作平台,并形成各机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民众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及其大小,其在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严重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地位不独立、公众尚法理念不强、司法官素质良莠不齐等。立足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应积极探寻以完善司法体制为核心的体系化改革措施,以期重拾我国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使得微博直播庭审具有了司法公信力构建的特性.微博直播庭审从心理认同、制度实践、价值目标、司法主体、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树立法律信仰,落实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素质,传播法治文化.从而实现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8.
民事司法公信力是我们经常会看见的名词,准确地界定其基本内涵及其意义是提高民事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民事司法公信力的含义,并就与其相关的概念作了简单的比较,以便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研究民事司法公信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目前,司法领域存在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分析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现象及原因,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司法改革的措施和制度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公民廉洁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建构在相应的运作模式之上,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才能确保廉洁教育取得实效,并实现预期所规划的目标。公民廉洁教育主体互动模式遵循人文关怀原则,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需要,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张提升施教主体的主体性,培养受教主体的主体性与认同感,推进施教主体和受教者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司法权作用与受众心理回馈的双重维度的概念,包括审判公信力和检察公信力。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协调、司法功能阙如的症候,暴露出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些体制性弊病和社会性因素。在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的条件约束下,建构独立、统一的司法系统,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司法的职业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对策措施,对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对刑事司法的关注与参与,在发挥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与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司法公正、推动制度变革等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妨碍依法办案、损害司法独立与当事人权利等负面影响。对于刑事司法而言,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有必要在把握网络舆情的具体影响及路径的基础上,秉持宽容、区分的理性态度并构建合理的监管、规制机制,以期消除二者的紧张对立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提升民事司法公信力可以说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目标,这就涉及到民事司法公信力的赖以建立的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民事司法公信力的根基在于司法民主主义。并就什么是司法民主主义、司法民主主义与司法专业化之间的关系、相关国家司法改革的民主性方向以及我国的民事司法民主主义的问题做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4.
苍溪县人民法院始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大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良性互动。今年以来,该院案件调撤率保持在66%以上,位居全市法院前列,案件整体呈现出结案率高、调解率高、信访率低的“两高一低”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5.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法律职业化建设过程中,面临法院司法行政化倾向严重、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低、法律“职业割据”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建立法律职业化准入制度、实现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等措施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政治系统的和谐、有序运作,依赖于传播机制的有效构建,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良性互动。但是当前政治形势下,受众参与缺位、参与冷漠现象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困境和难题,从传播过程的外部变量因素,以及信息经济学对受众的内在“心理——行为”逻辑进行剖析,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实现对路径和走向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要求司法裁判不仅恪守合法性,还要追求合理性,力求裁判结果与道德伦理、国家政策、民意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司法合理性与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利益分配方面是一致的.它包括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和程序合理性.在和谐社会下,实质合理性与程序合理性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法官应该能动司法,追求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以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实现司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能动司法有利于提升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度和实现法律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在实践中,应推崇走下"神台"的法官——倡导亲民式审判;了解道德习惯——探寻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注重合理引导——恰当地行使释明权;打开判决过程中的"暗箱"——对判决理由据理说明,进而不断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念与重要意义1.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定义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顾名思义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是指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回应和满足社会的司法需求,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从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在社会公众中享有的信任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它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主观评价、心理反应及价值判断,是衡量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满意程度、信赖程度、认同程度的重要标尺。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其实质就是提升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