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料卡片     
最珍贵的东西给一家心理机构做问卷调查,只有一个问题: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位老妇人这样写道:到了古稀之年,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容貌、健康,都已渐渐失去。最珍贵的便是逝去的青春韶华了。另一位被调查者,是刚刚工作的大学生,他唉声  相似文献   

2.
请想像下面的情景:你刚刚跨进公司年度管理发展会议的会场。你登记进入自己的房间,解开行李,拿出里面的东西,把自己安顿妥当。从窗户俯瞰出去,是一片碧绿无垠的高尔夫球场和网球场。接下来,你开始准备明天早上8点钟的第一场研讨会议。当你打开厚重的研讨会资料时,惊讶地发现公司为明天早晨的研讨会准备了一份厚达25页的预习功课,内容竟然是小说家梅尔维尔的作品《比利巴德》一书的选录。  相似文献   

3.
感受井岗山     
吕睿  欧灿 《福建乡土》2007,(2):34-36
很多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相反地,每当你几乎要把它们遗忘时,它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显示出自己的位置,而且势不可挡。这样的东西很多,譬如幸福。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把井冈山当成一个纯粹的旅游胜地满心想着去好好玩一玩的,可是后来在旅  相似文献   

4.
老宅 《乡音》2008,(11)
东和西是两个方位词,可人们为什么把买物品叫做买东西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次去会朋友盛温和,见盛正提一个篮子上街,朱问道:你上哪儿?盛说:去买东西。  相似文献   

5.
青蚨     
在古老的故事里,据说在南方有一种叫青蚨的虫。你把它抓来,用母虫的血涂于八十一枚铜钱,另外,再取子虫的血涂另外八十一枚。涂完以后,你就可以把涂了母虫血的八十一枚钱拿去买东西,再留下涂了子虫血的钱在家里。过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花掉的钱很神秘地又一个一个地飞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慢运动服饰     
《小康》2010,(9):117-117
你用弹弓发过短信吗?一款名为SmsSlingshot的设备,真的可以把短信发到墙壁上。你只要在弹弓上输入短信,之后一弹,墙上便可出现你刚刚输入的文字。当然,你必须对着指定的墙弹射才行。SmsSlingshot的原理在于,其内置一个类似手机的装置模组,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03,(12):44-46
为什么要去德宏?德宏最好玩的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当你置身于这片神奇美丽的地方,调动所有的感官去体验,一个或真实,或神秘,或感性,或理性的德宏才会了然于胸。不过,把一个我们眼中的德宏推荐给你,把我们认为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推荐给你,让你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愿意!  相似文献   

8.
2001年2月6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工地的工棚内发生一起民工死亡事件。据反映,事发当日凌晨1时许,同住工友被一“扔东西”的声音惊醒,起床后发现汪某仰卧在炉灶旁的血泊里,地面上有一把菜刀,后经医生证实已死亡。  相似文献   

9.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10.
朱庆林 《乡音》2011,(5):49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测试题很有意思。比如,是否同意把1分钱再分成几份花?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张寿华老师从苏州大学退休了。一天下午,张老师走到学校的一座小桥上,无意间听到父女对话。一位穿着破旧的父亲一个劲把几块钱塞给刚刚到校报到的女儿,女儿含着泪说:“爸,路这么远,你回去车上总要吃点东西呀,这钱你一定要拿着。”父亲说:“还是你留着,你要读书,不能吃不饱肚子,孩子,没关系,我忍忍就可以到家了。”女儿哭了。张老师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回到家,他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又想起两天前在校门口看见一位刚来报到的长得很清瘦的新生,只带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件旧衣服。他问这位新生为什么只带这点行李,这位新生说:“咱…  相似文献   

12.
黄观玉 《人民公安》2007,(18):48-51
宗继先眼前一亮,他发现床头上有一个微型的录音机。上前打开,里边先传出极轻微的录音磁带的转动声,接着,是那个娇滴滴的女声:"把东西放在窗台上,你走吧。"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美国人、俄国人和古巴人同乘一列火车包厢旅行。列车行驶中,俄国人拿出1瓶伏特加酒喝了起来,但没喝几口就把酒瓶从车窗扔出去了。美国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浪费,俄国人回答说:“我们国家有最好的伏特加,也有最多的伏特加,多得可以随便扔!”旁边的古巴人正在抽雪茄,见状不声不响地把一支只抽了一半的雪茄也从车窗扔出去了。美国人说:“你这又何必啊?”古巴人回答说:“在古巴,我们有最好的雪茄,也有最多的雪茄,多得扔了也不担心浪费。”美国人想了想,二话没说,站起来打开车窗,转过头来就把随行的律师从窗户扔了出去……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花     
歹徒说,只要你放他们走,手里的一千元钱就是你的。歹徒把一沓崭新的钞票在昏黄的灯光下甩得哗哗作响。他说,你们在犯罪。歹徒说,反正车我们也没撬开,你就睁只眼闭只眼巴,少不了你的好处。他说,你们跟我去派出所,可以争取宽大处理歹徒说,哥们儿,识相点吧,你一个小小的保安员一个月挣几个钱.不要那么认真,也不看看我们是干什么的。歹徒把手里的一千元钱“啪”一下扔在了他的面前,“你就当什么也没看见”,说完3个歹徒转过身就要从围墙上往外爬;他急了,对着3个歹徒大喊一声:“站住!”歹徒被他的喊声镇住了,回过头来睁大了眼…  相似文献   

15.
本期说法     
云鹤 《中国保安》2008,(10):34-37
超市限制人身自由,属非法拘禁?案例:"你现在不可以走!"保安员黎平对宋斌说道。"东西都给你了,凭什么不让走!""要等我们何经理来处理,现在你还不能走!"在黎平的坚持下,宋斌被几名保安员强行带进了保卫办公室。刚刚宋斌从超市的安检口出来时,安检口的报警器发出了警报,显示宋斌身上有未付费的商品。宋斌自己翻了一下衣兜,果然有一个小件的商品放在兜里没有付费,宋斌解释这是自己无意中放进去的,所以没有付费,并不是有意要拿  相似文献   

16.
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可有可无的摄像头.“播客“开口说话了,于是娱乐便有了新的开始.“播客“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词汇,甚至会感到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播客“呢?有人说过,如果文字是高于生活的,那语言就是贴近生活的.要让一个不习惯写日记的人去写博客,这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做一个“播客“,尽管从技术层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简单--给你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麦克风,先说话,再把录音放到网上,这个节目就是你的.它或许可以得到献花,或许会被扔臭鸡蛋,但谁也没有权力把它从网上撤掉.……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18.
我虽然不是在重庆出生,但离开重庆后,全国的大小城市也呆过不少,却始终感觉还是重庆最好。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能否告诉他我喜欢重庆的理由,我想了半天,却说不出来。 其实,有些东西,闭上眼睛的时候自己才看得最清楚,这绝不是故弄玄虚。喜欢一个城市的感觉完全可以同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等同。如果你曾经在一个城市里行走,不可避免地你将成为了彼此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不管各自走多远,却走不出彼此的记忆。总有些牵扯不尽的东西把你系在一起。比如我之于重厌。  相似文献   

19.
"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家园。"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满运来凭借着对祖国家园的理解与欣赏,不畏惧山高路险、地热天寒,走、问、访、看、了解祖国大江南北,把自己对家园的热爱凝聚在按动快门的一霎那,把家园中感兴趣的东西变成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0,(12):72-72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任何组织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劣势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可它却让你那些长的东西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