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话茶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从上学到工作、从未离开过家的我,早已习惯了家乡的气候、熬茶的味道、亲切的方言,看惯了湛蓝的天空、淳朴的民风和高原人特有的红脸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会有外地人指着我叫“青海小老乡”,妈妈说当时的我会气得满脸铁青,两眉中间立即鼓起一个硬硬的包。对一个孩子来说,虽不能完全理解某种称呼的褒贬,但总能感觉到他们是在说青海人土、青海不好,现在想来,我眉间鼓起的那个包应该是在为我的家乡叫屈了。  相似文献   

3.
17岁离开家乡读大学,就注定成为这个车站的常客。20多年来,我对家乡的回忆,出现最多的便是这个车站。因为,它是我归来时第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是我离开时最后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因为,这个车站是家乡唯一通向远方的出发地。这些年,我一直在远方。我习惯了在这个小车站里找父母。父母也习惯了迎接那个一脚跨下车门,拖着旅行箱的女儿。尽管,岁月让这三个人一点点地变老,可是,这些习惯却没有变老;相反,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心跳。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书看到革命前辈彭德怀元帅的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一回,警卫员泡了一杯茶给彭总喝。彭总刚刚端起茶就发觉茶叶不对头,于是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支支吾吾地说:"是管理科送来的。"彭总一听就火冒三丈,严厉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买来的茶叶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  相似文献   

5.
11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不顾身体疲劳,下了井冈山又来到泰和县,了解农业机械化情况.县委安排小平同志夫妇下榻县革委会院内小客房,并派出两道岗哨加强警卫.这一不寻常的安排引起了住在小客房另一端一位客人的注意.这位客人叫池龙,是泰和籍的老红军,空军通讯部原副部长.因得罪林彪反革命集团成员吴法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囚居山东.他只得把三个孩子托付给家乡亲人和当地政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池龙回到北京.1972年秋,池龙返回故乡,一来感谢乡亲们和当地政府,二来看看离别数载的骨肉.17日晚上,池龙凭着军人特有的敏锐,感到住在客房另一端的客人,不是一般人物.18日,池龙从刘步山处得知来客是邓小平后,立即对刘步山说:“我要见他,我熟悉他.”  相似文献   

6.
李涛回乡记     
徐宝来 《湘潮》2006,(12):22-24
回乡起因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是李涛上将的出生地。李涛自从大革命失败离家投身革命,到1957年11月5日偕夫人李焕月从北京回家乡参加汝城县委纪念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大会,足足30年没回家了。说起这次的故乡之行,李涛心情极不平静。那是1957年夏秋之交,李涛正在院子里乘凉,来了一位同乡青年,说是从广州到北京开会,借机来拜访家乡的革命前辈。李涛和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小伙子说他对家乡情况很熟悉,便有意“考”他,问他谁是家乡汝城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小伙子讷讷无语,半天答不上来。李涛便介绍了朱青勋烈士的革命事迹。客人走…  相似文献   

7.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我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去了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8.
山乡电视梦     
不久前,回家过节,吃过晚饭便打开了电视机,这时我想起3年前回家时,晚饭还没吃,来我家看电视的唐老伯一家、李婶一家,还有小豆子等数10个年轻人就来  相似文献   

9.
金色十月     
离开农村老家已九个年头了,但我总不时想念家乡的人,总爱打听家乡的新鲜事儿。前几天,孩提时的伙伴来到我住在城里的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你想不到吧?家乡公路修通了,我是坐首次班车来看望你们的!”  相似文献   

10.
薛永应 《当代贵州》2004,(22):39-40
最近到家乡金沙县休闲,遇到一户农民,叫官实礼.觉得此人外貌极其普通,与我的其他农村亲友无异,但气质颇为不同,忠厚而不憨愚,谦逊而无自卑,言谈包含睿智,瞻顾流露信心.出于职业习惯,我便做起社会调查来.原来此人是当地一大能人,早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民勤劳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我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去了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12.
正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一个曾被贴上贫穷落后标签的"不毛之地",用"突围"换来"新生":集体经济增加了、村庄面貌变美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6月30日,夜幕降临。热闹一天的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归于平静。刚刚送走海南省儋州市交流考察团的客人,箐口村委会主任张凌坐在新修的村委会院子里喝着茶,静享难得的空闲时光。"这已是今年第35批来箐口交流考察的客人  相似文献   

13.
乡愁     
正曾经与朋友一起听歌时,一首韩红的《家乡》勾起了我的乡愁。阔别已久的家乡啊,你的模样依然那么清晰地映入眼帘。我的家乡——四川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三面环山,村庄前有一条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我就是从这条小路,走出了村庄,上学、工作,直至在外生活定居。近日,有亲戚从四川老家来我们这儿探亲,在与她的交谈中,谈及四川老家,她说:变化很大,家乡富了,高楼大厦,人们生活好了,总之,家乡  相似文献   

14.
“钱运茶楼”是杭州城北运河广场边上的一个普通茶楼,但是这段时间,不时有一些“神秘”的客人指定要三楼的包厢。这个包厢是拱墅区纪委的工作人员请干部来进行廉政谈话的,也可称之为“喝茶”。从去年6月份以来,已经有11名拱墅区的区管干部来这里“喝”过茶了。  相似文献   

15.
妻贵之后     
在我们这一国度,夫贵了,必定带来妻荣,确乎已成为亘古不变的法则。 然而在下不敏,身为丈夫,年过不惑,仍为一介寒儒,教书为生,无贵可言。偏偏是妻子近年来,青云直上,现已是一局之长。妻贵了,是否也象夫贵后带来妻荣一样,给我带来夫荣呢? 妻子掌一局之务,直属系统也有几千号人,不仅在班上忙得清闲不得,即使回到家后,来请示工作的,请求办事的,甚或老上级或老同事来闲叙的,每天总是宾客盈门。人家来当然是冲着妻子来的,但作为家庭成员,我总不好闭门谢客,即使有时“躲进小楼成一统”,人家在寒喧中也首先问“陆老师呢”?这时,妻子就装着我还不知道有客来的样子,高声叫道:“老陆,有客来了”。此时我只得“理顺”情绪,从房间出来,笑脸相迎。妻和客早已坐下谈话,这倒茶的重任自然就历史性地落在我的肩上。别看这倒茶之务不重,可我家一个月起码消耗两斤茶叶,今年春节期间,一个月就消耗了三斤多茶叶,创下家庭用茶纪录。每当及此,看到妻和客人谈得津津有味,自己倒好茶后就成了多余的人,心中总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16.
1982年4月的一天中午,辽宁省岫岩县石庙子乡政府办公室走进来几个干部模样的人,为首一位60来岁,自称当年曾在这一带打过游击,想见见乡政府领导.秘书急忙请来乡党委书记王建树.王建树把客人请到自己办公室坐好,轻声问道:“您几位贵姓?” 为首那位老者站了起来,“请您答应我三条,我便把真实姓名告诉你.” 王建树打量这位老者,面色红润,精神头儿蛮足,穿着虽然朴素,但总有些不同凡响的气质.见王建树已应诺,客人急急说道:“在我离开之前,请不要公开我的身份;请给我们找一间办公室,让我们休息一下,我们自带午饭,无需招待;我要回老家大院儿看看,我走后请代我向乡亲们问好.” 王建树一听客人要回老家大院儿看看,他心里才有了数儿.这时客人说道:“听说黄中这个人吗?”“黄中?在我们这  相似文献   

17.
袁南生 《湘潮》2012,(6):1-1
2000年,我从湖南调往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驻埃及使馆二把手、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大使和驻苏里南大使。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离开家乡13年了。13年来,在见识增长、白发增多的同时,我对家乡的依恋也在增加,对祖国的报效之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亲友的思恋之情,融入到了我外交生涯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一长假期间,家里来了几位外地客人。由于久未谋面,我自然要好酒好菜招待一番。客人来之前,我和爱人就商量在哪儿吃饭比较好,几经思考,最后选定一家很有名气的酒店。在拜泉县城,这家酒店的"发迹史"好多人都能说上两句。从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吃部到富丽堂皇的大酒店,正是因为老板瞄准了公款吃喝一度盛行的"商机"。如同滚雪球一般,酒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国家4A级景区冶力关镇。这里既有风光旖旎的原始森林、碧波荡漾的冶海天池,还有景色迷人的莲花山……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紫藤 《党建文汇》2006,(4):49-49
初露锋芒。发现商机。32岁的杨开华能当点菜大师,还得从2003年她到广州的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说起。那天,她照例招呼几位客人入座。递上菜单,请客的人让客人点菜,客人却一个劲地推辞,“东家”捧着菜谱翻来翻去,很是为难:贵了承受不住,便宜了又过意不去。他借故把杨开华拉到一边,悄悄说:“我给你10元钱,你帮我点一下菜。我今天请客人有两点原则:一是六个人中有一位不能吃辣;二是价格控制在500元以内。既要好吃又不丢面子。”多年的“贪吃”经历,早让杨开华对菜有了一番领悟。她对客人说:“听口音你们是东北人,我按东北菜系给你们配菜:笋干拌鸡、黄金烧猪手、剁椒蒸鲩鱼,素菜来个蟹黄豆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