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自从建立那天起.就带着先天不足,在质疑声中一路走过10余年的历程。虽然说10余年来保障住房的建设解决了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原本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性住房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政府的初衷。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和突出。使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面临着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2.
询问保障房     
费欣意 《江淮法治》2013,(19):23-24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低收入群体的民生工程。濉溪县人大常委会为推动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首次运用专题询问的监督形式,督促政府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土地出让净收益的提成、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和银行融资等四条途径。通过上述融资途径,可以解决部分地区今年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但在部分地区,资金问题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瓶颈”。目前一些地区正在尝试利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但由于这些资金本身风险控制及保障性住房整体收益率较低的现状,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流动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其住房保障即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满足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初步建立起了以蓝白领公寓为代表的具有新区特色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然而,滨海新区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保障性住房,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公共配套设施,以保证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郭丽 《法制与社会》2013,(10):185-186,195
现如今,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项目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有序地推进及落实,但由于该项举措不仅与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关系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推进,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该举措实施以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针对此情况,本文在论述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该举措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此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进而采取更完善的措施使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限价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其中,尤以经济适用房涉及面最广、收到关注度最高。经济适用房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障住房,具有严格的准入资格和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国家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融资问题.近年,我国大力开发保障性住房,然而我国现有的融资模式以及融资渠道较单一,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融资体系.本文力求探究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资金无保障"已成为2010年我国中央政府力推保障性住房以来最大问题所在。笔者认为BT模式是破解保障性住房投融资难题的一个颇佳切入点,为此,写就本文。文章从BT模式含义及其法律特征入手,认为采用BT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具备合规性和适用性。然后重点对保障性住房BT模式建设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法律意见。最后,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框架下,对我国保障性住房BT模式建设给出操作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保障性住房BT模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发展情况分析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总体思路,坚持抓保障,调结构,惠民生,逐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规模,累计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4392万平方米、48.5万套,其中廉租住房107万平方米,2.3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009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两种困境碰撞,创造一条出路自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又增添了一个功能性目的,那就是平抑日益高涨的房价。  相似文献   

12.
把以低工资制为基础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供应制度改变成为住房商品化分配供应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分配,住房改革制度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尤其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异化,均产生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的社会问题。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与基本规则,对违规的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房进行全面清理,由政府直接修建并提供保障性住房,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制度,区分不同类别的住房有的放矢地开征物业税,是缓解住房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2,(12):64-64
凤翔县以改善民生条件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初步建立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78亿元,实施了凤鸣路七号院、万和家园、上善家园、新都市花园、长青苑等保障房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7,(7):9-11
2006年.政府出台了不少保障性住房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六条’。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宗合 《江淮法治》2012,(3):43-43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已开工建设的周转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6.
“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有多少用地指标?如何保证保障房用地的建设需要?”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对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有什么打算?”  相似文献   

17.
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满足社会群体住房需求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认同的缺失。本文从社会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长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认同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同体系建构的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兰  丁志岩 《河北法学》2011,29(10):129-136
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为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制定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提高。作为省社科联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试图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保障性住房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住宅市场化方向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现状,积极、稳定、协调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行动准则,构建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单位在职员工共同缴存的一种长期住房储金,是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以及法制化的一个主要形式,具有政策性、强制性以及保障性,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中低收人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住房体系的完善,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在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2005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弥补市场缺陷、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重要职责.当前,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供需矛盾尖锐,法律体系建设滞后,配套政策成效有限,监管体制机制匮乏等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体系化建设,加快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步伐,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