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试论“执行难”的成因及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春 《法治研究》2008,(11):77-79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执行难”正逐步演化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法院工作的难点问题。“执行难”表现在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处理、执行权力受拘束、执行结果不到位等等。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好“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洪浩 《中国审判》2011,(5):11-11
为有效缓解刑事案件财产执行之难,我们首先必须对其加以准确界定,即究竟何为刑事案件财产“执行难”?如果是由于被告人或执行义务人确无财产使之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执行能力而导致难以对刑事案件进行财产执行,显然,如同民事“执行难”一样,希望通过修改现行立法以及仅只由公安司法部门采取措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民法院力克执行难,从而推动了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仍然存在着“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法制的权威性。这一问题始终未见根本好转的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强制执行立法,尤其是执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采取单独立法体例,尽快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既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法学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为有效地克服“执行难”和治理“执行乱”,应当建立和健全执行合议制度。为避免执行工作的盲目性和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必须完善申请执行人举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为全面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程序、实体权利,有必要改革现行的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增设执行程度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于瑶 《法制与社会》2011,(1):132-133
当今社会中,“法律白条”、“法院审判空判”现象逐渐增多,这些标志着我国司法工作“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化。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当事人双方确有困难、执行人员素质低等因素困扰着执行程序的进行。当然,针对这些干扰执行的因素,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建立执行救助制度,可以在双方都有困难时,国家提供给申请人一部分费用,维护申请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正的审判,而"执行难"问题则是实现最后公正的瓶颈。民事强制执行难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被执行财产难动"四种情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文化原因,也不乏体制、立法和执法上的原因。目前,"执行难"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分析,探讨执行难的化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各类矛盾的日益突出,大量案件涌入法院,许多当事人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容易引发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执行难"、"难执行"成了社会一大问题.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四难"现象是执行难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特区法坛》2002,(73):27-28,34
近年来,万宁市人民法院从执行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大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措施,精心打造审后执行新平台,全力抢占集中清理未结执行案件的制高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注重财产保全,为审后执行创造有利条件,铺设通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有益探索,是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成功实践,是促进执行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既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执行难的表现与危害、执行难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认为克服执行难必须建构包括被执行财产发现制度、执行措施强化制度、执行保障与执行协助制度、执行沟通制度、执行救助制度等在内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是中共中央1999年第11号文件转发的<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及的执行工作"四难".为破解执行难题,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提出并采取了各种解决办法:如建立公安协助查扣被执行人制度、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加大法...  相似文献   

11.
郑刚 《法学杂志》2000,(2):52-53
结合北京的情况,笔者就“执法难”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执行难”的主要表现 中央11号文件将“执行难”概括为四句话,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民事执行过程中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人大、社会要求检察机关加强执行监督的呼声强烈。”笔者认为,顺应现实需求,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将是一条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来年案件“执行难”屡见不鲜,极大地损害了法律判决的权威。本文的“实质执行难”是指案件一开始就没有执行的条件,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案件中所遇到的执行情形。本文将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难,且是实质执行难,从其特点表现、原因、后果极其解决办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为了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自2009年4月1日起正式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执行工作机制——“分段集约执行机制”,即将执行工作划分为执行启动、执行财产查找查封、执行财产变现、执行结案四个阶段,再将执行法官按照各自优势、能力、性格等特点分为执行启动组、执行调查组、执行财产变现组、综合结案组四组,每组由一名主执行官负责对全组人员和工作进行统一调配、安排,在每个执行阶段配置对应的组别进行集约执行。这样,彻底改变了过去执行工作由一名执行法官“一杆撑到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京的情况 ,笔者就“执法难”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执行难”的主要表现中央 1 1号文件将“执行难”概括为四句话 ,即“被执行人难找 ,执行财产难寻 ,协助执行人难求 ,应执行财产难动”。“被执行人难找”的主要表现为 :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 ,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 ,有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 ;有的举家迁移 ,长期下落不明 ;军警所属公司、企业拒绝甚至以强力阻碍法院的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执行财产难寻”的主要表现为 :被执行人多头开户 ,提供给法院的账户多是“空城计” ,真正有钱的帐…  相似文献   

17.
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的执行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的执行从立法规范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执行难的八项措施,如明确财产刑的执行机构、多方面强制财产刑执行、强化侦查机关扣押财产的职能、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公告执行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公告执行的表现形式是公告,但它不同于执行公告。公告执行是加大执行力度的全新执行措施,从效力看,它具有“准破产宜告”的性质。它是克服“执行难、难执行”的执行现状的客观需要,是对我国现行执行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背负着执行难的沉重压力,而执行难的具体体现就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在我国目前执行立法相对滞后、执行理论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各级法院都在积极探索执行工作的新路子。自二00七年七月开始,河口区法院针对执行难的现状,经过反复的酝酿和论证,在执行工作中尝试实行了在乡镇(街道)和村(居)建立执行联络员的制度,提高了执行效率,促进了执行和谐,使执行工作充满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此试做简要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执行难是指法院系统制作的法律文书生效后,有相当大的比例得不到执行,从而无法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法律权威的现象。实践中执行难主要指“四难”,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执行难是实践中长期困扰法院工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