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法治纵横》2011,(17):62-63
国内个人网店首张税单出现。由于网上交易长期处于电子商务税法空白地带。对其应如何征税呢?  相似文献   

2.
如实 《科技与法律》2007,(5):113-115
从2007年7月13日开始,各大网站都转载了一篇标题颇为“吸引眼球”的新闻:“全国首例网店偷税案宣判、淘宝网店主获刑”。说它“吸引眼球”,几个关键词十分抢眼:“网店”、“偷税”、“获刑”。这是一起“网络店铺的偷税案”,在案件中,网店的店主被处以刑罚。这必然引起各界的关注,并且引发了一连串的讨论。其中当然首先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还有许多是社会舆论、社会意识的问题。网上商店店主因偷税获刑,是否意味着对网店监管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吕斌 《法人》2010,(10):58-60
淘宝网此次严厉的规则调整,在遭受一些卖家抗议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众多卖家的流失。马云领导的淘宝如何度过"7.8"新政带来的阵痛?2010年9月9日,大批淘宝网卖家再次聚集在杭州淘宝总部大门前,抗议淘宝于7月份开始调整网店排名规则一事。这已是自淘宝"7.8新政"颁布  相似文献   

4.
毛一竹 《政府法制》2012,(17):20-20
从批发市场收购廉价的假冒“香奈儿”手提包,转手在网店上出售牟利。5月1日,一家淘宝网店的“掌柜”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11万元。  相似文献   

5.
梁立 《法治纵横》2011,(6):26-26
在销售假冒芳奈儿品牌的淘宝网店名单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柠檬绿茶”:日均网页浏览率超过50万,年销售额过亿元,淘宝网第一家五皇冠店铺。号称淘宝第一大店。  相似文献   

6.
正淘宝网店"七格格"因店主离婚被争夺的新闻曾遭热炒,据说店主在2006年8月用4000元创业,2010年就实现销售额1.5亿元。此后,因"过劳"猝死的24岁女店主的店铺也由于涉及网店继承分割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空间可以自己修改账号、删除内容,但淘宝网店是  相似文献   

7.
让工资飞吧     
姗姗准备到淘宝上买那款印有“我要加工资”的搪瓷杯,这款复古的“加工资”杯具最近在白领群中很流行,一个淘宝网店最近一个月要卖掉近1000个。姗姗准备拿着它天天在老板面前晃悠。  相似文献   

8.
张广  付金 《法庭内外》2015,(2):27-28
青岛车管所实名认证"青岛车管淘帮办"淘宝店铺,降低群众办理补领机动车行驶证、补办机动车号牌、补办驾驶证等业务成本,此创新举措瞬时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肯定。然而,"淘宝式"行政服务模式能走多远?政务网店与普通网店又有何区别?"青岛车管淘帮办"的行政服务模式能否在其他行政机关中大范围推广适用?运用这种方式又隐藏哪些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2012年1月份,市民崔女士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各类女士服装。开业后不久,崔女士接到一位买家的订单.为了做好生意招揽回头客,崔女士发货前仔细检查了货物,以免有质量问题,影响到网店的信誉。下单之后,买家很快就将钱打到了支付宝上.本以为是做了单好生意。可几天后崔女士在网页上突然发现一个差评.给差评的就是自己精心服务的这位买家。崔女士随后联系了这个买家。一开始,买家说服装缺了一个扣子,崔女士让其拍照发过来,如果真存在问题.可以寄回来进行退换并由卖家承担邮费。可买家只是一口咬定崔女士的服装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讨好买家.崔女士按照买家的要求将一半的货款打到了对方账户,款到后的第二天。网页上的差评便消失不见。[案例二]在淘宝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上,职业差评师利用交易规则中的漏洞,以“差评”敲诈卖家,少则几元.多则数百。一位职业差评师曾自曝:“不出10天,我们能让一家经营一年的网店倒闭.当然也能让一家饱受差评的商家看上去很美。”一些成交量低、信用值低的新店,最容易成为职业差评师“狩猎”的对象。成交量不大的店铺,几个差评就能把99%的好评度直接拉低成96%.这种效率让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淘宝网络购物中的卖家不得不万分重视,从而掏钱就范。上述两个案例形象直观地点出了职业差评师勒索钱财的手段与本质。职业差评师,这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词。网店每一笔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都会对交易情况作出信用评价,这是淘宝网用户诚信的重要标志。在淘宝网的信用评价规则中,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随着积分的增多,淘宝卖家可相应成为心级卖家、钻石卖家、皇冠卖家。信誉度的高低是买家下单的重要依据。卖家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好评率和差评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在为买家购买提供信用参考,敦促卖家提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隐形人群——职业差评师。他们每天在各大网店疯狂购物,但目的并不是商品,而是以差评相威胁,敲诈卖家钱财。  相似文献   

10.
沈传信 《检察风云》2004,(10):54-55
一张薄薄的税单,记录的岂止是税人对国家、对社会所尽的义务,一人的尊严。的呼唤。在饥饱温暖尚未解决、人权样的声音。但在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法为出现这样的强音而感到欣慰。要税单,首先要的是知情权。无论法人,还是公民,每一个纳税人,都有权知道自己缴纳税款的数额、[(\310\  相似文献   

11.
兰溪 《检察风云》2014,(18):10-12
据权威数据调查,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量已经达到126亿美元,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也是世界第一。2013年9月19日,淘宝最大的名牌高仿店女店主姚海静被抓。开网店不过短短三年的她,就将网店发展为三蓝冠的高信誉网店,为了能让自己的货品做到与真品相差无几,她几次飞往法国并混迹戛纳电影节,记录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单品,回国再生产后推为网店的热卖宝贝。凭借这种“敬业”精神,姚海静的网店迅速壮大,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6个月的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买家7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南都 《政府法制》2013,(7):32-32
1月9日,广州铁路公安局肇庆铁路公安处“打炒”小分队民警,发现佛山禅城区张槎镇大富连中路一“快递网购店”兼备了网店、快递、卖童装及代售火车票功能。1月10日,民警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权桢、叶某,查获车票212张(票面价值35402元),购票使用的身份证213张(有1张身份证未取到火车票),购票使用电脑主机两台,现金1865元及其他订票单据一批。据介绍.这是广铁警方今年在广东查获的最大“黑票点”。  相似文献   

13.
吕斌 《法人》2010,(7):52-53
在网店实名制争议背后,实际上是针对纳税问题的探讨,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避税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14.
风扬 《法庭内外》2013,(3):17-19
家住北京的方琳和董成协议离婚了。然而,这婚却离得并不清爽。3个月后,已经分道扬镳的两个人在法院见面了,不为车不为房,争的是一家淘宝店。可淘宝店属于虚拟财产,该怎么分才好?2012年10月18日,这场官司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判决。但网店不同于实体店,几个月没有正常营业,原先聚拢的人气早已丧失,曾经能带来巨大财富的网店还能值几个钱?空姐代购催生"飞来飞去母婴网店"方琳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空姐。2008年的一天,方琳随丈夫董成一起去表妹家吃饭。表妹不久前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前前后后都围着孩子转悠,忙得不亦乐乎。饭后,表妹向方琳抱怨:"现在的企业真是不通人情,我刚生完孩子就催我去上班,只能给孩子喝奶粉,可是现在的国产奶粉,唉!  相似文献   

15.
碧云天 《检察风云》2011,(18):68-69
几年前,东风村还是苏北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庄。后来,在一名返乡大学生的指引下,当地农民纷纷“放下锄头,拿起鼠标”,坐在家里当起了网商。他们把土特产、小挂饰、时尚家具等,卖遍全国乃至日、韩、新加坡等地。发展到今天,这里已经拥有12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达4亿元,堪称中国“淘宝第一村”。  相似文献   

16.
事件回放 2015年,一名消费者在淘宝网店订购一部手机,手机网店销售主页上配有该型号手机图片,图片下方标注有“正品行货SAMSUNG/三星GalaxyS4I9505”的字样,成色标注为“全新”.几天后,消费者收到手机及标有繁体字的“国美电器”字样、销售单位为深圳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发票后,发现网购的手机是一部翻新机.  相似文献   

17.
冬冬 《检察风云》2014,(4):62-64
“双十一”,淘宝单日成交额达350亿元,电商的发展势如破竹。但在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据了解,淘宝网目前大约有1000万店主,这个数字每日都在剧增。除了店主、买家之外,在无数的网店背后,还有辛辛苦苦付出的店小二,他们为店主打工,  相似文献   

18.
亦然 《江淮法治》2012,(12):48-48
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洲法院3月1日裁定.保险公司在确定保费时区分男女的做法构成了性别歧视,应予取消。此举意在捍卫男女平等,结果却有可能加重投保人负担.剥夺女性原本享受的优待.因此引发一片争议。  相似文献   

19.
吕斌 《法人》2008,(9):32-33
经过多年的监管空白期,北京市终于在电子商务行业监管方面率先破局。但引起广泛争议的是,北京的网店“新规”将给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证业务迅猛发展.随之而来有关公证引发的争议和诉讼也愈加增多.公证行业在解决公证争议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并获得人民法院的认可,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就确立了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