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9年3月24日,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进行了空袭。北约的军事行动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对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机制的蔑视和公开挑战。 一、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 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00万。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阿尔巴尼亚族人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战争和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走向、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等问题一直是我院师生关注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特别是今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以及5月8日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以来,我们更是加强了在这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获得有关方面的好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17日在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维和部队和警察部队以及欧安组织观察员的监督下,南联盟科索沃举行了临时自治议会的选举.这是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科索沃地区举行的首次普选.  相似文献   

4.
从3月24日到6月10日,78天的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强大军事集团,使用大量高技术兵器,对南联盟这样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弱小国家,进行了连续78天的大规模、高强度的空中打击。从军用工程设施到民用生活设施,从城市到农村,不论防空设施、军事工程,也不论政府办公大楼、电视大楼、居民楼、桥梁、工厂、居民生活设施,北约集团  相似文献   

5.
空袭历来是美军实施不对称打击的重要手段。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军都是以空袭作战揭开战争序幕甚至赢得战争胜利。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中,美英联军通过对南联盟实施78天的空袭最终达成战争目的,这表明美军空袭已不再是一种单独的作战保障行动,而已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6.
这里说“再论”,是因为关于时代问题和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我在过去十多年里曾经反复谈论过不少。现在又“再论”,则是由于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也想趁机会陈述一下自己的意见并作点答辩,希望继续得到批评和指正。 一、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再次证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 科索沃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端轰  相似文献   

7.
自南联盟政权更迭之后,该地区依然是麻烦不断.除黑山共和国在闹独立、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加紧在科索沃境内、塞尔维亚南部阿族聚居区和科索沃与马其顿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要求将南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引渡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受审,米洛舍维奇的命运已成为世人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太空在几次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军用卫星的发展,给军事行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近十几年来,美国的军用卫星在局部战争中支援美军的地面行动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70多颗卫星在海湾上空组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讯、导航定位以及气象保障系统,美军称之"第一场空间战争"。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动用15-20种、50多颗卫星在巴尔干上空参与情报、气象保障、通信、作战协同和空袭行动。  相似文献   

9.
北约: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缩写NATO),由西方主要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4曰在美国华盛顿签约成立。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组成。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德国(原西德)于1955年,西班牙于1982年先后加入。内部机构有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国务秘书处、军事委员会等,另有4 个战区司令部。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赛尔。在与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几十年的对抗中,它赢了,但它没有打一枪。而在它最强大的对手消亡后,它打起了自己的第一场战争——科索沃战争。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亮相”了:动武的权力、战争目标和作战能力都受到广泛的质疑,内部运作混乱而笨拙——它采取行动需要19个成员国达成一致。 北约最初的作用,用第一任秘书长伊斯梅的话来说,是:赶走俄国人,请来美国人,压制德国人。它一直自认是一个保护西欧不受苏联入侵的防御性组织。而现在,克林顿等一帮新人认为老北约已经过时,他们要建立一个新北约,一个积极进取,准备对武装入侵以外的形形色色的“威胁”——比如说“种族压迫和地区冲突”等——进行斗争的“新时代的新北约”。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秋季,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大选中失败,黯然下台,随即被送往海牙战犯法庭受审。米洛舍维奇曾带领南联盟人民抗击北约的空中打击78天,号称“硬汉总统”和“巴尔干不死鸟”。然而,在选举中却不堪一击。无独有偶,2003年秋季,格鲁吉亚因议会选举出现政治风波,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这位素有政坛“不倒翁”之称和“高加索银狐”美誉的老资格政治家在宣布将实行紧急状态之后很快退缩,一夜之间,格鲁吉亚改朝换代。米洛舍维奇和谢瓦尔德纳泽的倒台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情报机构的另一种颠覆手法——选举夺权。  相似文献   

11.
甄鹏 《当代世界》2010,(8):43-45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院长小和田恒在海牙和平宫宣布了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咨询意见。法院以10票支持、4票反对、1票缺席的表决结果,认为:“通过(独立)宣言没有违反任何现行的国际法准则。”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将对科索沃独立进程和欧洲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科索沃宣布独立,到联合国大会辩论,再到国际法院的法律程序,科索沃案例的法律进程长达两年多。  相似文献   

12.
欧洲及其他     
北约宣布新一轮东扩名单 新华社消息,11月21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宣布,北约决定邀请10个候选国中的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成立53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这7个被邀请入盟国家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按照北约计划,这些被邀请入盟国家将于2004年完成所有入盟手续,正式加入北  相似文献   

13.
于时语 《南风窗》2010,(25):84-85
<正>里斯本峰会上的协作和争吵,预示了北约的新定位、阿富汗战争前途以及俄罗斯的亚洲雄心。11月19~20日北约里斯本峰会上,美欧缩小战略分歧与俄罗斯北约增进合作是两大趋势,而阿富汗可能倒退回1994年塔利班异军突起时的局面,则是其中的催化剂。进一步看,这次峰会上的协作和争吵还预示了北约的新定位、阿富汗战争前途以及俄罗斯的亚洲雄心。  相似文献   

14.
1998年2月底,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以下简称南联盟)的特种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自治省,与当地主张从南联盟分离出去的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科索沃解放军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由此引发了危机。10月中旬,在国际社会艰难的调解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南联盟和阿族中的温和派接受调解,同意停止武装冲突,回到谈判桌上。危机暂告一段落,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明火虽然熄灭,但暗火仍然在燃烧,危机终于在今年年初再度爆发。经过两轮谈判,塞阿两族没有能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北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的强大压力和巨额经济援助的诱惑下,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终于被塞尔维亚政府引渡到海牙前南国际战犯法庭.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操纵海牙前南国际战犯法庭对米洛舍维奇进行通缉和审判的真正目的,主要是为北约轰炸南联盟找一个政治上"合情合理"的说词.因此引渡行动在国际和南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014年,国际局势更加起伏和动荡。随着2014年3月21日俄罗斯完成合并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的法律手续,欧洲局势进入了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新的战略紧张期。虽然奥巴马政府指责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违反国际法,宣布了对11名俄罗斯官员和金融人士的制裁名单,但白宫也很清楚,在克  相似文献   

17.
李北方 《南风窗》2014,(7):10-10
<正>中国人对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印象深刻。在那场以制止人道主义危机为名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狂轰滥炸中,我们从西方听说了一个理论创新:人权高于主权。伴随着科索沃战争的炮声,由17世纪中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主权神圣原则轰然倒塌,从此不再构成西方对他国进行干涉的障碍。西方向世界出口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道路变得通畅了。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终结和欧盟的崛起,导致北约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标志,北约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甄鹏 《当代世界》2009,(10):45-47
从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超,截至2009年8月底,共有62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科索沃也已被批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是,科索沃的国际地位并未明确,决定其前途的关键国际力量——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态度没有任何改变。科索独立的“既成事实”,实际上是由西方炮制出来的,对现有的国际法准则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终结和欧盟的崛起,导致北约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标志,北约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