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二套的“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赛”等选秀活动如同爆米花般引爆中国电视娱乐市场的时候,满地的“粉丝”也蓬勃于中国娱乐的乐土上。同时被引爆的,还有中国的“粉丝”经济。  相似文献   

2.
谁是Super Star     
1、超女是Super Sfar?今夏,比超级高温炎热更热的还另有其人,不用问,只要看一下在街头为超女们拉票而大打出手的“玉米”、“笔迷”就知道,这就是“超级女声”。不久前,由湖南卫视引爆的这档娱乐节目终于落下了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栏目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引发了海选报名15万人,每周2000万观众的关注阵容。然而,在人人熟知的数字背后,还有这样一些数字:每周三个半小时节目中的6次广告插播,约180个广告,超级女声每15秒的一条广告收费是7.5万元,总决赛则高达11.25万元,如此算来,每周最少收入在600万元以上,再加上约3000万元左右的短信收入,以及“后超女”时代的音乐合辑、全国巡演、同名电视连续剧……能够引发如此的效应,难道真如评委黑楠笑称:她们是SuperStar?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一场平民的选秀活动、一个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以意想不到的火爆姿态席卷全国。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性别的全民狂欢,使“超女”瞬间成为全民焦点。而从六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三强更成为风头一时无人能及的超级偶像。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主办方湖南卫视和电信  相似文献   

4.
曾怡 《湖北宣传》2006,(3):20-21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一时席卷全国,创造了15万人参赛、至少54万人参加票选、4亿多人收看、最高的电视广告报价等一系列记录。许多传播学、影视学甚至是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将“超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娱乐现象、商业现象的典范着手进行分析阐述。这一切无不彰显着“超女”不管是在文化领域还是社会发展领域,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闵丛 《乡音》2013,(10):48-48
无论是超级女声、快乐男生、我型我秀,还是舞林大会、梦想中国、中国好声音,国内几乎所有的选秀节目都"拷贝"自国外。如今,从全民海选狂欢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痛下杀手",选秀节目走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国外,无论是"美国偶像"这样的老牌选秀节目,还是"英国达人""百万诗人"这样的新秀,都始终进  相似文献   

6.
总共预计10集的《中国好声音》才播出了一半左右,就聚集了超高人气,成为吸金利器,当之无愧地坐上了今年夏天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头把交椅。国际范儿的舞台设计、原装荷兰《The Voice》版权引进,超强的制作班底,巨星导师的脱口秀——每一个卖点都闪耀着“大牌”的光芒,媒体称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引进,中国选秀节目进入了大片时代。  相似文献   

7.
"超女"现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热播荧屏,人气旺盛,影响力深远。在“超女”活动的背后有这样一组天文数字: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每周有超出2000万观众热切关注“超女”活动,收视率突破了10%,最高收视率达三亿两千万观众,超过800万人发送短信投票等等。“超级女声”犹如巨浪狂飙,横扫中国大地,这也将注定“超级女声”必将成为2005年关键词之一。“超级女声”作为模仿“美国偶像”系列节目中的一个成功案例,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有人说中国的娱乐文化已经从精英娱乐走向大众娱乐,也有人说现时代的青年人缺乏信仰,总是盲目地追求时尚,但我们不得不…  相似文献   

8.
于靖园 《小康》2011,(2):86-89
湖南卫视依靠选秀、艺人培养等方式建立的娱乐产业链,使其在有16家电视台参与的"2010年跨年晚会"大战上,享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自家艺人、狂热粉丝。但也正是这种优势,让电视湘军在进行高端节目尝试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2005年.47岁的内蒙古汉子牛根生再次为他的“蒙牛神话”添上神奇的篇章。夏天.比天气更热的一档名为“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使数亿中国观众痴迷欢乐。在招来无数眼球的同时也为赞助商带来滚滚财源:数亿盒蒙牛新产品酸酸乳销售一空.直接营收近10亿元,而“蒙牛”对“超女”的直接投资仅14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各种“选秀”活动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地电视台有名有姓的选秀类节目有三四十个之多。如《超级女声》、《舞林大会》、《挑战主持人》、《闪亮新主播》等等,而重庆的《第一次心动》则干脆抛出张国立挂帅300集大戏的诱饵。众多选秀节目的频繁克隆,轮番轰炸,已经让相当多观众倒足胃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视铺天盖地的选秀热中,工农兵的位置在哪里?选秀节目能否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能否走上中国电视的星光大道?这里的追问似乎有些荒唐,因为既然是电视选秀,原本就没有打算通过展示普通劳动者的日常工作去争夺收视率。这样,本来就被边缘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就越来越被淡化和弱化。我  相似文献   

12.
<正> 2005年,"选秀"注定是关键词。而2005年之秋,安徽卫视成了国内电视娱乐界当仁不让的中原霸主。一档名为"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的节目凭借"寻找中国最具时尚精神的魅力VJ"的宗旨,完全取代了之前轰轰烈烈的"超级女声"。它以时尚清新健康的特色迅速在鸡年即将结束之时成功上位,不但在日前  相似文献   

13.
<正>换了马甲的"超女"重出江湖,能否再现昔日辉煌,还是未知数。湖南卫视的王牌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今年已更名为《快乐女声》。4月28日,"快女"获得广电总局批文,并于5月1日启动。与往届"超女"相比,今年"快女"的比赛规则有所调整,并且选手能否与天娱签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歌会”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一档“特殊”节目,它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形式,却点燃起了全国观众的激情,更赢得了与一般选秀节目迥然不同的评价。专家说,观众需要健康向上的节目,“红歌”燃起了民众的红色激情。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现象唱响了大众传媒走出低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丁宇 《两岸关系》2011,(3):63-65
大陆曾火爆一时的选秀节目,影响力不断减弱。而台湾热门歌唱选秀活动《超级星光大道》,自开放了大陆赛区后,大陆选手胡夏摘得冠军。这开启了两岸推新人节目互利共赢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电视大战中,各个电视台纷纷出新招,表明了各自都在为了生存和发展自觉地寻找着出路。模仿、克隆、媚俗……,都是一种寻找出路的本能。但观察记者认为,这些,都不是寻找出路的实质,真正的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首先,从政策上改变垄断竞争的局面。说这话的起因是广电总局出台了一个新政策,从2006年起,跨地区的选秀活动必须先审批。这个规定显然是为地方卫视设定的,它意味着为央视以外的选秀节目套上个“金刚箍”。怎么把收视神话延续下  相似文献   

17.
900万的短信投票,4亿观众的狂热追看,平面、电视、网络媒体“海陆空”式的全面跟进……刚刚落下帷幕的“超级女声”无疑创下了中国传媒史上的奇迹。然而,一直缠绕着它的“低俗”与“通俗”之争、沸沸扬扬的“黑幕说”、粉丝(fans)团自发的偶像保卫战、万人签名要求评委“下课”——大众的广泛参与,毁誉参半的外界评论,也让“超女”从一档节目演变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现象。曲已尽,人却未散,被卷进超女漩涡的每一个人,都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8.
电视传媒社会责任的娱美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视传媒商业主义倾向导演的“平民化”娱乐运动,电视娱乐在中国的出现饱受争议,鲜有正面评价,2005年创下我国电视奇迹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更是将这种争议推向了高潮。这场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娱乐是电视传媒的功能,还是电视传媒的社会责任?其二,电视娱乐有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量度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认为电视娱乐是我国电视传媒转变经营机制,实行“事业管理,产业经营”的产物。它的发展丰富了电视传媒社会责任的内涵,电视传媒除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神圣使命外,提供健康娱乐,满足大众娱乐需求已成为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娱美量度的确立将比“被动的批评”更有利于电视娱乐健康、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秋芸 《今日海南》2009,(11):33-33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开办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算是一个真正的领航者,被喻为是“中国电视说话方式的根本变革”。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魅力来自于现场的不可预测性和随之变化的谈话。一个受大家欢迎的电视谈话节目必定有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需要主持人有把握驾驭整个节目主题和现场气氛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自我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媒体造星”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重要表现就是造星节目的大量出台,并迅速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响应。如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湖南经视的《明星学院》,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华娱电视的《我是中国星》等在一段时间内纷纷上马,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几档节目都只在地方台播出,却取得了全国影响的效果,网上各大论坛里都有关于此类节目的争论。“造星”节目的收视率在同档期节目中几乎都是第一名,《超级女声》的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