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是美国和平队成立的第50个年头。现任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中提出将摈弃小布什时代的单边主义,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并主张在美国领导世界时,不仅要应用硬实力,而且还应更加重视对软实力的应用。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大幅增加和平队的预算,并许诺在2011年把和平队的人数翻一番。奥巴马对和平队的鲜明态度,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和平队作为软实力资源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政策是影响美国软实力强弱的主要因素;追求国家利益是美国塑造和运用软实力的动因;美国在展现其文化价值观时,如果时机和地点选择不当,或与当地文化相违背,反而会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发挥,甚至酿成文化冲突和反美主义。在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其政治影响力与文化价值影响力之间存在着分裂现象,这是影响美国发挥其软实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穷兵黩武,不顾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其放纵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的做法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重创.伊战中的情报失真事件和虐囚丑闻更使其恶化的国际形象雪上加霜,美国的软实力在不断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展开,美国政府通过对文化外交行政主管机构的整合、国会的一系列立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文化冷战\".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教育交流外交、以图书馆建设和图书翻译及传播为特征的图书外交,以及文艺表演外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文化外交活动促使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了解并接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亲美\"人士,进而推动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外交在某些情况下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层带来了一些麻烦,同时也引起了企图延缓东南亚非殖民化、希望继续控制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的反感.此外,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行动与其在文化外交项目中标榜的国家形象显著冲突,也使得美国文化外交影响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与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努力寻求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新途径。受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启发,日本政府认识到"动漫"是日本的软实力资源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动漫外交。日本政府的动漫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了“东向政策”,印尼被列为“东向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在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印度对印尼开展了全方位的软实力外交,在非常重视包括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内容的软性权力拓展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硬权力“软”使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与印尼的伙伴关系合作.软实力外交推动了印度“东向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两印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具备了更多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出台的新战略,它标志着历时十年的反恐战争的结束,它也是在财政压力下采取的"瘦身"行动。美国的新战略力图取得三个再平衡:再平衡国防与经济,再平衡美国的全球存在,再平衡美国的国际负担。总之,新战略是在全球进行收缩,但在重点地区,即亚太地区进行扩张的战略。美国出于安全、经济和平衡中国崛起的考虑而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以维 相似文献
9.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调整对联合国政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1990年代后期联合国财政危机时期,赫尔姆斯利用其作为国会议员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享有的特权,通过一系列舆论、立法和外交努力,最终实现了政府借助常规外交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成果.他对问题的产生、激化和解决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扮演着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在美国外交政策调整过程中的传统角色.本文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主要以赫尔姆斯的言行为线索,再现了这段极为重要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极化"的美国政治: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极化",特别是两党政治的极化,是近十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美国政治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但又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政治极化"作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政治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美国政治进程和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文章认为,"持久的政党选民重组"(secular realignment)所导致的两党选民结构和选举基地的变化、两党内部意识形态同质化及其导致的选民"政党选择"(party sorting),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冲突上升等,是政治极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两党"政治极化"既是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美政党和选举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两党在主要政策领域的分歧增大,总统和国会围绕立法控制权和司法任命的斗争愈演愈烈,从而导致更多的立法僵局."极化"现象对现有的关于美国政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进程中,美国政府遭遇了体制与能力的二元困境:既要平衡体制内部的矛盾,融合地方和党派的分歧,达成政治妥协;又要提高谈判能力,以主导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建设,垄断话语权和发展空间分配权。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美国在全球治理谈判进程中拥有强大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由美国的体制衍生而来的分化消极态度极大约束了其在气候外交和全球谈判的手脚。本文试图从美国的体制和能力两个维度来分析这一现象,认为美国强大的谈判能力和日趋分化的决策体制之间的失衡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其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不断下降。美国气候外交在不同的时期表现有所差异,不能将其简单归因于政党政治和利益集团或者执政党领袖等因素,而是美国体制问题和谈判能力二元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分析——以西藏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元层次的复杂系统。美国国会涉华联线的出现,就是美国国内多元政治的具体产物。本文主要以国会的涉藏联线为例,分析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成立的背景及其在对华决策中的影响。本文认为,涉藏联线是美国国会通过涉藏决议和议会活动,监督政府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基本势力。在涉藏联线议员的多年推动下,国会对西藏人权问题的“关注和监督”,出现了机制化趋势。国会通过涉藏的两个报告和一个政策法案,加上国会在其他议案中附加的西藏条款,这些因素将是西藏问题在美国或国际上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还认为涉藏人权联线和台湾联线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国会关注、影响和干预中国内政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反映出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软权力”思想,他所说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奈的软权力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之重要思路,它引导人们关注那些抽象和非物质性的权力因素,有助于人们克服那种过于依赖物质性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物质主义和简单化的倾向。软权力思想既有创新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权力思想的继承,因为传统权力思想既重视具体和物质性权力因素,也关注抽象和非物质性权力因素。奈把权力简单地一分为二,使其软权力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因为他无法阐述清楚软、硬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软权力的大小也难以被测定和衡量。 相似文献
14.
15.
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有着很深的历史背景,与冷战后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大大增强有关;美国试图利用 T M D 的联合开发对盟国加强控制、遏制和削弱中国、主导亚太安全; T M D 的研究部署,将会破坏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损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17.
金融危机对美国实力造成重创,美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陷入暂时的衰退。但美国的实力地位不会就此衰落,它的一系列国家机制能够保障美国最终摆脱衰退,重新焕发活力。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动摇,而且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8.
自1967年东盟成立至2007年的40年间,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盟五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以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谈判力为视角,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讨论了美国跨国公司与东盟五国间谈判力演化的背景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一个有效的谈判力模型只能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与特定谈判项目的优势拥有相关. 相似文献
19.
Nicola Phillips 《拉美政治与社会》2005,47(4):1-2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ature of the emerging regional economic regime in the Americas and argues that the dominant approach to economic governance is one defined by the assertion of U.S. power in the region and oriented toward distinctively U.S. interests and preferences. This has been clearly eviden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 but also, with the deceler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that process during 2002 and 2003, in the growing prioritization of bilateralism. The leverage afforded by the bilateral negotiation of trade agreements acts to situate primary influence in shaping the rules that constitu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regime, and the primary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governing in this context, firmly within the agencies of the U.S. state. This essay therefore explores how the hegemonic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substance of the hemispheric project and the shape of the economic regime associated with it.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0年美国总统为何出现难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历史作了简短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详细而连贯地叙述了2000年大选和选后法律诉讼的过程.通过对这些过程的讨论,本文分析了一些影响大选难产的主要因素,包括选举法律的矛盾与混乱、法律体系的政治化、政党对整个选举制度的渗透和控制以及金钱对选举的影响等.作者认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集多重历史沉淀为一身,是造成2000年总统选举难产的直接原因,然而选后的法律诉讼则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的非民主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