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延伟  廖桂芳 《前沿》2010,(6):163-166
探索科学的心理接受机制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的基本原则、内容体系和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可行性,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在注重传统文化理论学习、开展传统文化育人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三方面上开展工作,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切实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蔡佳敏  郭晓梦  袁惠芬 《传承》2014,(11):70-71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阵地,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现状,进而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路径,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郑娟 《传承》2014,(5):98-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其内涵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义重大。大学生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了解和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教育模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四维"教育模式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理论内涵;坚持以情感融化为手段,推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策略调节;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巩固大学生价值观践行的目标驱动;坚持以实践养成为目标,拓展大学生价值观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青青 《传承》2013,(11):94-9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黄海安 《传承》2009,(8):94-95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错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魏志俏 《传承》2014,(4):63-65
一定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土壤。通过设置相关课程、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实践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错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井阳军 《前沿》2013,(12):37-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还要依靠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只有探索并发现正确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当中,为当代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李秀娟 《前沿》2014,(21):41-4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在大学生群体达到入脑、人心、人行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邢凯 《传承》2014,(6):80-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凝炼出来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引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新特征。互联网的开放性、快捷性、丰富性等特点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同时互联网的碎片化、隐匿性、去中心化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应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符合青年特点,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需求,打造高效运行的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理体系等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行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认同,才能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为稳固的价值追求,从而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基本缺失的,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中利益维度的缺省。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内容观念建构的出发点;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象动机激发的关键;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功能现实建构的落脚点。为此,应以大学生利益诉求为切入点,构建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观认同的工作新思路;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逐利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利益结构的优化;应注重促进认同教育利益机制与其他机制的协调,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陈芳  粟迎春 《人民论坛》2014,(10):155-157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价值观取向与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民族地区高校实际,文章对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孙华 《前沿》2014,(21):213-214
红色影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和重要意义。本文从红色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出发,阐述红色影视文化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所在,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探讨红色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价值观取向与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民族地区高校实际,文章对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9)
21世纪是新媒体的时代,它对人们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应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通过论述新媒体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和应采取的策略,期望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