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史记》的问世《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辛劳力作。司马迁生于西汉景帝刘启中元五年,卒于西汉武帝刘彻征合三年(即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享年55岁,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谈之子。司马迁在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38岁时当上了太史令,从此,他立志要写一部祖国的历史典籍留给后人。  相似文献   

2.
孙晓梅 《学理论》2009,(5):191-192
道德评价是衡量一部史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司马迁是否也同样认识道德评价的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电学评价中更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使得这种道德精神在《史记》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千古不衰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五帝本纪》作为史家绝唱之开篇,司马迁不仅表达了"五帝"开启中华历史之帷幕这一观点,更告诉了后人五帝是我们的华夏始祖,同时,他还深刻阐述了五帝的英雄作为借以丰满其完美形象。五帝时期虽然距今甚远,但以历史巨著来还原与探析历史之源的话题仍旧亘古不变。解读《史记·五帝本纪》,察微原著当中的细枝末节会发现太史公撰述时的诸多问题及这些问题背后他想表现的思想与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4.
历代史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二者的异同优劣加以对比。《史记》因将项羽列入本纪,对汉武和景帝皆有贬词,并抨击酷吏,张扬游侠,所以历来被腐儒们诬为“谤书”;其中尤以《货殖列传》遭到非议最为强烈。首先反对的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认为司马迁“序货殖,则轻仁义  相似文献   

5.
马雅琴 《理论导刊》2006,(11):123-125
《史记》以历史、现实传说内容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史记》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解题》是1867年在上海出版的一部有关古代中国文献的西文目录学著作,作者为英国新教来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作为目前所见西方世界第一部按中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编撰的指南目录,该书对2000多部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分类解说,撰写了较为详细的提要,为西方学者准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典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西方汉学史上,《中国文献解题》因其资料翔实、考据权威,成为19世纪以来西人研究中国典籍最实用的参考书之一,在近代中西文献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写《史记》,在《伯夷列传》中,特别引用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毛病,是怕死了以后,历史上无名,默默无闻,与草木同朽。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一八四七年十二月至一八四八年一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第一部巨著。它为马克思主义改党学说奠定了基石。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它既是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当时历史时代的产物。一般认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注单行本页码)是在资本主义有了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艰巨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斗争中产生的。这无疑  相似文献   

9.
《史记》对中国文化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史记》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丰富多彩,蕴涵深厚,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与整合,才能使其在当今的旅游业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使司马迁与《史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史记·五帝本纪》充分体现了司马迁的主旨隐喻观。《五帝本纪》的主旨隐喻主要表现为"德"和"礼"两个方面。为达此目的,司马迁专门采取了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而非历史学著作常用的记事方式,这可以说是司马迁的一大发明。对五帝的描述,司马迁突出了其"德"与"礼"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五帝立天下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夫人随清娱小考秦飞,史童子司马迁有无妻室?在他的《史记》、《报任安书》和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中,均无记载。但《盐铁论·周秦篇》中却有这样的议论:今无行之人,一旦下蚕室,创未愈,宿卫人主,出入宫殿,得由受奉禄,食太官享赐,身以尊荣,妻子独获其...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循吏"概念,对官吏的正面类型做出表述,即"奉法循理""不伐功矜能",不以"威严"治民。其学术底色是汉初的"黄老之道"。东汉班固撰《汉书》,继承《史记》体例,立《循吏传》。与司马迁倡导的"黄老之道型"循吏有所不同的是,班固所推崇的是"儒家教化型"循吏,他们更注重"化民成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尽心为百姓谋福祉。《史记》《汉书》之后,"循吏列传"成为正史中的固定体例。一般而言,后世之循吏是指那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且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官吏,与那种好空谈、善作秀的"清流"人士相区别。虽然专制时代的官吏与今日人民"公仆"在职能上不可同日而语,但传统循吏所具有的那种奉法循理、廉洁清正、勤政爱民、富有作为等品行,依然为当今社会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李向引 《理论导刊》2002,(12):38-39
司马迁的《史记》在记叙历史、塑造人物时,与以往史家大有不同。首先,他以“真”为主导,不虚美、不隐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其次,在对各色人物的描写中,司马迁深深地注入了自己的审美情感,表达着自己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不管做什么事坚持就会有效果。如同存钱,如果一天存10元,存10年就是3万多元。这就是坚持的结果。歌德创作《浮士德》用了60年;法布尔的《昆虫记》写了3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这些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常说屈原被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宫刑,才有《史记》……其实,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受到磨难呢?索尔仁尼琴去世后,众多的杂志和报刊都介绍了这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一《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它伟大,至少在于它以系统的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以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它凝聚,指的是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前104至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集中于西汉这单独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巴黎手稿》这两部经典著作的文献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讨论了马克思和恩格撕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确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微妙的差异问题以及《巴黎手稿》的评价问题,论述了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对于解读马克思思想的基础性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而河洛文化则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周易》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视为河洛文化的滥觞,儒学经典《周易》之来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是上古时期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相似文献   

20.
师轩 《学理论》2008,(23):90-90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历史是人物的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人物。同样,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由众多的人物构成的。一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能够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