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在重视职务犯罪发生之后对职务犯罪的发现、揭露和惩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侦查在职务犯罪发生之中所具有的控制作用。为加强反职务犯罪职能,检察机关还应当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加强职务犯罪控制能力的建设,以有效制止犯罪意图和防止犯罪后果,达到早期控制职务犯罪的目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控制能力主要应着眼于控制职务犯罪行为、抑制职务犯罪动机、消除职务犯罪机会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渎职侵权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同属于职务犯罪,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日益突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渎职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贪污贿赂等犯罪,不少贪污贿赂犯罪伴随着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职务犯罪"双料"案件的查办,既符合职务犯罪的客观规律,又能使职务犯罪人员得到全面的查处和惩治。笔者通过参加浙江省检察机关侦查业务骨干专修班学习、交流办案,现结合反渎职侵权工作实践,对查办职务犯罪"双料"案件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防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当前,职务犯罪的预防在各地发展较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苑·检讯     
《检察纵横》2012,(8):41-41
检察、海关合力预防职务犯罪、打击走私 近日,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与大连海关签署《关于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打击走私犯罪协作备忘录》,共同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和打击走私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5.
钱进  周铁宏 《法制与经济》2013,(10):127+129
文章通过对2008年至2012年某地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的发案原因、犯罪手段、犯罪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摸索出该辖区职务犯罪规律性特点,为今后有效打击职务犯罪,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的经济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永  孟海艳 《行政与法》2010,(3):126-128,F0003
职务犯罪行为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具有经济学理性特征,因此,其行为必然遵从经济学的基本法则。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产生机理,探讨预防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犯罪经济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增大犯罪成本,控制犯罪收益,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7.
目前,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职务犯罪侦查不同于其他普通犯罪侦查,其思维特点与侦查其他普通犯罪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探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各阶段的思维特点,构建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动态思维系统,以期为侦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检察官提供逻辑思维指导。  相似文献   

8.
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是公安队伍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公安队伍反腐败斗争的打击重点。本文力图在科学地把握这一特殊犯罪现象区别于其它犯罪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基础上,分析该种犯罪的法社会学原因,并重点阐述从教育、法制、监督等多方面对公安民警犯罪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以期在公安民警职务犯罪问题上统一认识,进而指导防治公安民警职务犯罪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蔡世葵  肖峰 《人民检察》2012,(13):72-73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正处于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型期。在这一特定时期,国有企业极易成为职务犯罪的多发领域。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所查办的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且多为窝串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域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行业领域特点,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一、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一)犯罪类型:贿赂犯罪为主,同时涉及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等多种犯罪在该院查办的全部国企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贿赂犯罪共102件102人,占总数的94.4%,贪污犯罪4件4人占总数的3.7%,挪用公款犯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犯罪各1件1人,各占0.93%,由此可见,贿赂犯罪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有效遏制和预防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近十年笔者所在检察院反贪局查办的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案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犯罪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思考源头治理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司法职务犯罪是指现行刑法规定的只能由司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背其职责义务而实施的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公正、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理论上,可以将司法职务犯罪划分为司法侵权职务犯罪和司法渎职职务犯罪,第一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可以从主客观方面探析,第二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包括权力特殊、以权谋私和无责任心;此外,两类犯罪的共同原因是监督不力和惩处不严。预防司法职务犯罪除了要求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和加强教育之外,还要完善法律、健全机制和改善司法条件以及加强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犯罪主体范围广且相对集中、涉案领域广泛、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窝案窜案增多等特点,且在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法律适用问题一直困扰着办案机关,例如:涉农职务犯罪主体认定、管辖权异议、履行公务范围、法律适用导致处罚力度差别等,深入研究涉农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涉农职务犯罪适用问题具有急迫性、现实性,才能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3.
传统刑法理论将职务犯罪理解为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公务实施的有关犯罪。笔者认为这缩小了职务犯罪的范围,应用公务犯罪这一下位概念来概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犯罪。并在公务犯罪概念的基础上再次阐释了该类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管理、传递,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应顺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侦查,能够有效推动职务犯罪侦查行为规范化、模式转型化、方式升级化、资源社会化。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侦查人员要充分挖掘、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监控视频、社会信息等各种数字化资源,达到发现案件线索、拓展侦查视野、收集犯罪证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引入专家咨询机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特点主要有: (一)专业性。从预防工作的内容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中既涉及法律业务,同时还涉及其他诸多领域,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必将涉及到更多、更深的学科,比如新兴的计算机犯罪等。检察机  相似文献   

16.
王志红 《政法学刊》2011,28(4):67-70
“黑哨”作为近年来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型的职务犯罪,在诸多的犯罪原因中,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原因是引发“黑哨”职务犯罪行为的原动力。“黑哨”职务犯罪主体作为具有正常思维人,他的行为是建立扭曲的需求欲望下引发的犯罪动机支配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故意行为。文章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中心理与行为分析的理论,从行为主体的意识、需要和动机的层面深层次的揭示“黑哨”职务犯罪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诱因,以预防和减少此类职务犯罪,真正实现体育竞赛中的公正、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17.
论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侦查存在着“从获取犯罪嫌疑信息到立案侦查”的特殊的诉讼过程。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存在的问题是侦查启动程序的缺位,直接导致了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异化和虚置。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构建的模式选择有二:以“犯罪嫌疑信息”为依据的随机型启动模式和初查立案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黑数问题戴兵一、职务犯罪黑数的内涵与外延所谓黑数,是指一个存在的未知数。职务犯罪黑数则是指职务犯罪已经发生或完成,检察机关没有发现因而未能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犯罪数量。也就是说,此类犯罪的犯罪事实已经存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至今没有发...  相似文献   

19.
徐娜  朱磊  刘金虎  王艳郁 《法制与社会》2011,(22):74+79-74,79
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职务犯罪心理作为外界客观因素作用于个体的最终体现,是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内部原因和根据。本文拟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职务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探讨,以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职务犯罪这一犯罪现象,从而对其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或过失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国外刑事法理论称之为“公务员犯罪”、“职业犯罪”以及所谓的“白领犯罪”。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