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立于1940年12月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其中,毛泽东对它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与支持,而且亲自参与其中的工作,使之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强大的威力。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正式打响。  相似文献   

2.
电影《佩剑将军》曾以它恢宏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场面,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主人翁原型何基沣、张克侠在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率77军和59军23000余官兵起义,为我军全歼黄伯韬兵团铺平了道路,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后何基沣历任第三野战军34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创建于1945年8月24日,这是中国人民第二座(第一座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人民广播电台,它的创建在中国广播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新华社冀察支社(当时驻地在涞水县下明峪村)根据上级指示组成记者团。由雷行同志担任记者团团长,团员有:王  相似文献   

4.
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声震长空》,通过我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立和发展,真实再现了人民广播事业早期的壮丽发展历程,热情歌颂了老一辈广播战士崇高的思想、精神和情操,填补了用电影形式来表现党的广播事业的一个空白。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从那时起到解放战争时期,她所面临的艰危困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但老一辈的广播工作者们硬是凭着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创办和发展了人民广播事业,使真理和正义的…  相似文献   

5.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6.
正不寻常的广播接替任务1947年3月29日晚,月光朦胧,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沙河村如同一位安详的老人,静卧在山野中休憩。此时,在村里一间普通的房子里,晋冀鲁豫军区通讯三处副处长王士光、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台长常振玉等人正守在电台旁,等待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因为党中央将一项不寻常的任务交  相似文献   

7.
李克影  孙赣 《党史纵览》2014,(11):34-35
正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以战略家独到的眼光为淮海战役设计了方案: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整个战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聚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部。1948年11  相似文献   

8.
1948年的11月6日,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统一指挥下,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发起了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经过两个多月鏖战,至1949年1月10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55.5万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1个“剿总”前线指挥部、4个兵团、18个军共计44.3万余人(包括起义投诚4.4万余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周迅 《学习导报》2011,(20):55-56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 “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传遍神州大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开国大典”广播稿的撰写和播出工作,而当年同在实况广播现场工作的很多同志都已经作古。  相似文献   

10.
恢复华北、上海间航运,以利生产之发展,极为必要 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在战争的废墟和瓦砾上复兴中国经济,将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迫切、最艰难的课题。因此,他在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时,总是指示前线的指战员在发起武装攻击时,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损失。平津战役发动时,毛泽东多次指示林彪等,在向天津攻击时,应该尽量减少工厂区的破坏,如果盘踞工厂的敌军能用劝降方法解决,就不要用武力解决,并着重指示,“攻天津时除应注意工厂外,还应注意学校。”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后,渡江战役已在积极筹划之  相似文献   

11.
程龙 《党史博采》2002,(1):16-20
一 1950年6月22日。昆明。 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兼第四兵团司令员的陈赓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要他以中央代表团的名义,到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指挥边界战役。 这是一次抗法的重大战役。打这样大的战役,越南人民军还是第一次。胡志明认为,在越军中还没有能够胜任指挥这一战役的指挥员。他想到了中国,想到了陈赓,两次写信给毛泽东,点名要陈赓来协  相似文献   

12.
贾庆举 《世纪桥》2002,(5):41-43
海南岛战役,是我军首次大规模渡海作战成功的战役。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同年12月两广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立即命令40军和43军开赴雷州半岛,准备解放海南岛,由15兵团统一指挥。当时我在兵团前线指挥所工作,对这次战役中有些战斗片断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兵团,解放战争期间,从冀察热辽一直打到广西边陲,不惧强敌,敢打善拼,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任何困难,在多次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诞生在冀察热辽1947年4月,中央军委为加强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决定将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察热辽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为了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适应与外部交流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确立自己的标准时间。在抗战期间,中共初步确立了以陇蜀时区时间为参照的华西标准时间,并建立了以延安为参照标准的地方时测度体系。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农村自然时间等因素,标准时间并未完全推广开来。抗战胜利后,新华广播电台日渐广泛建立,成为面向各个解放区的时间传播途径,而上海时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多广播电台的标准时间,并通过新华广播得以广泛传播,推进了标准时间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黄伯韬被我解放军击毙,尸体被部属偷偷埋在徐州碾庄的一片苇塘里。黄伯韬的夫人柳碧云苦苦哀告,终于求得蒋介石同意,命令黄伯韬的前部下杨军长和李副官再偷偷潜回解放区,把黄伯韬的尸体找回来。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军80万人,全歼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十六兵团等5大精锐兵团,被毛泽东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  相似文献   

18.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毛泽东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决策层,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等的协助下,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指挥中央红军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不断变化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走”“打”结合,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巧妙周旋,寻找有利战机消灭敌人,最终挫败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带领中央红军成功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亲历者,都在不同场合谈到过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并高度评价毛泽东在部署、指挥战役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的广播电视事业,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全省已形成了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无线和有线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网。到1998年,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为68.7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78.40%。各县(市、区)、乡(镇)都建立了广播电视站,在基层和农村宣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贵州的广播事业始于1938年。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1950年元月1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并正式播音。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之初,发射功率小,只能面对贵阳市播出广播节目。1…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