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宋庆龄基金会在推动两岸的民间活动、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两岸交流活动。两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蝼。  相似文献   

2.
6月15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杨毅就两岸记者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3.
张华 《两岸关系》2011,(7):25-26
6月28日,290位来自北京、上海、厦门3个首批试点城市的大陆游客,以自行规划、自由走访的形式展开赴台旅游行程,两岸双方都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标志着众所瞩目的个人游正式上路。这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里程碑,是两岸互信持续深化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岛内经济发展、两岸民众增信释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故居里的生命,无限延伸。一张百子被,针针线线里,缠绵的爱情于此嬉戏;一纸书信,字字句句中,神圣的和平于此追逐;一幅油画,崇伟的教育于此开展。光与影的穿越,婉转地传递了纪念的讯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在中国近代史的演进上,用吻和泪,血与沙,牺牲奉献,冒险犯难的精神勇气谱写出新的篇章。歌声中缅怀里,千言万语,曾经遗落在扉页的曾经,找回真实烙印在神州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金栋 《两岸关系》2012,(9):10-11
今年来,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增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持续发展深化,而两岸交流中最直接。最具活力的基层交流更是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初夏的鹭岛,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我很高兴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同胞一起,共同参加首届海峡论坛。这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顺应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很有意义。昨天,论坛已经隆重开幕,各项活动在福州、厦门、泉州和莆田陆续展开。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我代表中共中央,对首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各界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李立 《台声》2007,(12):24-26
今年是两岸交流20周年。20年来,两岸交流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在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因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两岸同胞耍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绩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将以此为动力和契机,获得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15日至22日,由国务院台办等25个国家部委、民主党派中央,福建省人民政府和28家台湾民间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海峡论坛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举行。本次论坛是在已举办三届的"海西论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并更名的大型两岸交流活动,全部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海  相似文献   

9.
海峡论坛自2009年始创以来,至今已迈进第五个年头,即将迎来第五届盛会。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形势下,回顾总结过去四届论坛取得的经验成果,努力办好第五届论坛,不断提升这一论坛的品牌效应和实质影响力,对于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密切两岸同胞感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琼 《两岸关系》2012,(5):11-13,3
2008年以来,伴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岸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互动交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顺应了两岸和合大势与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两岸关系》2007,(8):12-13
2007年上半年,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保持稳定增长,文化、经贸等各项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持续发展的两岸交流与合作反映了两岸同胞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心声,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潘伟 《两岸关系》2010,(2):51-53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为作家,陈建功主要从事小说、随笔、电视剧写作,作品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并被译成英、法、日、捷、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岁末年初,记者随本刊副社长钟河林,走进了陈建功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9,(8):4-9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更需要文化动力。如果说文化是立国之本,那么文化的传承与扎根须靠教育。诚如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论坛上表示,非常赞赏成思危先生的话,“经济能罅帮助我们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们后天”。短短两天的论坛上,凝聚了这一共识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和时代脉搏,呼应两岸同胞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的迫切要求,汇集530多位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经贸界的代表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和智慧,擘画两岸文教交流与台作的历史新篇,为两岸协商签署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15.
王亮 《两岸关系》2013,(6):22-25
6月15日至21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将在福建举办。5年间,通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最大平台和知名品牌,为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融洽感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五届海峡论坛即将举办之际,《两岸关系》杂志社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程金中,获得了关于海峡论坛的专题介绍。问:请介绍海峡论坛成立的背景。答:海峡论坛是在已举办三届的  相似文献   

16.
杨毅周 《台声》2008,(11):10-11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面时,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建立互信”成为海峡两岸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既是两岸经贸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显示两岸和平发展正在向深层次延伸和两岸互信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在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两岸交流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有序推进,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广大台湾同胞普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渐改变对大陆的某些固有看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台湾同胞对大陆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顾虑和负面看法依然存在,两岸同胞在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台湾前途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20.
"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备受关注的第三届海峡论坛于6月11日至1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省渔会等两岸66个相关机构、社会团体共同主办。论坛以"聚焦基层、共享成果"为主议题,充分体现了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特色。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主会场仍然设在厦门市,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