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与之同时,在西亚,阿拨斯王朝自公元762年奠都巴格达后,其海运业更趋发达,他们通过底格里斯河开始同中国发生贸易联系。大量阿拉伯商人越过印度洋,涌入广州等地从事贸易,使两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一)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100年时间里,阿拨斯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当时东西方的海上贸易,特别是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的贸易,几乎全操在阿拉伯人手里。唐朝统治者为了…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在隋唐时期显得格外频繁,远远超过了前代。隋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朝代,隋文帝统一中国南北后,国威大盛;而唐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吸引了不少海外商人来华进行贸易。日本统治者为了学习当时中国的文物制度和优秀文化,不断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国,这在当时已成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史上称之“为祖先之贻谋”,亦称为“祖法”‘”。这些遣隋使、遣唐使的频繁来华,既繁荣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又增进了文化交流。(一)在隋朝建立之时,日本亦进入飞鸟时代,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海外贸易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经历了我国海外贸易由盛转衰的主要过程。在明代统治的二百多年里,我国海外贸易在宋元时期发展下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既有由官方主持的震惊中外的郑和七下西洋,亦有由非官方的私人经营的遍历东西洋的海外商船。然而,这些发展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到十五世纪末期,我国商船已绝迹于苏门答腊以西,至于隆庆部分开禁后发展起来的私人海外贸易,到万历  相似文献   

4.
试论宋代的私人航海贸易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极其繁荣,家政府在各个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将海外贸易置于官方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宋朝统治者一般不从事航海贩运活动,市舶贸易“全藉着商来往贸易”,①因此从本质上说,市舶贸易是以私人性质的航海贸易活动为前提的,本文试就来代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类型,以及海商的构成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海外交通的空前发达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则为私人航海…  相似文献   

5.
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元代海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汪大渊曾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并域者,如东西州焉”。①寥寥数语,海外贸易之盛况已跃然纸上。元代之前的海外贸易“大率夷人入市中国”,②而到元代,形势为之一变,中国海商异军突起,一跃成为海外贸易的主人,并且执着中国与印度之间海上航运的牛耳,③甚至远航“回回田地里”,④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印…  相似文献   

6.
晋江~1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造舟通异”,出洋谋生,自古已然。唐朝(618-907),古港泉州的海外贸易己相当兴盛,至南宋(112-1279)后期,海上贸易达到顶峰,其贸易量甚至与广州不相上下~2,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港之一。兴贩海外,岁久迹熟,“住蕃”人数日众,在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的300年中,东南亚的马尼拉、巴达维亚(Batavia)、占城、柔佛、马六甲、暹罗等地都己形成华人族群,其中不少是晋江人,马尼拉八涧(Parian)的华人社区中,晋江人己占大多数~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7.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兴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元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市舶制度,为明王朝所继承。然而,明代市舶司在机构设置、职能发挥、选官制度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明显的变化。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市舶司的政治性职能逐渐减弱,经济性职能日益增强;其管理海外贸易的方式相应地由官方贸易为主体演变为以民间贸易为主体。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面对着东南海防与财政危机,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调整其海外贸易政策,而主持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也不得不改弦易辙,在职能方面有所转换。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督饷馆,督饷馆的设立对我国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由市舶司向海关转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初,为了切断郑成功抗清势力与大陆内地的联系,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式颁布迁海令,在东南沿海各省实行大规模的迁海。他们以“保全民生”为理由,认为“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民不获宁宁,”命令尽迁移内地①,企图使郑成功势力“无所掠食,势将自困”②。在实行迁海的20多年里,从表面看来,海外贸易似乎濒临断绝,但实际并不然。康熙曾这样说过:“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③。由此可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着。一、郑氏势力控制下的海外贸易郑成功…  相似文献   

10.
康熙开海后,厦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清政府成立了厦门海关,对海外贸易进行征税,同时,委派管理人员,并制定管理海外贸易条例,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明未清初海外贸易史上,郑氏海商集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构成郑氏海商集团海外贸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海外贸易组织与管理,进行考察和分析,是从一个侧面研究郑氏海商集团如何从事其海外贸易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宋朝建立之后,先后在各个对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对海外进口商品实行抽解、禁榷、和买是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有宋一代,抽解、禁榷、和买制度不断沿革变化,对宋朝财政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抽解制度所谓“抽解”,即市舶司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实物税,它按贩到舶货的一定比例抽收,故又称为“抽分”。宋初市舶制度尚属草创,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在经济上推行“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的方针,①主要向地方州郡争夺舶的控制权,标榜“不与民争利”,o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对进…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以来一直到了鸦片战争之前,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商人──海商,是否已经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商人的性质?当时的海外贸易的航运业,是否就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初期资产阶级的航运企业?这两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说,十六世纪中国沿海一带的走私贸易商人的“海寇”,可以称得上是资产阶级先锋队(注/A)。有人认为明朝后期的海外贸易的性质,是“有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的性能”(注/B)。也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海商,已经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商人”的性质(注/C)。有人认为明末之时“尽管…  相似文献   

14.
明初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禁革双桅大船”。从表面看来,似乎把一切海外贸易都给切断了,其实不然,明初的海外贸易不仅没有停止过,而且与东南亚的贸易还有所发展,正如谢杰在《虔台倭箕》中所描述的:“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与东南亚的贸易是如何发展呢?它对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明初海禁,指的是禁止国内百姓到海外贸易。明朝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习、“禁濒…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财务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剧增,资金筹集主要是通过其海外子公司来进行。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使其在海外生产剧增,海外子公司规模急剧扩大,这些都使得以企业集团总体为主的国际资金管理等高度的财务性技术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以海外金融子公司的设立、集团企业间转移价格的设定以及全球性租税战略等问题为其集团全体的重要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那些替达官贵人从事海外贸易的人们当中,尤其是“官商”,有些人是没有人力依赖关系的商人,他们仅仅是向达官贵人借资本以经营海外贸易而已。例如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所谓“郑氏五大商”之一的曾走老,曾经数度向郑氏领取资本,从事国内、外贸易,在1655年或(其)以前,曾走老向郑氏领出本银数“万两,前往苏、杭二州,置买经锑泊湖丝洋货,将货尽交伪国姓讫”。又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三、四等日,曾走老就伪国姓管库伍字会手内,领出银五万两,商贩日本,随经算还讫。又十一月十一、二等日,又就伍宇舍处领出银十万两,每两每月…  相似文献   

17.
明代对海外诸国的贸易采用了一种“朝贡贸易”制度,即寄市舶于贡舶,“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种朝贡贸易有不少是由华籍使者来承担的。这些华籍使者为什么到国外定居呢?他们在朝贡贸易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明政府对他们采取了什么政策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以史籍中明确记载为华籍的使者为例,作一初步的论述,以求为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提供点滴素材。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年间的海盗及其性质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末年,清朝统治已逐渐走向衰败,加之漳泉一带屡遭水灾,粮价昂贵,百姓无法存活,相率入海为盗,至嘉庆初年,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活动已异常猖獗。这些海盗,分散成帮,遍布于闽、浙、粤沿海,或掠夺商船,劫人取赎;或私设税局,征收洋税;甚至于抢劫前来贸易的外国商船,直接影响到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本文拟对其活动和性质作一初步的分析。(一)嘉庆年间海盗活动的猖撅,源自于安南国主阮光平父子的支持、怂恿和操纵。乾隆末年,阮光平、阮光瓒父子在安南以兵篡国后,因国用虚耗,商船不至,乃派遣乌槽船百余艘,总兵官12名,以采…  相似文献   

19.
郑和、王景弘七下西洋,秉睦邻友好、和平外交之宗旨,以无敌舰队之实力为后盾,“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三次用兵,剿灭海寇及图谋不轨者,致海道清宁,“海外诸邦,益服中国威德”,“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南亚、东南亚诸国与天朝共享太平和谐。这正是:“没有霹雳手段,哪有菩萨心肠?”《司马法》有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尉缭子》亦指出:“兵者,所以诛乱禁不义也。”与此同时,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抚外夷以礼,导人向善”,“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沿途传播中华先进文化,致使远夷…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几经周折,最终走向衰落。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国内和海外两方面。本文按东南亚的国家,分别考察中国帆船贸易的进展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从而对于十八世纪中期以后,东南亚各国形势,出现了不利于中国帆船贸易的格局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