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得桂  ;廖百平 《前沿》2014,(13):128-132
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活动是我国山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避灾扶贫”需要的陕南地区大规模移民搬迁活动,尽管打破了原有的村域界限,也形成了新的居住模式,但是这些移民社区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亟待改进。基于个案实证研究,在对避灾扶贫移民型社区基本类型、发展状况与典型代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加快和完善西部山区避灾扶贫移民型农村社区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陕南地区大规模的避灾移民搬迁后的较长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过渡期的诸多不适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移民人群能力受损和缺失。因此,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移民人群的能力再造。  相似文献   

4.
乔磊 《前沿》2014,(1):217-218
明清两代初期,陕南已有少量移民迁入,及至清乾嘉时期,移民骤增。移民在陕南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陕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过度开发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个防洪村台的修筑让山东东明县黄河滩区摆脱了"因房致贫""因房返贫",实现了安居乐业;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让贵州平坝区塘约村从因水而毁变成因水而兴;规模巨大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不仅让陕南群众远离地质灾害,还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化灾害为机遇。在很多贫困灾区,各级党委、政府以重建促进发展,协同开展减灾与脱贫,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灾区每一位群众心坎上,让受灾群众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实现脱贫,昂首阔步奔小康。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年的试点实践,浙江省“避灾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避灾工程建设资金5506万元,建成避灾场所522个,总面积达148.33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近40万人。  相似文献   

7.
周叮波 《传承》2012,(14):53-55
开发性移民安置是关注移民可持续发展、重视移民后期扶持的一种重要的安置方式。天生桥库区坚持开发性移民安置,充分利用库区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开发库区产业,较好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发展中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变劣、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困难等遗留问题,逐渐实现了库区移民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3,(3):2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在"桑美"、"莫拉克"、"海葵"等台风袭击时发挥了突出作用。"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  相似文献   

10.
开发性移民,关键是在“开发”二字上.三峡库区8年移民试点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要把移民安置与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库区经济结合起来,在发展中拓宽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构筑三峡库区经济走廊.思路之一:大农业为基础农村移民,土地去根本.解決移民的生产生活出路,应走大农业开发的新路子.8年移民试点期间,四川三峡库区农村累计开发土地  相似文献   

11.
调查前言2006年曾有内参报道三峡库区":心态不稳,暗流涌动,回旋余地小,出事概率大"。截至2007年5月底,三峡移民动态资金完成535亿元,折合静态投资375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占原先初步设计的400亿元移民包干资金的94%。数目巨大的移民资金,在给三峡库区带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这样一个难题:如何管好、用好移民资金,使之切实用到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上,从而确保三  相似文献   

12.
水利水电开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如何破解"资源诅咒"现象,是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水利水电开发库区和移民安置社区共同治理发展机制的内涵看,两者有达成共识的可能。如果能建立库区社区共同治理的发展机制,搭建一个水电开发投资者、工程建设区的移民、原住村民、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平台,通过协商和谈判,即可达成契约,实现水电开发库区与移民安置社区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16,(8):49-50
近年来,海盐县以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的合理布局,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工程实施6年多来,共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准项目40个,综合投入资金约30多亿元,搬迁农户6436户,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节约3000多亩。可以说,农村土地整治已成为海盐新农村建设中整合要素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作指示非常重要。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一项工程,而是一项伟大的有利于防汛、有利于避灾、有利于移民长居久安的伟大事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力以赴抓好我省长江流域移民建镇工作是当前我们建设部门...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认真清理闲置土地,由政府实施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加强房屋管理,严格实行征拆安置补偿资金前置审批制度,是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土地效益,调控房屋价格,使国土资源、房产开发能真正起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十年磨一剑,通过十年发展,陕南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迈上新的台阶、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模式和质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陕南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按照"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的要求,协调推进整合资源、集中布局、开放合作、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等工作,不断增强循环发展的综合效益,开创陕南循环发展新局面。一、依托工业园区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土地资源日益匮乏是大中型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在地表开发建设饱和之后,城市建设向地下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地下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能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而且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防灾避灾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早在19世纪,巴黎、伦敦等城市就开始建设地铁、下水道系统、敷设地下管线。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以其良好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8.
陈卓 《传承》2014,(2):40-41
陕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陕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推进陕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果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是加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最大的资产。经营土地,就是城市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城市土地资产,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城市土地资产是城市政府最大的资产。经营好土地资产无疑是经营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城市政府履行建设和管理好城市职能的必然选择。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市,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确值得探讨。近年来,合肥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的战略部署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郭剑平 《求索》2013,(1):231-233
灾害移民主要是指由突发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灾害移民安置的前提是灾害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涉及到灾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本文运用AHP模糊评价法对汶川地震重灾区10县环境容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对于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地震灾害移民是否外迁,要具体分析该地区的综合环境容量特征,分析灾害区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势,并以此实施灾害移民的差异化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