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驰名商标的退化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特别是世界性驰名商标被各国视为国宝,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谁拥有了驰名商标,谁就是未来的经济强国。在此背景下,驰名商标的退化①不仅引起了法律理论界和实务者的重视和探讨,而且不少驰名商标所有人开始意识到驰名商标退化的严重性,并进而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如可口可乐公司就极力反对将所有可乐饮料称为COKE,②施乐公司则特别强调Don'tXeroxaXeroxonaXerox.。当前,我国相关法律对商标显著性丧失并无明确的规定,而且诸多驰名或著名商标权利人还缺乏对商标显著性丧…  相似文献   

2.
随着淡化理论的发展 ,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丧失为世界各国法律所重视。本文从淡化理论的一般原理出发 ,较系统地阐述了商标的显著性丧失的法律特征 ,并结合司法实践对退化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性丧失的认定及其法律救济等诸方面发表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振兴 《知识产权》1995,5(4):14-15
中国建立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的时机与条件已成熟。这是因为,(一)中国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已基本确立;(二)作为假冒侵权活动焦点的驰名商标亟需立法保护;(三)保护驰名商标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下称《巴黎公约》)确立的一项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四)中国在有关立法和商标管理实务中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法律保护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而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架中国的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  相似文献   

4.
公正与权威是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国需要建立法院回避制度。驰名商标只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是荣誉称号。把驰名商标当作“荣誉称号”进行商业宣传,不符合设置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本意。强显著性是一件商标成为驰名商标的先决条件,因此,驰名商标所有人在使用商标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强化商标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商标的显著性与驰名商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丽华 《河北法学》2005,23(10):140-144
判定一个商标能否获得驰名商标的保护,应当考量的因素之一就是该商标的显著性程度。商标的显著性是商标标识固有识别属性的外在表现能力。它要求商标标识设计独特,方便识别,方便传播。商标原发取得显著性和通过使用取得显著性是基于注册要求应具有的相对显著性,只有具备绝对显著性的商标才能获得驰名商标的保护,但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程度因其显著性强弱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初探●须建楚一、商标淡化概述商标淡化,就其法律含义而言,是指商标显著性及其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的使用而弱化,影响了该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减了商标权人商品的销售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视为侵权行为,且对商标淡化行为加...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驰名商标代表着优良的商品品质、较高的企业信誉、广泛的市场占有率和超常的创利能力。谁拥有驰名商标,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驰名商标比一般商标更易招致假冒、仿冒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为了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必须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英文为WELL-KNOWNTRADEMARK,指经法定机构认定的,在一国或世界范围的相关公众中具有高知名度和广泛盛誉的商标。驰名商标具有长期使用性、强烈识别性、无形财产性和巨额价值性。驰名商标不仅是企业的巨额无形资产,而且是一国经济实力的特殊反映。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关系到名牌战略实施的成败和民族资本的兴衰。作为《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保护驰名商标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是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现实要求。一、驰名商标的间接侵害驰名商标因其自身的特点,成为商标侵权的首选目标和主要对象。除了竞…  相似文献   

9.
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依据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一方面就<商标法>和现有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如重新界定了驰名商标的含义、进一步明确了设立驰名商标制度的意图等;另一方面,对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尚未涉及的问题也作出了新的规定,如关于注册商标与在先驰名商标冲突问题的解决方式、驰名商标淡化问题的规定等.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方面,<解释>的规定可以说均属于对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驰名认定是驰名商标特别保护制度中的核心内容。确立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原则和条件对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以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驰名商标的认定应当从驰名认定属于事实认定这一基本思路出发,遵循个案认定原则、被动认定原则和特别保护原则。着眼于商标驰名的法律特征,要求驰名商标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条件:(1)较强的显著性,即商标的固有显著性达到相对显著的程度并且经过长期使用得以保持或加强;(2)较高的知名度,即商标在国内中心城市以及侵权行为地的省市为相关公众所知悉并具有一定声誉;(3)相对独立的价值,即商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商标所有人不断维护商标本身不受侵害。在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商标注册与否作为驰名认定的条件,并以"排除合理怀疑"作为驰名认定的证明标准,合理运用类比法进行认定,最终达到规范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切实消除"驰名商标异化"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引入了商标反淡化制度,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然而,该司法解释以并无商标反淡化因子的《商标法》第13条为基础引入商标反淡化制度,缺乏坚实的法律依据,而且使商标淡化寄居于商标混淆之篱下,在理论上难谓妥当。另外,该司法解释未合理地限制商标反淡化的适用范围,可能加剧驰名商标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失衡状态。目前,我国商标法理论对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缺乏深入研究,在现实中也欠缺实施该制度的必要环境,因此,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保护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顾名思义,即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谈到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现在用“密不透风”来形容都不为过。从1983年的《巴黎公约》对其保护开始,再到现在的TRIPS协议,期间很多国际性条约都对驰名商标给予了法律保护,而且这种保护是以特殊法律规定的形式给驰名商标以保护的。  相似文献   

13.
王正志 《中国律师》2005,(10):67-67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对于消费者而言,驰名商标代表着良好的商品质量和商业信誉;对于厂家和商家而言,驰名商标意味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利益。所以,随着驰名商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意义,对它的保护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协调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成为有关的国际组织的工作重点。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不仅要保护驰名商标,而且要为其提供高于普通商标的保护。对驰名商标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质内容。按照法律规定,驰名商标的保…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的间接侵害及法律控制蔡宝刚商标本是识别商品的标记,可商标一旦驰名便具有了识别和财产的双重价值,成为竞争者的财富和象征。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驰名商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也充分认识到了驰名商标的巨大作用,正广泛倡...  相似文献   

15.
戴蓉 《法制与社会》2010,(29):105-106
驰名商标以其广为知晓和享有较高的声誉著称,它源于经济活动中企业使用自主商标,不断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驰名商标正在成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利器。然而,因我国《商标法》固守传统的混淆保护理论,使驰名商标在现实应用中未得到充分保护,商标抢注、商标淡化等行为频频发生。为此,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一方面应当突破混淆保护理论的束缚,建立以反淡化理论为核心的驰名商标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当运用企业商标战略,主动应对来自全球市场对驰名商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商标淡化是冲淡驰名商标与其核定使用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削弱驰名商标识别性和显著性的行为。商标淡化有三种表现形式,具有多重法律属性,危害极大。须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7.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的定义和认定条件表明,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涉及对企业信誉的审查.驰名商标的异化源于我国社会背景中公众对于驰名商标内涵的误读,异化是对该误读的利用.作为异化纠正措施的按需认定原则应结合司法经济原则来理解,驰名商标是法律对特殊种类商标的定性,这使得司法经济原则得以适用.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翻译”和“模仿”的认定与对普通商标之间的近似认定不应有不同.依据混淆理论保护注册驰名商标应适用商标侵权认定一般规则,必要时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19.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云 《知识产权》1993,(1):39-41,43
一般而言,商标是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其商品上使用的、表示商品来源的标志。而驰名商标则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商标,它是指那些使用时间长、商品行销范围广、为消费者普遍知晓、在竞争中取胜、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商标。驰名商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的经济实力。世界十大名牌都被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所占据。正由于驰名商标的重要性使得各国无不对其实行严密保护。商标法是有关商标保护的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法律。驰名商标作为商标的一种,自然与  相似文献   

20.
刘滢 《法制与社会》2010,(28):101-102
我国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商标保护混淆理论,这不利于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存进我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因而本文力图围绕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理论,阐释加强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扩张保护和法律完善,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