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听着《南泥湾》歌曲长大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八路军359旅轰轰烈烈大生产的故事。“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南泥湾这样一个小乡村在红军创造下由一片荒芜、荆棘遍野之地最终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  相似文献   

2.
王震同志是一位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和尊敬的老同志。一贯艰苦朴素,诚恳热心,平易近人。他走到哪里,总是给人一种力量和活耀的气氛。红军长征时,就有“王胡子”的称号。 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和会师以后一同北上途中,我第一次见到王震同志。第二次见到王震同志是在延安。1943年5月,我从太行回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一局工作。1944年春我跟朱德总司令,还有驻延安美军观察组的人员到王震同志领导的、在南泥湾垦荒的三五九旅参观农场和打猎,部队中最有代表性的语言是:“一把镢头,一杆枪,生产  相似文献   

3.
欧文华 《当代广西》2012,(15):46-46
“到延安去”,这曾经是一代进步青年的心灵渴望与人生追求。“到延安去”,这也是当代青年寻根溯源,感知红色传统的内心召唤。5月30Et至6月5Et,崇左市201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延安进行体验式学习,锻炼党性。学员们聆听专题讲座,开展现场教学,参观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杨家岭到风凰山麓,从宝塔山到南泥湾……一周的时间,一路的感触,满怀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曹金明 《创造》2015,(1):48-49
在全县上下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有幸于去年11月中旬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延安干部学院第5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培训期间,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分组研讨和交流互动等方式深入系统学习,先后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宝塔山、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我对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和“延安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补了钙,提了神,加了油.”  相似文献   

5.
赵湘子 《世纪行》2006,(6):5-10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每当人们唱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359旅。事实上359旅不仅是开荒的模范,还是一支敢于孤军万里深入敌后,富有革命英雄主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1944年,359旅肩负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特殊使命,从延安南下广东开辟华南敌后根据地,在形势突变后,又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万里碾转回到延安。这次行动,被毛泽东称为我党的“第二次长征”。中共十六大代表,原黄冈行署副专员白水田,就是健在的参加过这次长征的359旅老战士。在黄州城区一座安静的小院落里,我采访了白水田。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18)
正"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这首《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人人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唱的地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南45公里处,是延安的南大门。从宝塔山下的桥头乘坐去南泥湾的班车,车费7元就能到达。  相似文献   

7.
刘力永 《群众》2011,(4):67-68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红色歌曲——《南泥湾》,这首歌曲铭记着一段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扬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崇高精神,彰显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8.
余小勇 《前沿》2011,(12):105-108
在延安时期,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反向政府交公粮的奇迹。从此,南泥湾成为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本文对三五九旅为什么开发南泥湾、怎样开发南泥湾以及开发南泥湾有什么历史作用进行深入剖析,理性思考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对我们今天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望延安     
戴宏锦 《人民公安》2011,(13):55-55
延安,仍是一座精神上的富矿,这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延安,红色圣地,革命摇篮。2011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随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红色之旅”一行33人.前往红色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旅游大巴飞驰在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迎面扑来又迅速退后.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一头扑进了延安的怀抱。  相似文献   

10.
走近延安     
"风清清,天蓝蓝,我要去延安。先登宝塔山,再看南泥湾……夜无眠,星月远,我要去延安。先去杨家岭,再看青枣园……"伴随着2011年在全国唱红的歌曲《我要去延安》的优美旋律,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走近延安。来到延安,人们最想看的是毛  相似文献   

11.
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出台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一些人深有感触地说“到这些地方看一看,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生中,要选择这几个红色旅游点看一看,一定受益非浅!”“革命圣地”平均每天接待近万人"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枣园革命旧址……春节刚过,选择到革命圣地延安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一万人次。"他们兴致勃勃地游览多处“红色”景点,在现实的游走中回顾那段难忘的历史。有的游客则穿上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凡先见我文章再见我面的人十个有七个惊愕地问道:怎么高红十是个女的?再讲一个真实的小笑话。我第二次插队延安南泥湾,进村时已是初冬的黄昏。第二天清早我在窑洞门口刷牙,一老汉围着我转圈,半晌,问一句:“那九个呢?”原来老汉把墙上“欢迎高红十同志来我队插队落户”的标语断错了句,以为一个叫“高红”的带着九个连她一共十个知青来插队呢!当政法记者已有16年光阴,说实话 ,有走麦城的经历 ,有自己创造自我得意的小伎俩 ,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复杂感觉 ,有非常惬意地与人交往的瞬间……总之 ,如何用最短时间 ,走最近道路 ,最有效地接…  相似文献   

13.
孙晓兵 《传承》2010,(19):1-1
1970年,邓颖超陪同外宾去延安参观,延安人民要她捎两斤小米给周总理,她说:"延安的小米,恩来同志见了一定很高兴。不过,钱和粮票你们得收下。因为我们党有不收礼的规定,我不  相似文献   

14.
刘波 《同舟共进》2011,(7):21-28
1942年7月10日,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并作《游南泥湾》诗,诗曰:"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后来领导干部们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尊称为"党内五老"。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没有“崛起”一词,但却有“世界第一”的说法。随便找一家日本企业去参观,主人在介绍时,都有可能提到他们公司的某个“世界第一”或“日本第一”。日本媒体常用“世界第一”来形容日本的某一事、某一物或某一人。用得那么多,日本人、在日本的外国人都听习惯了。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想  相似文献   

16.
当你进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所辖的漠沙坝、戛洒坝时,一定会被那奇妙的傣族支系花腰傣人的歌声所吸引。生活在芳草萋萋的哀牢山下、红河岸边的傣族支系———新平县花腰傣人,据2001年末统计有人口41020人。花腰傣人能歌善唱。他们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歌、赛歌等。其唱法有“说络”(放声歌唱)、“唤哈”(吟唱)和“哎滚歹”(唱挽歌)。歌唱的内容有古老的叙事长诗、生产生活习俗歌、婚姻爱情组歌和即兴而歌。歌唱,是花腰傣人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他们上山放牧、割草、砍柴要唱;下田劳作、田头地尾小憩也要唱;夜幕降临后他们来到寨脚万年青…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党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伊始,6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在延安南泥湾干部培训学院开班。机关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以及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专职党务干部等50人参加培训。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卢厚实作开班动员,强调要按照省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学习高潮是在延安时,俗称“延安整风运动”。这次学习主要为了肃清王明等人的“左”右倾错误的影响,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 第二次学习高潮是在1949年。这次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管理城市、建设城市,以适应中国由新民主  相似文献   

19.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的一段艰难历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然而,南泥湾精神却依然熠熠生辉;代代相传。它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是激励人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特征精神,是无形的,但非虚幻。它既然是意识的反映,就必有其具体的内涵。南泥湾精神同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及自身的特征。那就是: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的实干精神,勤俭节约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归根到底是革命的自觉性,是革命觉悟的内在表现。在延安,…  相似文献   

20.
笔 者幼时参观书画展览,往往听人说道:“这画虽好,但还有火气。”“这字是有功夫的 ,但还有火气。”听得多了不免想要弄个明白 :究竟什么是“火气” ?经过几十年的捉摸 ,终于有点明白了 :“火气”就是已有一定的功夫 ,也很想有所创新 ,但还不够成熟的表现。这种状态不仅出现在书法绘画之中 ;如充分发挥其张力 ,则几乎可用来评论一切文学艺术 ,乃至治学做人。有位老先生曾说 ,要去掉“火气” ,首先必须“心净” ,媚俗求宠、急于求成、贪多务得变成“杂拌” ,都使心不能净 ,也就必然有“火气”。老先生所说的“急于求成”已经包括了功夫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