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使我们有了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劳动法适用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勤工俭学适用劳动法符合劳动法弱者保护的立法宗旨,符合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理应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供给,因而更加需要劳动合同法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2.
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实习、兼职均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高校现行的勤工助学宜定性为政府、学校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资助方式,而大学生为获取社会经验、促进就业在校外开展的实习、兼职则属于一种有偿劳动,大学生的身份属于特殊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打工利益受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从应然和实然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大学生具备成为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满足《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条件,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对于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在保护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与雇佣方发生争议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勤工俭学行为是否属于劳动关系,能否适用《劳动法》等问题,看法也存在较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勤工俭学行为本身的法律适用、收入是否需要纳税、是否需要为勤工俭学者缴纳社会保险、勤工俭学受到伤害可否算作工伤四个方面,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条适用本身并没有争议,只是对法条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各界对法条的不同理解,本质上属于社会学解释,实践中不具有法律效力。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保护,一是要用证据说话,防纠纷于未然;二是要健全立法,对勤工俭学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要选择可行的权利救济手段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习大学生的法律身份和法律适用,由于立法未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出现了实习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者以及大学生实习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的争论。笔者从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和劳动法立法目的的视角考察,认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实习应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畴。同时,借鉴德国和美国的相关制度,在具体适用上给予特殊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用工中的相关称谓的辨析,以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澄清,指出在校大学生有资格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提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境,即劳动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权益保护途径的有限性。除了大学生应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对诉讼途径的重视外,从立法层面上对劳动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才是最终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研究或论述很少,我国高校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大学生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了解劳动保障法规。但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涉及到劳动法的内容极少,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劳动维权教育的目的。因此,帮助大学新生了解亟需掌握的劳动法律知识,培养我国当前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劳动维权意识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针对学生兼职的侵权现象也频频发生.通过明确大学生劳动法主体特征,构建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护体系,发挥校方在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指导和保护作用,有效保护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的效用指的是劳动法律达到其目标的能力,其特别指的是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群体的保护能力。该论文以拉丁美洲地区为个案分析了劳动法的效用问题。比较劳动法的研究在国内尚属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拉丁关洲地区劳动法效用的研究,得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劳动法与劳工保护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高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护、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纠纷的解决等法律问题。从保护学生权益和平衡学生与实习(实训)单位利益关系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不仅应由教育法和民法调整,而且应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遇到的工伤问题、实习补贴、劳动安全、工作时间以及争议解决等突出问题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此外,国家应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和劳动立法,制定有关高校实践教学法律制度;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实践教学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项目教学中“项目”的确定非常重要,该项目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法律工作任务,即经济法律项目,但又不同于经济法律项目,其本质是以经济法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即以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能否最大限度承载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衡量项目好坏的标准;主要在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所涉及的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领域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群体贫富分层现象突出,在人数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特征,且贫学生与富学生之间的经济差异非常大。这种贫富分层严重冲击了大学生人生哲学的方方面面: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等。应通过拓展勤工助学的精神引领价值、淡化大学生的贫富意识、加强人文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活格调和精神品位等工作,引导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科学定位其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高等教育结构特别是高校专业结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社会制度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社会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首先要高度重视,在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方面下功夫,从而优化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政策和环境.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努力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代,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法治建设,首先是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其次是要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的实现,第三是要平衡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上述三个方面是高校实现长期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法治建设是实现高校稳定的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6.
法学双语教学中的四大瓶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部的号召下,从2001年开始,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始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但法学双语教学的实施一直面临众多困难,其中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问题、法学双语课教师的外语水平问题、法学本科生的实际语言状况问题和法学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是制约法学双语教学顺利发展的四大瓶颈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性的体现,它对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能否对社 会的发展有所贡献至关重要。政法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工作 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构建与完善政法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 养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