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唐一代,南诏国境内的百越系民族被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棠魔蛮、茫蛮、白衣等,其共源于汉晋时期的鸠僚|主要分布于南诏国的永昌、开南、镇西、银生节度等辖境内。现有研究多从其源流与分布、文化等进行过梳理和分析,但由于其研究视角使然,对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此外,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金齿诸蛮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等的发展,已以特殊的方式对自我进行了表征,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南诏国势力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渐次纳入南诏国治下,成为南诏国战时的重要倚重力量,并成为南诏西南门户的守卫者。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民族关系具有多元特点:与南诏国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政治方面|与濮人系民族、氐羌系民族等杂处,民族关系密切|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分布区是南诏国与古中印半岛往来的重要交通孔道,加之与古中印半岛多民族同源之故,使其与骠国等域外民族亦有了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族文化体验、民族工艺品输出、民族演艺经营、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文化市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等典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具备立足实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关怀、统筹兼顾的特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寻找发展的延伸路径.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徙莫祗蛮源于汉晋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初为唐所属,置于唐初所设的弄栋节度,后为南诏所并,聚居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后随着南诏的扩张而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到大理国时期,以徙莫祗蛮后裔自杞人为主体,建立了独立于大理国的地方政权自杞国。以往对徙莫祗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源流、族属方面,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其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揭示和研究不够。作为从氐羌系民族中不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支,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正经历着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的发展阶段。探究这一过程,将有益于乌蛮民族历史,乃至于西南民族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史上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故而对其古代生活的情况没有任何记录。汉文献虽有记载,但散乱零星,很不系统,且多失实。先秦汉文献中,对于土家族先民的称谓较多,被称为“廪君种”、“板蛮”等。此后,又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酉酉蛮”、“嵝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酉阳蛮”等。直到宋代和宋代以后的史书,才把居住在今湘鄂川黔接壤地带的土家族先民称做“土人”、“土丁”、“土蛮”、“土民”等,使之成为这个地区有别于其他族类的民族。正是由于史书记载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湖南地区的蛮、越、楚及华夏等民族,在秦汉统一王朝统治下进一步融合,汉文化进一步传播,使该地区的经济、文化趋于开放性,且有了较大发展。在这一历史步履中,常德(时称武陵郡)、长沙(王国所在地)地位重要,彼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交替成为湖南地区具有"龙头"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族团结的增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兴民族经济关系正逐步形成。民族贸易市场作为民族地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各民族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实现各民族之间生产文化、商业文化、生活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深层次文化的交换关系。这种民族贸易的商业型文化交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又增进着民族团结,促使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就近年笔者赴青藏高原腹地时,所了解到的民族贸易的商业型文化交流作一概述,以使其对其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借鉴作用。l、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由于地域广袤,民族众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差别大、层次多,加上民族生境的迥异等原因,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民族之间历史文化的差异,其存在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存在性的差异将给区际协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会给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带来阻碍。因此,对民族文化差异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耦合性进行研究,对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拉大。只有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才能使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普遍得到发展,从而缩小差距。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是解…  相似文献   

9.
岳红 《人大研究》2006,(12):36-37
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国家的全局来看,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汉族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别,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如下特点:(一)民族性。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从内容上看,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要用法律的手段,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对象上看,民…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共长阳县委政研室主任胡士国撰文指出,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在民族政策研究中,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的悬殊,因此应多给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启动民族经济。二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团结结合。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开放,是民族政策研究的出发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只能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其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转轨刻不容缓,不容回避。要积极有效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各民族中确立。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开放搞活与稳定提高全局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民族地区积极发展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应该说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和发展目标同全国及中央的总体规划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转轨提供了可行条件。以此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事业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在民族地区,它担负着搞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在视察云南时指出:发展民族经济、教育、文化,改善群众生活,这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快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解放以来,云南民族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几乎是从无到有,现在在藏书建设、职工队伍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仍很缓慢,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近年来,由于民族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是新形势下全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的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历史因素、文化传统等客观条件特殊,使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因此,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既有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认真研究和切实掌握这种特殊性,探求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实现党风、政风的好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材料相结合之下,作为三苗文化遗存的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应是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各古代部族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留。商周时期荆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与■、越、巴、卢戎等族的交错杂处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孕育形成新的古代民族族群,这些族群在秦汉以后被史籍按分布地城称为长沙蛮、武陵蛮等.并最终从中分化出莫徭。瑶族的民族来源和文化渊源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总过程的一个环节,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与社会发展总过程的关系、经济发展的结构关系,与其他社会环节的关系。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现实,就发展民族经济时的开放与封闭、市场与计划、局部与全局、速度与效益等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还进一步就民族地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民族经济与教育、科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1,(11)
一、深入调研,建言献策2008年至2011年,我们根据省政协常委会的安排,组织委员对我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援企稳岗与扩大企业就业问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湖北长江经济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民族地区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启辉 《前沿》2010,(5):105-107
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特殊的地域环境因素及各民族自身的不同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多种文化特性并存的局面,从而导致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进而制约了多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从文化因素的层面入手,对多种文化特性的形成及原因、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更好地促进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确理解多民族地区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由于其在经济文化、地区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易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周边国家宗教极端势力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应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紧抓牢宗教管理、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拓宽民族地区就业渠道、坚持法制管理、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完善出入境行政管理、做好高危群体的思想转化等方面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产生的文化土壤和经济土壤是国家和民族地区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云南藏区共时性研究中缺乏一种历史纬度的思考,云南藏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特征说明,一个民族内部在族群演变进程中嵌入交融、多元汇聚的内部关系结构,就能实现交融、开放和多民族文化的共享。这些构性因素的基础性、限定性作用,是云南藏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内源性动力,实现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的相互聚合并一致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0.
恩和特布沁 《前沿》2008,(12):88-90
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方面存在着特殊性,其特殊性使民族地区在发展的各个层面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结合其自己的特点进行,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我们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