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中,哈贝马斯从三个紧密关联的角度论证了权利的本质和形态。从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同源构成这一视角,哈贝马斯试图克服康德意识哲学的一些前提;从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分离这一视角,哈贝马斯试图克服理性法传统的一个形而上学遗产,即把实证法置于自然法或道德法之下;最后,哈贝马斯通过对基本权利的商谈论论证,解释了在现代社会中合法性来源于合法律性这一悖论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妇女人权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法律是人权享有与实现的重要保障,人的应有权利一旦得到国家法律确认,便成为更加具体的、规范化的"法定权利"。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的20年间,中国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妇女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更加全面,政策框架基本定型,妇女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身权保障等方面的人权享有状况不断改善。2015后的中国妇女人权与法律发展应当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国家修改旧法、制定新法时,应充分关注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4.
张国平 《求索》2011,(3):154-155,1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之间争论的焦点,但在政治实践中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完全对立或者统一,是行不通的。本文立足于公民的主体性,探讨不正义法律获得道德约束力的前提、理由及其限度,其目的不是要与实证法学派站在一起,与自然法学派分庭抗争,而是要在人的主体性空前伸张、社会矛盾突显的现代社会中,为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寻找一条在理论上立得住、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瑞雪 《人权》2013,(5):41-45
人权,即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权利。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权所指涉的权利是一种具有多维度指向的权利的集合,并可划分为三个层级:首先,人权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围,是指作为人应享有的权利;其次,人权就实质而言,是国内管辖的问题,又是一种法律权利;最后,人权还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  相似文献   

6.
元轶 《人权》2011,(3):22-24
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一直是现代人权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被称之为社会人权状况的晴雨表,而其中有关被告人生命权保障的死刑问题,则无疑是被告人人权保障中的关键。因为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每个人固有的自然权利,属于所谓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写道:“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美国《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相似文献   

7.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权     
<正> 研究人权问题,首先就遇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人权?目前在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据笔者所闻,可归纳为20种之多。现罗列于后,仅供参考。①人的权利说:人权就是指人(一切人)的权利(一切权利)。②个人权利说:人权就是指个人(普通社会成员)的权利。③公民权利说:人权从实际内容或表现形式看就是公民权。④享有权利说:人权是作为人所拥有和享受的权利。⑤共享权利说:人权是人皆有之的、为全社会(各阶级)共享的权利。⑥应有权  相似文献   

9.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使人类陷入纠缠不清的道德困境,也因此成为重大的国际伦理问题.事实上,宗教只不过是人的创造物,宗教的普遍性价值形式正是人的普遍性价值形式.由于人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普遍性道德权利,因此人权就是宗教的价值基准:任何践踏人权的教义和宗教行为都是恶,任何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宗教行为都是善.这就是宗教领域的人权的基本要求,其底线伦理是:人人应当享有祛除苦难的权利.它具体展开为尊重平等的伦理精神,并把这种伦理精神一以贯之地融入商谈理解的基本程序之中,切实依靠以伦理责任为要义的法律制度,以有效保障其具体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2,(23):94-95
"少数人"权利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符合国际人权保护原则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民主法治、社会稳定和谐的内在要求。"少数人"权利保护包含保护"少数人"的文化、宗教信仰、使用自己语言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为了"少数人"的权利保护更有实效,我们应从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以及社会保护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龚爱林 《人权》2002,(5):52-54
近年来,谈到人权,人们常常提到米尔恩的名字。这位当今英国著名的人权哲学家,在他所著的《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人权见解。 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 人权一定要是普遍道德权利,这是米尔恩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有社会就有权利,若要遵从普遍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让每个人类成员都享有权利。米尔恩认为,享有权利是任何形式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一切成员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共同体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而是无法想象的。这许多权利是什么,取决于个别共同体的情况,如它的生活方式、特定道德、成员身份的条件、制度与价值。但是,源于共  相似文献   

12.
王彬 《公安研究》2008,(7):54-58
以程序正义的理念关照受刑人权利保护问题,必须在法律关系的视角下对受刑人权利进行重新定位,以程序作为防止国家权力向受刑人权利扩张的防护网,同时在国家权力与受刑人权利的法律关系中进行程序保障的制度设计,从而实现受刑人权利的实证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人权问题,即个人权利问题,在我国目前社会条件下,既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正确对待的现实问题。我们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来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 一 人权的一般规定 所谓人权,通常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并为每个人的利益而成立的基本权利。具体来说,它包括个人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独立自由平等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于天笑 《长白学刊》2005,(5):108-109
一、对受教育权"平等"的理解 什么是受教育权?首先,从权利主体而言,它应涵盖全体公民,即不分年龄、种族、信仰、政治经济地位,人人享有这一权利;其次,定义应当体现在由人类需要决定和支配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受教育权是现实世界人的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第三,受教育权反映在一国制定法中,是一项法定权利,公民是在法律之下享有这种权利(虽然有时法定权利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全部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受教育是全体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的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向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洪  韩弘峰 《前沿》2009,(4):160-16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层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将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纳入法学视野,才能使其获得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本质需要的表达,是人权理念的现实化,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以及维护人的尊严的基本使命。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尊重是法律人文主义的彰显和确证,它立基于现代社会追求和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最基本的人权理念,它是实质正义观念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法哲学思想与其实践哲学、霸权理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效果历史。其法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基础、自然法与实证法之争、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关系等法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哈贝马斯法哲学已然成为当代西方法哲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理论进路的语境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源头之一的葛兰西的法哲学理应得到重构性梳理。  相似文献   

17.
王歌雅 《人权》2008,(3):45-49
儿童权利的法律救济,既是人权问题,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离婚背景下探究儿童权利的法律救济,既有助于关注儿童的生存杈、发展权,又有助于关注儿童的监护权、探望权,进而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确保儿童权益实现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于威 《传承》2008,(18):122-123
自然法思想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的核心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古典自然法及现代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复兴表明了,对公平、正义、权利的追求是人类永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思想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的核心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古典自然法及现代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复兴表明了,对公平、正义、权利的追求是人类永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就我国宪法文本而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以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为我国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从比较法来看,如果说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核心,那么在我国,"以人为本"则构成了人权体系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