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全盘接受了苏联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和基本概念,以苏联为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族问题的制度和政策"的观点,从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角度对该观点进行了探讨.同时,较全面地论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一苏联模式是斯大林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建立的,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的否定,这一模式具有严重侵犯农民的利益、没有社会与群众的参与、不讲法治、个人专权、对外封闭等弊端,中国曾深受其影响.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是从克服苏联模式忽视农民利益的弊端开始的,进而发展到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否定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琛 《传承》2011,(26)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独创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在中国实施几十年,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56个民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欣欣向荣,和睦相处。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在实践中独创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呢?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又是怎么样在中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论探索、形成、成熟三阶段来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琛 《传承》2011,(10):12-13,15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独创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在中国实施几十年,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56个民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欣欣向荣,和睦相处。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在实践中独创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呢?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又是怎么样在中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论探索、形成、成熟三阶段来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提中国特色道路或称中国模式。中国特色道路可分为总道路、根本道路、基本道路、具体道路四个层次。对它们的内涵分别作出界定,有助于增强对“道路”概念的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弄清楚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事关我国发展的方向。要把列宁创立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早期苏联模式与后来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区分开来,把斯大林模式中的基本制度与体制层面上的严重弊端区分开来。毛泽东对摆脱苏联模式进行过艰辛探索但总体上并不成功;邓小平则对苏联模式作了重大的原则性的突破、全面的整体性的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将实现探索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跨越。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始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宪法原则下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好形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这是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好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我国对"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的研究分析、批评和批判,起源于什么时候、起源于谁.新中国开国之父毛泽东和中国改革之父邓小平谈论的"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否也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规定"但书"是立法定量模式的需要;离开"但书",无论在立法上或是在司法上都将无法完成罪与非罪界限的区分;适用"但书"对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短期自由刑的弊端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书"的司法适用,应当坚持与形式犯罪构成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原则与必要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人文学术,差不多都是在苏联理论模式的统辖下完成的。其后果不仅是毁了那个年代的人文学术,更僵化了在那个年代享有"学术地位"的数代学者的价值取向与思维建构,酷似被统一做了"脑外科手术"。除了陈寅恪等少数精华,包括冯友兰、朱光潜、王元化、李泽厚在内的几代学人几乎谁也未曾幸免。可以说,苏联理论模式对中国学界的那段"殖民"史,当是国人不宜再继续自我遮蔽的精神"国耻",直到当下其对于中国学术的深层负面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 ,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进程中 ,逐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 195 5年底 ,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为鉴” ,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以唯物辩证法的眼光审视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 ;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一系列独特和深邃的理论见解 ,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重大突破和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2.
杨润新 《今日民族》2004,(10):14-15
各位领导、同志们: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并作为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二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云南民族工作和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各族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好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与建设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们常常讲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其实,这三者不是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基本理论是基础。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的文献一再强调,这就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长时期中,我们的认识不完全清醒。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曾经把苏联模式奉为圭桌,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发生了许多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较早地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1962…  相似文献   

14.
朱玉福 《前沿》2007,(10):3-6
2007年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确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典范,是我国的"模范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是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昭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慎淦 《求索》2012,(4):124-126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还缺乏大规模建设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学习苏联经验自然是首要的选择。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路便由"向苏联学习"转向"以苏联为戒",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代表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制定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同时它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对于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政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胜利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问题,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人在模仿西方以及苏联现代化模式过程中,缺少理论创新,犯了照搬照抄的错误,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在近30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创新的结果.未来"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与完善还要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完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时远 《传承》2011,(13):64-66
政策是国家意志观念化、主体化和实践化的反映,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政治理念、人民利益、法律精神、权力限定和权益保障等效应,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指导原则和工作行为规范。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国家根本大法宣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指导民族事务的宪法原则,也是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体现了我国政体的结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民族事务各方面的政策原则,这一制度的法律化,也使民族政策具有了依法制定、依法执行的特点。因此,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完善民族政策也就成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的模式,强调民族的差异和特色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共产国际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挥协调,到苏联模式的推行,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主宰,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然而,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的民族属性凸显了出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每一次理论的总结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审慎地将其定位在对中国问题的回答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话语向民族性话语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定语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这一理论的场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想把这一理论作为"苏联模式"那样的教条推而广之。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理论来讲,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适性,而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匹配,主张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真正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这一旗帜。事实证明,这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也是第一个强调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理论形态阐释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相似文献   

20.
"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是斯大林为了主观的政治需要,扭曲事实,虚构出来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支撑,也是斯大林模式的灵魂。为了使人民群众相信这种虚构的理论是普适性的真理,封锁历史档案,剥夺人民群众的历史知情权。这几乎是斯大林和苏联党的一贯做法。"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说白了就是整人理论。践行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持不同意见、不同想法的人。"大清洗"就是这种理论误导实践的典型。"大清洗"中,外交领域和军队系统的干部惨遭灭绝性诛戮,是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从思想上厘清"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的由来及危害,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