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今日浙江》2006,(17):62-62
今年年初,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在一次会议讲话中,引用了扁鹊兄弟治病的典故,他强调说“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也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一些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2006年第6期《求是》)据《鶡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  相似文献   

2.
肖军强 《前进》2014,(3):63-63
<正>《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作者鶡冠子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中载有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接着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  相似文献   

3.
应献 《楚天主人》2008,(1):39-39
据《鹃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  相似文献   

4.
《干部人事月报》2010,(1):92-92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是医生,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相似文献   

5.
扁鹊最差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善于医术?” 扁鹊答复说:“长兄最佳,中兄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答复说:“我长兄治病,是消除病症于未发生之前。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才知道,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6.
沈豪  朱学礼 《现代领导》2003,(11):46-46
扁鹊,公认其为良医。但是《鶡冠子&#183;世贤》记载:扁鹊说,其实医术最高明的是我大哥,他行医望神色,能“未形而除之”;其次是我二哥,他能治病于“毫毛”之时至于我,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开刀下药,然而反名噪于我。  相似文献   

7.
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相似文献   

8.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近日撰文指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中央反复强调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一方面统一战线又经常被轻视、忽视。怎样正确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据《史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  相似文献   

9.
大哥的坟选在了南山坡上,母亲说没得好死的人是不能入先辈的墓地,应该埋在乱坟岗的。 大哥死的时候41岁,天下着瓢泼大雨,我未能赶回参加他的葬礼。不参加也罢,否则我会一再回想那个令我揪心的场面。 我有两个哥哥。究竟是大哥好还是二哥好,我至今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10.
当年,扁鹊因医好了一位皇帝的顽疾,而得到世人的赞誉。但当皇帝问他是否是杏林第一时,扁鹊却说:当今“杏林第一”应属他的兄长扁鸦。原来扁鸦的天份比扁鹊高,他们的父亲扁公临终时就把一本防病的秘籍《防道》传给了扁鸦,而把另一本治病的秘籍《治道》传给了扁鹊。由于世人多重治病而轻于防病,扁鸦也就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11.
赴港会二哥     
去年盛夏之初,我和久居台湾的二哥相约在香港会面。在车站上见到他的时候,我们双手紧握在一块儿,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这泪水饱含着兄弟的真挚情谊,饱含着兄弟之间久别的酸楚。到了公寓大楼,侄女(二哥的二女儿)和她的孩子们早在家里等候我们。我和二哥分手时还没有二侄女,如今她已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五时许,侄女婿驾着汽车回来,经二哥介绍,他客气地说:「没能按时接叔叔,请您老原谅。我只能下班去接,到车站没接着,我知道您老已经到家了。」晚饭后,我和二哥住在侄女为我们准备好的房间里休息,二哥急切地问:「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我说:「怎么过来的!?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3)
正本人杨顺安,男,现已经80余岁,家住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群力乡风洞村。受全家人的委托,在此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杨顺良。本人共兄弟姐妹6人,大哥杨顺礼、二哥杨顺伦、四哥杨顺登,姐姐已嫁于洋里沟蒋家。因为时代原因,当时我们家必须有一个人出去参军,但大哥和二哥都已经成家,所以三哥就成为了不二人选。三哥杨顺良未参军之前,是在唐家店教书。因为颇有学问,部队领导就把他送到了军校学习,学习的地点主要是在璧山和泸州。学成之后,三哥曾回过  相似文献   

13.
正我至今都记得院坝里的杨大哥,因为他的那些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清苦生活中的那缕书香,让我觉得苦亦不苦、饿亦能熬,那又是为何,我上课的时候会常常走神呢?我在牵挂什么?至今,我都"牵挂"着一些人,确切地说,是对他们心存感激,比如杨从宁大哥、杨三姐大姐,他们兄妹俩是在院坝里居住的杨大姑妈家的一双儿女。杨从宁大哥在牛奶场上班,大龄未婚,唯一的  相似文献   

14.
赞张仲景     
张仲景又名张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活在公元150至219年间,现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在医学上的成就和实践经验博大精深,对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堪称医学工作者的楷模。一赞他勤学进取的精神张仲景小时候从史书中看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时,对扁鹊一望人的气色便知道人的疾病、能诊断人的生死很受震动,因此他对医学发生了兴趣,读了很多医书,决心学习医术。在张仲景的家乡,有一个叫张伯祖的老医生,医术精湛,张仲景就拜他做老师。张伯祖看到他专心勤学,刻苦钻研,就把自己的知识和医术全部传授给张仲景,张仲景又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了…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玩伴     
正在我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的男孩姓"邓"名"小平"。他当然不是那位大家都熟悉的伟人,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乡下男孩,20世纪50年代未出生在苏中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多少文化。那个时候,农村信息十分闭塞,他的家人以及左邻右舍很少有人知道中央领导有一位叫邓小平的。所以,当他要上小学时,父母就给他起名为"邓小平",这与他们家庭中同辈人的名字是相匹配的。比如,他的大哥叫邓惠平,二哥叫邓忠平,  相似文献   

16.
魏文侯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  相似文献   

17.
备课卡片     
“大必起于小,族(多)必起于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去见齐桓侯,他仔细观看齐桓侯的脸色说:“你的皮肤有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恶化。”齐桓侯不以为然。五天之后,扁鹊又去见他,说:“不好了,你的病已入血脉,若不赶快医治,会有危险。”齐桓侯不高兴了,认为扁鹊是为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而信口胡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桓侯,大惊道:“不好!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很不高兴,不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一见到齐桓侯,话也不说转身就走。齐桓侯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皮肤容易治,用热水敷敷就行了;病在血脉也不难治,针灸会好的;病到肠胃也可治,吃汤药就行;现在齐桓侯的病已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党员干部,无论自我感觉是否"有病",都应自觉走进基层"医院",经常请"扁鹊"们来个望、闻、问、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到了"治治病"的关键环节时,有的人觉得自己"没病"。党员干部有没有"病",不能自己说了算,谁最有发言权呢?群众!广大群众是最高明的医生。古时名医扁鹊多次好心提醒齐桓侯:"君有疾"。桓侯却坚持:"寡人无疾"。后来桓侯很快因病而亡。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往往陶醉在已有的业绩中,自我感觉不错,对作风上的"病"毫不知情;或者虽知有些毛病,却自认为是癣疥小疾,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幽默     
《就业与保障》2007,(4):56-56
推销良机汽车商对自己的推销员说:“我想,这是你向鲍威尔推销一辆新轿车的最好时机。”推销员颇为不解,问:“这是为什么呢?”经理说:“别忘了他是个好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你是军校一期毕业生,年龄最大、个头最高,是标准的山东人……”父亲每当忆起总理接见时的情景总是感慨万千。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