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依法治国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明确地肯定了“法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反映了国家治理方式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一贯强对民主和法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间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同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和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是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江泽民文  相似文献   

5.
张玲娜 《理论月刊》2001,(10):29-31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传统法律观念滞后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本文仅从法文化的角度,剖析依法治国“难产”的深层原因,探讨摆脱依法治国困境的对策——法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目标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进步,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一基本目标,是在党的十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党的十五大对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孔祥林 《群众》2000,(3):61-6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五大坚持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相似文献   

10.
杜五安 《前进》2000,(2):10-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总结我国民主法制的实践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以及各族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去年初九届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党的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是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之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依法治国的含义决不是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治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其中包括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运作和行为,也就是"依法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15.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目标。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为指导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 ,从而解决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使社会主义法治观更加完善和成熟 ,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报告不但明确提出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这一基本方略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法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也是邓小平法治思想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的集中体现。纵观邓小平法治思想,具体体现在他的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直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确定为党的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表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法治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它不仅要求社会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