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学界和实务界一般认为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中的“法”仅指法律和法规 (或包括规章 )。鉴于“法定程序”的稀缺性 ,特别是某些“法定程序”的非正当性 ,迫切需要以“正当程序”的理念和原则对现行的“法定程序”制度及其司法实践进行改造 ,包括在宪法中规定“正当程序”条款、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充分发挥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等。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法看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 (条约 )的规定 ,从法律上可以证明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美国违反条约必守原则向台湾出售武器 ,允许李登辉访美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的违约 (法 )行为 ;美国认真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条约 )所规定的国际义务 ,放弃“以台制华”的违约 (法 )行径 ,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接受世界第三大广播公司“德国之声”专访,就两岸关系、港澳问题、台湾对外关系及未来发展等发表了轰动性的讲话。他认为“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从而彻底抛弃了他多年来“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中华民国在台湾”等的面纱,露出了他主张台独的真面目。这是台湾正式放弃“一国论”,抛出“两国论”的标志,值此千年交替,世纪转换,国际格局动荡变迁之际,它对两岸互动、亚太安全甚至整个世界格局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两国论”出笼的背景争取台湾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是李登辉最终的政…  相似文献   

5.
“违法”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法学理论中传统的“违法”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违法是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其构成要素有两个:其一是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定;其二是行为人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台湾所谓三届“国大”四次会议因“修宪”方案无法达成共识,由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决定休会1个月,至7月29日复会,并决定在休会期间,两党继续协商,广泛征求各界民意及邀请专家学者交换“修宪”意见,以期使“修宪”有成。休会后10天,即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两国论”,彻底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于“国与国  相似文献   

7.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政府为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祖国的统一存在着一个解决的途径和方式问题,中国政府在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形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模式用以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关系并最科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随着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的签订以及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自李登辉上台以后,相继推出“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论调,1999年7月9日更是推出“两国论”,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背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一切爱国人民的感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国论”在国际法上违背了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8.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所有海内外关心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无不殷切地期待着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然而,李登辉却逆祖国统一大潮而动,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公然挑衅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违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极大地伤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感情。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特对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和未来走向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在抛出分裂中国的"两国论"时,声称"国与国关系"是50年来的两岸历史与法律现实.本文根据相关历史事实、法理逻辑和政治学理论,驳斥李登辉所谓的"历史事实"和"法律事实"说.作者认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继承了"中华民国"的领土主权,主权意义上的一个中国没有分裂,两岸暂时的分离状态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分歧.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以海峡双方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李登辉的操纵下,将“以‘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明确定位两岸关系”写入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项重要决议。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受到海峡两岸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但是李登辉执迷不俗,完全违背两岸人民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良好心愿,不仅顽固地鼓吹“两国论”,而且还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李登辉的这种做法是在葬送国民党的前途,更是将台湾人民一步步地推向战争的深渊。这一事实说明,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尽管刑讯逼供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可仍有个别侦查人员捧着"有罪推定"这个"法宝"不放,最终酿成冤案,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公正与尊严,而且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积累了社会的负能量。刑讯逼供久禁不绝,除了法律制度、思想观念和社会等原因外,还有被忽略的更高层次的原因——逻辑原因。法律规定是逻辑要求的具体体现;刑讯逼供不仅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更是违反了逻辑的要求;侦查人员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摒弃刑讯逼供,杜绝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陆与台湾两地警察的侦查权变迁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法律不断加强对警察侦查行为的规范,但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在此方面的变革更早。就现行刑事诉讼法内容而言,台湾地区法律对警察侦查权行使的控制更为严苛,这体现在法律对警检关系、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以及警察其他侦查工作等方面的规定中。大陆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在规范警察侦查权方面有巨大变动,给警察带来压力和挑战。警察自身需改变观念、提高素养,而政府和社会也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区”是现阶段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法律与政治定位。“一国两区”的主张在台湾社会引起的争议与对立说明: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仍是台湾社会高度敏感与分歧的政治议题,在蓝绿对立的政治格局下台湾社会难以形成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共识。以“一国两区”架构解决两岸政治定位具有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4.
禁止事后法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侧面,为世界各法系国家的刑法所认可。从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开始,这一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此后的国际刑法公约中也反复对这一原则作出了规定。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是国际刑法的重要渊源,因而禁止事后法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提出了挑战。但是,对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通过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予以惩治并不违反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要求,因而也符合禁止事后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稳定和发展的一个敏感问题,历来为两岸所高度关注.在马英九时期,两岸保持默契,台湾在加入国际组织方面有所突破.但在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亟待研究.回顾和梳理两岸在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方面的博弈历程可以发现:台湾单方面的“硬闯”无济于事,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台湾必须跟大陆积极协商,取得大陆的认可或同意.未来大陆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要坚持5条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先两岸、后国际原则,政经分离原则,个案处理原则,暂时维持现状原则.台湾参与某些国际组织的活动,必须使用适当身份、名称,否则就会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要与未来两岸统一后的制度安排相挂钩.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下半年以来 ,台湾岛内局势风云多变。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 ,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吕秀莲利用台湾领导人更迭之机 ,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 ;陈水扁上台后 ,刻意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原则 ,否认1992年两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 ,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凡此种种 ,使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海局势日趋严峻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反分裂 ,求统一为己任的广大黄埔学子和以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黄埔同学会 ,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密切关注台岛局势 ,继续发挥黄埔优势 ,坚持力促和平统一。一、…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是国际联合军事演习(简称国际联合军演)得以顺利举行的重要基础,其内涵应包括:其一,国际联合军演应具备国际法不禁止、国家间达成合意和国内法授权三个方面的法律依据;其二,国际联合军演还应不违反国际法的一些限制性要求,如不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构成非法武力使用或威胁、不侵犯他国领土主权和主权权益、不构成对他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以及不违反其他法律原则或强制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对该概念的内涵的阐述包括以下几种学说:“活法论”、“社会行为论”、“社会利益论”、“社会连带关系说”以及“法律社会化阶段说”。它们以各自的学说和不同的论证方式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法及法的拘束力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包括实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改革功能。而上述五项功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法律的重心从“个人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法律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法律理论和实践具有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作为行政复议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我国 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中没有明确体现。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是否作出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变更决定与复议机关与相对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应借鉴台湾与日本法律中的规定 ,在我国法律与复议实践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同时对之运行加以法律规制 ,以极大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加快行政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这种对辩护人地位的认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各说各话”的现象.美国刑事诉讼中也出现过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意见冲突的实例,并且也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经二次修正,但是都未明确“辩护人诉讼地位”.由于现行法律未能明确规定这一问题,就需要根据现行法律关于辩护和代理的规定来分析我国对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意见冲突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