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印尼外交政策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印尼外交政策研究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2.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建华 《当代亚太》2012,(4):130-156,160
考察美国立国以来的外交政策演变轨迹的视角大体上有两种:一是阶段性演化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运行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变化的演化轨迹;二是周期视角(或曰钟摆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演变遵循一定的钟摆定律,在两种情绪或范式之间不断转换。在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历史时,学界大都运用前一种视角而忽视后一种视角。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学界开始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周期性规律进行研究,形成了以法兰克·克林伯格为代表的"内向—外向"情绪交替理论、迈克尔·罗斯金的"干涉主义—非干涉主义"范式转换理论以及杰克·霍尔姆斯的"情绪/利益"理论。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既有学理价值,又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研究该理论对于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规律、认清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所处的周期阶段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晓  沈丁立 《美国研究》2003,17(4):145-149
20 0 3年 9月 10 - 11日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共同主办的“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自 2 0 0 2年起每年一度由这家单位合作举办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届 ,来自北京、洛阳、南京、上海和广州的近 30位中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贡献和缺失 ;二是现实主义思想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以及如何认识当前和未来的美国外交政策。(一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领域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理论 ,是国际关系两大传统理论之一。其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 2 4 0 0多年之前 ,二战以后到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全盛期 ,被许多国家推崇为分析世界局势 ,制订外交政策的实践指导。 6 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现实主义学派的学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各种问题及内在联系 ,于是产生了与传统现实主义既相联又相区别的结构现实主义。本文将对新旧两种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内容特点 ,研究方法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汪波 《法国研究》2002,(1):144-153
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 ,法国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 ,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以求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扩大自身的外交影响。与二战结束时的情况相比 ,冷战后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二战结束时 ,法国作为殖民大国虽然受到非殖民化运动浪潮的冲击 ,但却保留了大部分势力范围。尤其在非洲 ,法国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外交政策目标。与此同时 ,冷战时期僵持的两极联盟体系也为法国提供了一个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极好机会。这主要是因为法国虽然身为北约成员国 ,但由于退出了北…  相似文献   

8.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7,22(4):74-74
德国两大外交智囊团首脑人物对目前大联合政府关于德国外交政策的争论都提出了尖锐批评。"这一争论对内政产生了不良影响,有害无益",德国对外政策协会(DGAP)研究主任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说,"政治家试图在外交领域轻易赚取内政分数,实际上却有害无益。"科学政治基金会(SWP)主席佩尔特斯(Volker Perthes)也说:"外交被党派之争滥用了。"  相似文献   

9.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  相似文献   

10.
加入欧盟三年后的波兰政坛明显向右转,亲美、疑欧、压俄的外交政策新变化及波兰在欧盟共同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使共同外交政策受到影响:一方面欧美关系一定程度上深化,另一方面欧盟共同外交政策也将受到美国因素更多的影响;欧盟的"东方政策"受到干扰,使欧盟在对俄共同外交政策上充满变数。欧盟共同外交政策本质上仍是政府间主义,对外政策一体化由于此特性而发展缓慢。与此同时,近期波兰因在欧洲的"边缘化"作为所带来的孤立局面也正在迫使其改变政策。因此,未来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在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两端间的摇摆方向将会更多趋向超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1.
12.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中俄两国政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普京政府奉行一种积极、独立、全方位、实用的对外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目前的中俄关系处于30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14.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Liberal governments trying to adapt to a rapidly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mindful of Australian interests, and especially the ongoing search for security. Adapting to declining British power, to militant communism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o a new, under‐defined allia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as no easy task. The Colombo Plan for aid to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dismantling of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 represented two forms of positive engagement with Asia. Since the 1970s, Liberal governments have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mmonwealth;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key countries in Asia; and maintaining a sometimes problematic security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n this latter point, however, the most recent Liberal governments have not performed well, in becoming more subservient to the Americans.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俄国领导人的政治任期与俄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相关性。俄政权交接制度化程度较低,往往影响到国内和国际稳定。考虑到普京任内卓越的贡献和影响力,其政权交接问题对俄外交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2008年普京离任,其外交方针将保持延续性,即普京的接班人将继续一方面把欧亚中部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着力点,另一方面努力保持与G7为代表的发达世界之间的和谐。受种种结构性因素制约,如果将来的权力交接出现失控,不排除普京时代的外交进程中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亨利·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他以一种欧洲文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外交传统,分别从地缘特征、思想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例外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二元对立等基本属性.同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政策本身已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一部分.从沃尔特·米德所提出的美国外交传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辛格的思想及政策归入杰斐逊传统兼具汉密尔顿传统特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