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与分流,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共建共享促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序过程。近年来,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间位置的无锡,在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扩面提标,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的服务体系,对"民生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创新性探索。结合无锡经验叙事来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围绕民生共享理念,开拓一条有产业支撑的"公共服务民生共享"路子,使得公共服务创新从不均到共享,从片面到全面,从区隔到科学,从补缺到普惠。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症结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享受城市优质的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指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定位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一体化,并且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即健全政府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城乡居民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估制度,建设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从现实情况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水平低、不均衡、体系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究其根源,都与公共服务制度缺失相关。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制度化的供给机制,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资金的运行效率很低,社会难以和谐,也无法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应有通盘的体制创新和制度重建作后盾。一是制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法》;二是完善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制度;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础,公平正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深化行政改革,通过建立以民为先的责任体系、参与和监督体系、合理的考核体系等,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建设服务型政府,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在基础设施均等化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从各项评估指标的测算和实证分析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已经使浙江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在公交体系、农村饮用水集中供给与污水处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并完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和服务体系,改革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指标体系,确定各级政府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行政问责机制,充分吸纳并合理利用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以形成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无疑是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因此,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资金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不高、支持结构单一等问题,应通过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等途径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应通过形成金融支持体系、健全融资担保增信体系等措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开始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升。但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言,成都市的公共服务资源还不足,特别是优势资源欠缺严重,城乡非均衡化现象严重。需要从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和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体系等方面入手,才有助于实现"圈层融合"。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误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7,23(4):51-5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或恩赐;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绝对平均,就是脱离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现实实行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一刀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与渠道,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均等化,忽视了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只能是“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均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界定为: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在财政上确保负责提供服务的地方政府具有均等支付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每个公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区地能够有机会接近法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是: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地区性不均等,这种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化滞后又表现为严重的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对策包括: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实现各种体制对接。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标和重点任务,也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环节和举措。"十二五"以来,《辽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3-2015)》所确定的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各领域重点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充分发挥。但与此同时,仍然面临财力保障机制改革滞后、相关制度不衔接、公众参与和监督问责机制缺失以及社会公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处于下行期,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加剧,应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等多个方面着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使城乡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扫除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湖北省在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湖北省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1、组织领导层面。社区是公共服务的承担载体和直接提供者,为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湖北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中央明确以居住证作为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载体的政策下,如何对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理论梳理并厘清逻辑结构以指导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实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厘清新居民、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状态、结构、绩效这一分析范式构建了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逻辑思路,探讨供给机制动态运行的三个层面即决策层、运行层、绩效层的互动关系,实现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保障新居民权益,增进新居民福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2005年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意味着在我国境内的公民,无论其种族、性别、居所、收入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应均等、公平、普遍地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就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而言,除了军事、外交等少数必须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之外,大多数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的具体供给责任,一般来说都是由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来承担。所以,城镇将在未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的主要障碍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而城镇化则为消除城乡差距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城镇化将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问题。文章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底线生存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受益均等原则、主体广泛原则和优惠合理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四方面的歧视;消除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非均等化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从公共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逐步解决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战略。本文将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列为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对当前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非均衡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从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时代性的重大社会现象。现在很多文明国家都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作为治理国家的首要政策以及公共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法制为基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性保障,设立专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部门,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机构保障,基于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与水平,以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这些完善的理念及有益的实践探索给我国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理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需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科学制定建设路径,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绩效,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通过各项改革与调整,逐步建立起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探索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怎样合理地提供公共产品才能实现本质的政策目标,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反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一种新兴重要工具,便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参考。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供给与公民需求、财权分配与事权安排、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三大关系,是政府需着力突破的瓶颈。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公民满意为目标导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工作的攻坚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