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民主"是中国政治实践和思想界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概念和观念,但是流行的民主观念却不是以中国学术界的原创性研究为基础的,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张力,中国实践上的制度形式因为在既定民主理论中没有表述而不认为是民主的,结果便是政治上的妄自菲薄。本访谈围绕杨光斌教授近年来关于民主理论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而展开。在民主观念上,杨光斌主张低调的民主观,对高调民主口号进行了严肃的理论审视。对于流行的"竞争性选举"的历史分析和语言哲学解读会让读者对选举与政体之间的复杂的关系有更审慎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杨光斌教授认为民主等于竞争性选举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战争的产物,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民主观,而政治学产生以来的判断政体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政体之间的近似性。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结论也就不一样了。谈到自由民主理论的种种问题,绕不开的是在中国流行的公民社会理论,对此杨光斌教授主张社会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但社会自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既有好也有坏。正因为自由民主理论本身的这些问题,其在实践中导致了"无效的民主"甚至国家失败。对此,不同于西方思想界关于民主化挫败的理解,杨光斌教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民主的同质性条件理论,并从国家建设角度提出了"民主形式之间的词典式关系"即民主的正方向:法治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而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之所以问题重重,就在于其反方向性。理论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比较政治发展的普遍化的制度形式,杨光斌教授提出了超越自由民主的"可治理的民主"。我们相信,杨光斌的民主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其中有关见解的争议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原创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是中国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波民主化的蓬勃发展构成了战后全球民主化的又一波高潮。经过这一轮的民主化进程,全球所谓的"民主国家"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非民主国家"。然而,在全球民主化突飞猛进的同时,人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严酷的现实,即在经历过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或地区中,大范围的民主"回潮"与"劣质民主"的出现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  相似文献   

3.
许海 《前线》2017,(3):61-62
<正>近几十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向其他国家不断"输出民主"。据统计,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约8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但绝大多数要么从希望到失望,要么从希望到绝望。由于"劣质民主"问题突出,西方国家不得不面对尴尬的"撤退中的民主"现实。审视这波国际"民主运动"的整个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西式民主潮起潮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开启后,相当数量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转型中,由于简单地推行多数主义民主而无法公正地保障和协调国内民族的多元权利,最后导致民族整合失败,并且经历长期的社会政治动荡和民主建设的停滞。不同于强调个人主义和多数决原则的多数主义民主,以协调民族集体权为基础价值和基本功能,协和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通过保障族际政治公平来协调权益冲突与强化国家认同,从而为新兴主权体的构建和民主化的推进提供稳固的民族整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波民主化的蓬勃发展构成了战后全球民主化的又一波高潮。经过这一轮的民主化进程,全球所谓的"民主国家"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非民主国家"。然而,在全球民主化突飞猛进的同时,人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严酷的现实,即在经历过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或地区中,大范围的民主"回潮"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向其他国家不断"输出民主"。据统计,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约8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但绝大多数要么从希望到失望,要么从希望到绝望。由于"劣质民主"问题突出,西方国家不得不面对尴尬的"撤退中的民主"现实。审视这波国际"民主运动"的整个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西式民主潮起潮落的原因。西式民主理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李月军在6月27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学界开始反思西方民主理论,并试图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民主理论。对经历了20世纪第三波民主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民主并没有给它们带来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反而是民主失效,或发生逆转,使政府权威与基本公共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近几年,这一幕又在第四波民主化国家中惨烈上演。对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尽管席卷全球,但是其允诺的普遍繁荣目标并未实现,反而导致诸多转型国家付出高昂的民主成本,出现了经济衰退、政治衰败与社会动荡等现象。为此,需要从民主成本的形成机制入手,探寻低成本的有序民主之路。民主成本的形成机制是由过程民主成本和结果民主成本两个部分构成。过程民主成本主要受到初始条件和策略选择两个变量的单独影响或是二者的综合因素影响。结果民主成本主要受到社会秩序和制度设计两个变量的综合影响。基于这一分析框架,推进有序民主的低成本发展需要考虑三条基本策略:以宏观的成本-收益考量为指导,以培育民主的基础条件为前提,以完善民主的基本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如何界定民主,一直有争议。西方主流话语一般把民主界定为"程序民主",例如,在讨论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时,西方学者和政治人物几乎没有例外地把民主界定为多党选举制。20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这些"民主国家"的民主品质普遍低劣,选来选去,选出的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从民主发展的历史来看,经历了诸如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英国形式的代议制民主和现代的自由民主等.健康的民主概念是尊重多数人意志和保护少数人自由不受侵犯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的总和,它的执行需要一定的素质和习惯.民主的实现条件是实践,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民主或自上而下的激进式民主都是民主的实现形式.但激进式民主的风险比较高,容易出现局面不可控,甚至社会动荡.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缺少民主习惯的国家,人民缺乏民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适合自下而上的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探索,先实现和推进基层民主,从而最终实现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场域中,政党政治通过政党的利益综合、利益表达、组织竞选和政府治理等基本功能的发挥,借助政党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成为自由民主政治运转的轴承,成为自由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主体。若政党政治制度化低下、十分脆弱,无法承担起轴承角色,将会出现鲜明的人格政治、庇护政治、集团政治以及运动政治等民主政治形态。这些民主政治形态在初步完成自由民主转型的国家中,往往会加剧原有的社会分裂,甚至制造新的社会分裂,致使自由民主政权无法巩固。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5,(10)
选举民主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主流理论,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全球民主化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选举民主普世化不仅导致转型国家的动荡和衰败,更存在多个逻辑困境,包括选举对民主的僭越、误置具体与抽象导致的谬误和悖论、"普世性"与"普适性"概念的混乱、族群认同多元化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张力、选举民主与独裁统治的悖论等五个方面。作为对选举民主普世化的反对,过程民主理念则主张基于微观个人视角的反模式化的民主,着眼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善而推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从长远来看,党内民主就是要选拔出一个好的候选人群体,然后再交给社会进行选举,从而实现社会民主。这个方向非常有助于中国探索一条能够超越西方单纯强调票决的选举民主的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对自由民主反思的思潮。这种反思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自由民主与民主的关系进行清理,指出自由民主只是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而不是民主全部。这种批判总体而言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重新考察民主的概念,指出以程序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只是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二,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指出当下社会观念领域之中自由民主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的舞弊现象,出现于组织选举阶段,盛行于选举竞争过程中。选举舞弊现象在民主转型进程中出现是正常的,中外概莫能外,其实际作用需要客观评估。选举舞弊并没有改变民国初年民主转型的实际成效。民主化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选举制度的不断健全,选举舞弊现象是不难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刘新圣 《世纪桥》2012,(19):56-57
民主转型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向社会让渡权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动荡和风险,是每一个处在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台湾是西方公认的"民主转型的典范",但是,在台湾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处理好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参与过热的现象。本文认为权威缺失、选票至上和新的交流方式的冲击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吸取台湾的教训,稳步促进社会力量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民主的概念、制度及思想源自西方 ,但反映了普遍人性的需要 ,具有普世性。从为什么需要民主、民主是什么以及民主与中国民本思想的比较三个方面对民主进行再探讨 ,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缺少直接对话的空间 ,中国要取得民主化的突破 ,首先需要现代民主的精神内核 ,即主权在民思想、权力分散和制约思想、公民参政思想和法律至上或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治理变革是在对民主的研究和探讨中寻求方案,而民主既是一个理论概念,又是一种社会治理理念,相关的研究离不开规范性的描述.当前,学界关于民主的发生史和演进逻辑尚显不足,这影响了人们对民主意涵的科学认识和社会治理变革的有效推进.通过历史主义阐释,可以发现民主在社会治理的脉络中历经古典民主、现代民主和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民主等样态.古典民主的出现标志着民主的滥觞,古典民主在近代逐渐异化为现代民主;现代民主经由民主化推动曾风靡一世,却在后工业化中走向“破碎”;“中国式民主”是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和完善的,是一种具有过程性的、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复合式实质民主.  相似文献   

20.
吕军焘 《唯实》2003,(9):71-73
民主的概念、制度及思想源自西方,但反映了普遍人性的需要,具有普世性.从为什么需要民主、民主是什么以及民主与中国民本思想的比较三个方面对民主进行再探讨,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缺少直接对话的空间,中国要取得民主化的突破,首先需要现代民主的精神内核,即主权在民思想、权力分散和制约思想、公民参政思想和法律至上或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