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必须经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洗礼才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资本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回应社会热点,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体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哲学思想包含着四重现代性意蕴: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的现代性;以人民为主体及促进人类发展的现代性;追求现代化生产及总体性生产的现代性;坚持辩证批判及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的现代性。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代性话语不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形成的和谐、主体、生产、辩证批判等现代性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理解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对于加深相关经典理论的认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4.
朱虹  吴楠 《求实》2008,1(2):25-28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从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向,推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对资本现代性的追问和批判.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对当前我国现代性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明 《求实》2013,(8):27-29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要在理论上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辩护与批判功能,建立意识形态辩护与批判之间的合理张力。在意识形态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创作优秀的意识形态文本来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要构建更为合理的意识形态认同与批判机制,同时加强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维度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民族性、世界性相统一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场域下的信息传播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质,而西方的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理论为互联网信息传播视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互联网信息传播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解构和建构需要几个关键环节:话语的传播与扩散、意见领袖作用的发挥、焦点话语议题的产生以及话语客体的聚集与分化,最后才能生成一个影响舆论走向的完整话语权。互联网信息传播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生产机制,对于新时代我国主流话语权建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必须做到转变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和传播模式,努力筑牢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坚强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8.
李淼 《求实》2012,(6):26-30
通过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四个维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论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论不仅仅是批判的理论,其真正内涵是由意识形态批判上升到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年轻一代中盛行,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中不可避免地与二次元文化发生交锋。正视二次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消解,分析得出二次元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盛行所带来的以原创性提升表达魅力、以陪伴性增强情感魅力、以互动性促进议程魅力等启示,提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凝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吸引力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新 《求实》2006,1(8):7-9
马克思以辩证的态度来审视作为现代性面相的资本主义。对于现代性导致的社会裂变和异化现象,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集中体现在对资本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揭露。在当前现代性全球扩展的情势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批判是近现代以来人的生存境遇及其反思的哲学话语表达。马克思针对现代性问题批判了异化劳动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扭曲,并以资本批判为核心来重塑人的社会性。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案——人学道路,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形成了自己的批判理论,将现代性批判问题融进了人学意蕴,并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问题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目标始终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做到"两个转化",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活化、立体化。结合生活需要,转变话语表达,实现理论宣传源于现实、关照现实。综合运用学校教育与大众传媒、个性化传播与群体性传播、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等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祥 《求实》2014,(3):30-34
发端于启蒙运动的现代性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现代性争议和批判的社会思潮,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前瞻性,在现代性争议中具有天然的"在场"权和话语权。同时,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现代性构建问题,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的背景下,学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文化领导权”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基本理论,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和实践需要,分析当前文化领导权理论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建构以人为本的哲学社会科学,建立自主话语体系;批判西方错误文化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净化网络生态“新阵地”,提升文化领导权的传播力;重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支撑,形成中国话语“阵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当前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子课题。通过对学界关于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的相关性、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当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丰硕研究成果,同时也察觉到了研究中存在的缺憾,为学界下一步研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包括: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实践创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容的重要转换;牢固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决抵御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以人为本,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人文关怀精神。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如下的问题:社会意识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与意识形态多样化并存;思想理论领域,理论教育形式化、理论宣传空泛化与理论研究浮躁化并存;日常生活领域,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大众文化商品化并存;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手段功利化与内容教条化并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意蕴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背景和主题是人与社会的分离,其核心内容为市民社会批判.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民社会的方法论批判,第二阶段为市民社会的实证性批判,第三阶段为市民社会的现象学批判.现代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向全球化、数字化和日常生活化发展,我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缺乏竞争力、监管力和吸引力等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面向群众、关注大众生活,增强意识形态的实效性;掌握群众心理,创新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扩大意识形态宣传与群众交流的场域,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资源,扩大大众话语权的交流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