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建设和谐大学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目标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方向,在立足于传承和吸收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努力探寻新时期我国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成和发展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当前我们要如何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认清各种文化危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共同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当代中国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探索》2007,46(5):84-88
和谐文化的建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原则,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问题为背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脱离实际问题的理论建构态度;必须坚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优秀文化三大资源的整合创新原则,克服文化专制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建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大爱行为文化是社会主义大学大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爱精神与大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媒介是行为文化,实质和灵魂是大学大爱精神,反映的是大学大爱行为文化的行动者与享用者之间的大爱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大学大爱精神为导向,建设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就是要引导和培育大学人的爱心与责任,促进大学人全面发展,让大爱精神渗透到每一位大学人的举手投足之间,用大学人的实际行动来共同营造充满爱心和责任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笔者试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文化的建设及建设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核心概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才能确保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方向的正确性,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坚持先进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坚持主导型与包容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积极的内在引导与多元文化交流相契合;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增强大学文化建设不断蜕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笔者试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文化的建设及建设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0.
曲彦宇 《世纪桥》2014,(1):64-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核心概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才能确保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方向的正确性,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坚持先进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坚持主导型与包容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积极的内在引导与多元文化交流相契合;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增强大学文化建设不断蜕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它的特征表现为明确的导向性、鲜明的时代性、主体对象的独特性、广泛的辐射性和相对的开放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即牢牢把握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并且强调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这是实现  相似文献   

13.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它的特征表现为明确的导向性、鲜明的时代性、主体对象的独特性、广泛的辐射性和相对的开放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即牢牢把握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其近期目标是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兼容并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宜人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军 《新长征》2009,(6):57-58
加快建设和谐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大学的重要举措。在和谐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营造健康校园舆论环境为基本职责,以和谐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以“和合”文化来提升大学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明胜  刘慧卿 《世纪桥》2008,(7):49-50,52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它的特征表现为明确的导向性、鲜明的时代性、主体对象的独特性、广泛的辐射性和相对的开放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即牢牢把握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和谐办学"的方针,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相似文献   

19.
姜希伦 《实践》2007,(11):58-58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和谐办学"的方针,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