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和谐发展。高校理应在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社会意识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引导、优化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其心态和谐与否,事关整个社会和谐心态的形成,事关和谐大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心态,以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带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理经历了分化、整合,从失衡到平衡,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变迁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心理建设应着眼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脚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最终致力于塑造现代健康人格,实现对社会心理的有效引导、重点调适和根本优化.  相似文献   

5.
浅释“心理和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毋庸置疑,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新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刘生茂 《共产党人》2007,(1):12-13,2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把握方向发挥作用1.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作用。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培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观念。坚持正面宣传,团结鼓劲,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又是其重要指标。在社会转型期,应深入分析社会心理不和谐状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心理和不良心理,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心理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焦虑心态及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焦虑是中国社会处于整体嬗变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的过程中,社会民众心理层面表现出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心态。社会焦虑不仅给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而且也给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予以消解,积极引导人们重建精神家园,培育健康良好的社会心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撑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06,(1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一、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重大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国家和人民命运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远大理想。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和心理表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方面。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应该立足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 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春节过后,中央在京举 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 班式上作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 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政治保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目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用;民主政治建设应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推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加强诚信友爱道德建设,需要人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努力,密切配合,最终实现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刘莹 《世纪桥》2015,(3):18-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确立,社区将承接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城市社区党组织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必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城市社区党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要紧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确保中央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