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子的王道思想不仅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还是其全部思想的价值旨归。在王道与霸道的对比中,孟子确信王道是唯一正确且简单易行的治国方略。孟子的王道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通过经济上勿违农时、制民之产、经田界等措施,政治上宣扬民贵君轻、尊贤使能等主张,文化上开展施教于民等举措来实现平治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彦  韩巨龙 《世纪桥》2009,(15):64-65
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这是政治学最为古老的基本问题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天下,提出了制民之产,不违农时,省刑薄赋,妥善对待四种人,以救穷民为先,教民而用之等一系列安民、养民的治国之术,蕴涵着丰富的强化政治合法性理念。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措施,对于当今政治合法性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政治思想具有正当性和证成性的二重维度。在正当性上,孟子政治思想中隐含着“民视民听”的自愿认可原则。在证成性上,孟子政治思想中具有“发政施仁”的敬德保民取向。孟子政治思想的正当性兼具主观与客观面向,故民众的自愿认可体现出理性共识的特色。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可以沟通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内在联系,并为孟子政治思想的民本与民主之争找出一个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王鹏 《党建》2018,(10)
正"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强,则天下兴。"县委书记无疑是县域治理的"最关键人"。新时代的县委书记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振兴发展。要有忠诚担当的心气。对党忠诚、政治坚定,这是县委书记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6.
从所处的时代性出发,孟子在继承孔子"王道""德政""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王道仁政"政治理想,作出了拒霸道而推王道、批暴政而倡仁政、轻善政而重教化、行井田而求恒产的价值选择。不仅如此,孟子借助于性善论的哲学基础、生存论的利益基础、目的论的民本立场和德性论的实现路径,构建了论证其思想及价值选择的阐释逻辑。从历史看,王道仁政思想从未真正实行过,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王道仁政思想的价值选择及其阐释逻辑和历史影响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中,应当强调民生的价值理念、重视理论的知性特点、凸显道德的实践品格、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7.
作为官吏是否“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不搞特权,与民众同心同德,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荣辱。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政治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与民同”原则。在他看来,只要官吏做到“与民同”,就可荣自身。兴国家,功彰千秋。何谓“与民同”呢?简言之,就是官吏不搞特权,以民心向背为转移,与民同心同志共命运,同忧同乐共甘苦。孟子的“与民同”原则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诸侯战乱不已,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诸侯国的战争和发展都需要民众的支持,因此,对“民”的态度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中心问题。在这一方面孟子提出了许多进步的观点,其中“民贵君轻”、“王道治国”等,便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对国家的盛衰兴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儒家学说要求执政者要重视民心民意,为政以德,制定政策要考虑到民众的利益。纵观儒家的著述,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重民贵民、爱民安民、利民富民几个方面。重民贵民...  相似文献   

11.
<春秋>具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后世将其视为"礼义之大宗",原因即在于此.孔子借<春秋>之"属辞比事"以行褒贬、正是非,形成了"春秋教"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礼治名分、重德尚贤、恶战重民、知权时中等方面,其目的乃在于为其王道政治教化体系服务.孔子"春秋教"思想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结合古今中外政治思想之精髓,提出"以民为主"的公仆思想。为了确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落实,他汲取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主张,创造性地提出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监督权分立来保障人民的权利,通过"权""能"分离、"能"为"权"服务的设置,以此来达到实现真正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目的,同时孙中山也看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强调通过政治社会化渠道来提升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3.
"90后"农民工与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在群体特性与现实需求上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应之策为:一是要基于协同治理理念构建起满足"90后"农民工现实需求的社会保护政策网络,这是做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二是要基于发展性原则做好"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要借助科技媒介,创新应用契合"90后"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四是"90后"农民工密集的企业可以尝试营造出适应"90后"农民工代际特征的企业文化,基于企业文化创新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五是要基于"90后"农民工的异质性特征加强对该群体的差异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保民”思想是孟子王道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寿在写作《三国志》时,充分利用并发展了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陆凯等人的传纪中,其主要思想有二:(1)要保昊国,必先保昊民;(2)提出了“以贤为本”的主张和“保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民贵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孟子民贵思想中的"富民"、"乐民"、"保民"、"尊民"、"用贤"及"限制君权"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中的志气、道义、民本、智慧、文采都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毛泽东。在志气方面,孟子之尚志、之浩然正气、之志气的恒与坚、之志气的磨砺,都影响和激励着毛泽东。在道义方面,孟子之志于道、之道义决定生死、之道义决定胜负,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本方面,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而且孟子的"三宝"与毛泽东的"三宝"亦有相通之处。在智慧方面,孟子对毛泽东大智慧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心之官则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三个思想方法上。在文采方面,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这几方面在毛泽东身上的影响和传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行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的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固本强基的"行唐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注重人文关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人文关怀"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新提法.把人文关怀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并非对思想政治工作莱一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并非通过某一具体问题的改进就能得以实现.提出注重人文关怀,既是对过去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同时又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注重人文关怀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指导意义是全方位的,把注重人文关怀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就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主体等方面进行突破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蒋庆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其"政治儒学"思想展开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认为,蒋庆"政治儒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心性儒学"和"全盘西化论"双重批判基础上的,这种特征也表达了"政治儒学"所具有的意义。而作为"政治儒学"之必然要求的"王道政治"具有理念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内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理念层面的"王道政治"只能是美好的"乌托邦";而作为具体政治制度设计的"王道政治"在对现代民主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其本质上是一种"圣贤政治"。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政治儒学"的评判不能流于单纯的意识形态批判,而必须将其放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定视阈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对"政治儒学"的本质分析,也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