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榜样文化与敬业价值观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榜样文化对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深刻意义,它为个人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养并培养良好职业精神提供环境与条件;敬业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重要内容,对榜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意义,体现在为榜样文化的内涵意蕴增添衍生成果,为榜样文化的丰富形态注入生命活力,为榜样文化的价值诉求锚定追求方向;在梳理两者关系中探寻弘扬榜样文化与培育敬业价值观的共进理路,通过选树丰富多样榜样模范、搭建敬业榜样示范平台、优化榜样文化的建设路径,以促进个人对敬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论述了榜样文化的内涵、外延、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通过建设榜样文化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源泉,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路径。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文化难题,破解难题,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努力使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更丰富、社会认同更广泛、凝聚力更强大、导向力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能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场域,实现多元价值的有效整合。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升质量为着眼点,促进榜样与非榜样共同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行为,实现个性化发展。当前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存在榜样选取机制不健全、宣传模式单一、教育形式化和可持续发展不力等问题,其具体建设路径为大学生朋辈榜样的选拔、塑造、培育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榜样教育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应根据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完善榜样选树和优抚机制、丰富榜样教育内容、优化榜样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榜样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开创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明确主体与客体的基本意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觉,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二是把握总体与具体的内在关系,为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和环境导向;三是坚持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统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化人育人;四是发挥榜样与精品的引领作用,以各类英模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精品承载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以来,以优良的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日益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普遍共识.这是因为,政治文化心理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政治文化心理提供价值引导.由于新时期政治文化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应激性质疑、内在思维紧张以及历史遗留的现实认同障碍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们很有必要从逻辑起点、增量空间与指导方法等三个层面来探讨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心理的方法论路径,并藉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8.
“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亲和性、现实性、灵活性等特征,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二要加强"微文化"监管力度,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三要自觉借助微媒介平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要加大校园"微文化"建设力度,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重要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本质上是实践的。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存发展的基本寓所,日常生活世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平台。基于日常生活世界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以现代性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打造大众传媒的一体化平台,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动力、感召力和主导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的摇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宽阔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为指南。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榜样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教育法来发挥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需要深入了解榜样教育法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应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依据。从而积极探索榜样教育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最终实现榜样教育法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青年党员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产生着巨大影响和强烈冲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凭借其特殊优势为青年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青年党员自身媒介素养教育,加强自媒体文化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平台,加强自媒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青年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能够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对青年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作用。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源头,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齐鲁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榜样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教育法来发挥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需要深入了解榜样教育法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应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依据。从而积极探索榜样教育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最终实现榜样教育法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多样的教育形式,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科学研究平台、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建立红色文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文化课外实践活动等举措促进大学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多样的教育形式,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科学研究平台、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建立红色文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文化课外实践活动等举措促进大学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这一论述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为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新乡贤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认识新乡贤功能,推动新乡贤功能的实现,对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三大文化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文化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与精髓,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基于其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以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章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三个维度阐述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是我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农村由于人口总量大、制约因素多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宣传教育者、行为示范者、利益维护者、氛围营造者、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农村党员干部要通过转化话语体系、做好榜样示范、维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文化、完善乡规民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转化、内化、强化、外化和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