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前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民族团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文章从民族团结与政治认同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途径,以促进民族团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跃先 《探索》2012,(2):127-132
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是政治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感是政治心理形成和构建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学生对当前我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的认知现状,在政治认同上存在着差异与分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增强与政治认同危机的严重性并存。政治认同对大学生政治心理优化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优化其政治心理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政治认同机制的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心理构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国家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先要形成认同的共识,才能达到团结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的思想,为我国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在新疆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做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要努力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突出反对民族分裂、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还存在着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冷漠、政治选择摇摆、政治践行功利等问题。为此,要坚持国家发展、社会倡导、学校教育、家庭示范和个人内化五位一体的引导策略,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民族的精英,对民族群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并借助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示范效应,引导本民族群众正确树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基础,构成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巩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的重要培养目标。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与挑战,应有针对性地优化政治认同基础资源以巩固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绩效领域着力促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制度领域着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民主法治,意识形态领域着力完善政治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科技队伍的主要储备源,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从政治心理学视阈下探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教育,对新疆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是凝聚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建立理性、正确的文化认同,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网络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与挑战并存、文化守望与文化"流放"共生、多元文化追求与制度文化羁绊同在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快完善保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和内容把控力度,帮助大学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其所在共同体的政治情感与政治归属,是自我价值确证与他者世界承认的双向过程,是合法性呈现与公民遵从信任的互动过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内在张力是政治认同变迁的隐秘逻辑,国家与社会如何互动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变迁的深层次缘由。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论域考察政治认同的现代提升,得出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激活认同之源,国家与社会相互保障、强化认同之基,国家与社会相互纠错、厘定认同之度。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相互保障、相互纠错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尺,亦是政治认同提升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影响,狭隘民族主义的消解以及外部敌对势力的歪曲、破坏。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和强化正确的公民政治意识,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各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分析了各民族大学生的舍友关系与交友情况、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男女朋友与择偶标准、语言使用与文体娱乐、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和政治参与与国家认同六个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在青年一代人中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新疆高校民族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仍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内在要求:其一,社会经济体制全面转型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双刃性:既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又存在自身困境,而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国家凝聚力增强;其二,文化认同实质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以核心价值为原则的民族归属意识。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和程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合力、统一意志、遏制分裂、消除政治歧见提供了最坚固的精神堤防。倡导与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处理文化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形势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关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冲突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现代社会冲突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客观要求。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它直接影响校园和谐、社会稳定,因此不断强化这项工作,是新疆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疆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升这项工作的实际成效,必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化包容教育,这是符合新疆实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关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冲突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现代社会冲突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对于坚定政治认同、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相对浓厚的宗教意识、相对严重的思潮侵扰、相对特别的成长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具有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育难度。科学有效地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困难及影响因素,优化教育路径,是开展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1)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其群体本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走向,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高校应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发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前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需要契合、利益关系和社会参照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前提、动力和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