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7月,为了惩戒蒋军舰艇在海上活动,打击美军舰艇逼近大陆为国民党军舰艇护航,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炮击金门的重大决定。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王尚荣,受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委派,亲自负责这次炮击金门的组织指挥工作。我福建前线炮兵部队  相似文献   

2.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厦门以东海岸,一排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瞬时,从角尾至围头,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同时响起惊天动地的炮声。数不清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尾光,越过海湾,向对岸国民党军占据的金门诸岛倾泻过去。密集的炮声震撼大地,冲天的火光映红海湾。这隆隆的炮声,拉开了我军炮击金门的帷幕。炮弹倾泻金门,震撼着台湾、中东和华盛顿。区  相似文献   

3.
晋江县地处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在1949年至1978年间,晋江人民相继参加了反台湾国民党当局武装特务登陆窜扰、击溃国民党第8军搜索团袭扰、炮击金门战斗、重创国民党"江字"号猎潜舰等重要海防斗争。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强化了海防工作,加强海防民兵建设,抓好人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烟雾和火海之中,从而揭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展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金门炮击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炮击金门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8-28
炮击金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在福建断续进行的特殊作战行动。它既是军事斗争,又是政治斗争,实质上是给国民党军以严厉的惩罚和粉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雷霆万钧震金门江英1958年8月23日下午,正在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举行丰盛的晚宴,欢迎从台湾前来部署作战的"国防部长"俞大维和美国顾问之际,一排排炮弹从大陆方面的厦门、角尾、大嶝、小嶝、围头等处铺天盖地向金门岛倾泻而来,国民党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无线通...  相似文献   

7.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后,美国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是如何对金门岛进行补给。炮击前,台湾当局为维持对金门的供应,每天都以大型登陆运输舰船进行昼夜补给。炮击后,为了维持供应,减少损失。只好把白天运输改为夜间锚地卸载。但是,我驻闽海军部队立即给它来了个"大炮欢迎、鱼雷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4-24
国民党军进攻东山岛,是其撤逃台湾后对大陆沿海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窜犯。1953年7月15日21时,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上将司令官胡琏率领四十五师(欠一三三团两个营)、十八师五十三团和海匪“福建反共救国军”第一、第二突击大队等部共1万多人,分乘13艘舰艇,由金门驶向外海。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于16日1时电令闽南、闽中各海防部队准备迎敌。  相似文献   

9.
闽海神兵     
8·24封锁金门之战 8月23日17时30分,炮击金门的战斗打响了。找军各种口径火炮喷射出桔红色的火光和白色的爆烟,顷刻间,炮声隆隆,地动山摇。金门岛顿时陷入烟雾火海之中。紧接着,我海岸炮兵的大炮也开始怒吼,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向停泊在料罗湾的敌舰船。敌“台生”号运输船甲板中弹起火,慌忙向料罗湾西南海域逃窜。其它敌舰船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仓皇逃遁。 在我炮击金门的前一天,即22日深夜,我海军快艇六支队一大队3个中队9艘鱼雷艇已装填好鱼雷。一、二中队6艘鱼雷艇,在张逸民参谋长的带领下从虎屿停泊点启航,经鼓浪屿、武安屿、镇海角,顺利到达镇海角最南端的定台湾待机。三中队3艘鱼雷艇作为预备兵力.继续留在虎屿待命。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炮击金门”,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毛泽东精心指导这场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序幕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就适时作出了解放台  相似文献   

11.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2.
我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在炮火中诞生1958年8月23日,我军在毛主席领导下发起了炮击金门的重大军事行动。这是对蒋介石集团不断对祖国大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的一种反击,也是用炮火构筑与台、澎、金、马之间的联系。用金门、马祖这个"包袱"拖住蒋介石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尤其是对粉碎美帝国主义妄图"划峡而治"的阴谋起到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58年8月23日至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台湾海峡国民党控制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为“台湾危机”的事件,差点使世界陷入世界战争的深渊。 后来,在苏共和中共的“大论战”中,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是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4.
正1953年3月5日,位于厦门角屿岛的对金门广播组成立,向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展开了"攻心战"。节目内容有"国家的建设成就、对待降兵的政策,还有蒋军在大陆家属的喊话"等。其中,"五条保证"(第一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是保证生命安全;第三是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有立功的,我们授奖……鼓励"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过来投诚)是广播最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瘳心文1958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炮击金门有力地支持了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更重要的是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6.
时光倒流到1958年夏天。在那个时候,谁不知道福建前线有个被蒋匪帮占据着的金门岛,谁不知道那震天撼地的炮击金门作战。然而,毛泽东亲自导演了炮击金门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却显为人知。 1 1958年夏,与美、英等国在中东的侵略行径相呼应,蒋介石集团大  相似文献   

17.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全面进攻海南岛,发起了消灭国民党薛岳守军10万人的海南岛战役。第四野战军邓华、洪学智指挥的第十五兵团两个军于17日凌晨突破了薛岳部海陆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海南岛北部海岸强行登陆,至4月30日,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军最后一个据占榆林港,全部解放了海南岛。3万多名国民党守军被歼,其余守军从海上退往台湾。  相似文献   

18.
1958年8月,由于大陆炮击金门和美国的卷入,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在炮击金门之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此事?这个问题涉及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蒋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2):37-42
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将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