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一个连续二十三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省份.一个财政收入占全国七分之一的省份,一个最早成立特区.最早改革开放的省份,一个穷则思变,富而思进的省份。如今.再次举起解放思想的大旗,又站在了改革的最前沿。 曾以“深圳建设”而成为改革前沿的深圳,而今又站在了“政改”的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审计体制作为一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动从来都是与特定的政治环境紧密相联的。党的十七大之后,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曾一度摆上了中国改革决策层的议事日程。深圳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曾率先进行了很多成功的改革,似乎又将率先担当起地方政治改革的重任。2008年5月《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或称“政改草案”)出台,  相似文献   

3.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相比较这些年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杭州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昨就这么难呢?  相似文献   

4.
秦鸿雁 《创造》2008,(12):62-6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蛇口,国家向着市场经济迈出了稚嫩的一步。“权力必须受制约,领导必须受监督。”从袁庚,政府向着民主政治扇起了沉重的翅膀。经改与政改并进,务实与务虚偕行。老革命求解新问题,见识诚属高迈,勇气鼓舞来者。  相似文献   

5.
开阔视野     
村庄合并成为政改新目标与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国近期正在农村推动村庄合并,大村庄制将与大部制一起,成为中国未来政改的新目标。专家表示,村庄合并是继前一时期中国对于不同省区乡镇实行合并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6.
郭芳  李彪 《小康》2009,(11):66-69
在改革领域,房改被认为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改革,“房改”改什么?要不要“二次房改”,每次只要有细微的声音传来,都会住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回归过渡期内,中英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发生过争论,大多数矛盾经过磋商都获得解决。而关于香港“政改方案”的争端结果却是彻底破裂,结局是英方在1995年按其“政改方案”产在香港末届立法局:中方先是宣布香港立法局运作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然后“另起炉灶”,于1996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临时立法会。临时立法会所通过的法律1997年7月1日起生效。“政改方案”堵塞“直通车”香港现在的立法机构叫立法局,九七以后的立法机构叫立法会。为了保证香港平稳过渡,中英之间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组成原来有过协议,即“直通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湖北咸安横沟桥镇改革的调查,试图揭示"咸安政改"的增量改革过程.作者认为,这一增量改革之所以成功,与其由"内核"启动并逐渐由"内核"向"边层"扩展(即道德竞争性选举乡镇领导人,交叉任职,再从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革向外围站所改革发展)的改革路径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鄂璠  刘建华 《小康》2010,(2):22-27
继深圳大部制、顺德综合改革之后,在半年内第三次强力推行的行政改革将目标拓展到了县、镇一级,广东正在为其“全面转型升级”前的最后一跃进行全方位蓄力  相似文献   

10.
政改的意义更在于要为整个国家开创一种"好生活"和"好社会"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政改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开始受到重视的问题。政治改革的意义当然不全在于遏制和防止权力的腐败、提高执政党的信誉和政府权力的正当性,也不是单纯为了加强或巩固一个政权,政改的意义更在于要为整个国家开创一种"好生活"和"好社会"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基于改革现状而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一种全新号召。毫无疑问,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今中国,各项改革的协调推进已经变得尤为急迫。然而,“各项改革”的任务如此繁重,还要实现“协调推进”,动力在哪里?支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代表月报     
《辽宁人大》2006,(4):23-26
决策失误比腐败更可怕;我国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武汉:规范公款接待行为;深圳:首推政府部门责任白皮书;湖南:“包工头”3年后退出历史舞台;为何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为什么地震前会出现蓝色的光?;孙中山创译“经济”一词;2006年百姓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深圳之行明确地提出深化改革,民间和学界要求深化改革的呼声也很高,接下来的改革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07,(9):5-5
马凯:下半年我国将继续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陈竺:7.2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逾八成,四川 政务公开新举措:权力运行将有“流程图”;深圳 事业单位改革:财政供养模式转为“养事不养人”,三部门联合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改革成效要以国民的“消费状态”来衡量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同之前历届三中全会一样,这次会议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思想、制度等各方面进步的新节点,也必将成为推动中国进一步“解放”的新起点。如何吸取过往改革的经验?如何将新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14,(3):14-15
100多天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描绘了未来中国改革发展蓝图,在15个领域提出60项任务,涉及330多项较大改革举措随后,行政、财税、司法等多项改革关键领域陆续交出“成绩单”、划定“时间表”作为专项机构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凸显了中央的改革决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改"的必要性、"政改"的选项、"政改"的路径"、政改"的挑战"、政改"的前景等五个方面。国内外主流观点充分肯定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慎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政改"可能面临旧有体制惯性、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困境、维护稳定的难题等一系列阻力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发展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每期都有新颖的主题,引领大众向前看、向前进。文章切中时弊、倡新摧朽、利国利民。近读2012年第6期中的许多优秀文章,尤受感动。开篇对华生的采访文章《改革符合执政党的长远利益》很有说服力。过去读过一些倡导政改的文章,似多偏颇、激进,不符合现实,唯这一篇既肯定了以往30多年改革的成就,又提出当前急需进一步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严重程度如何?造成政府债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思路?""我问一个数十年如一日都在提,却始终没有改好的问题,财政预算支出的进度不均衡问题究竟怎么改,咱们共同来想想办法。""省直管县的财政试点改革步伐能不能加快点?""在加大‘三农’投入,农民增收方面,财政部有什么打算?”“财政部对进一步提高民生福利投入有何打算?”“我们要如何加强和改革预决算管理工作?”“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有何措施?”“预算资金的拨付怎样才能做到均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13,(12):3-7
悲观者说,改革触动的问题太多,难再推动?盲目者说,改革已成,无需再改。习近平同志却说:改革永无止境。是的,改革永无止境。这个世界没有完美。“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互相比赛一件事情,那就是纠错能力……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