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群众》2017,(19)
正当前,我们的机关工作中,存在一种"扶瓶"现象。所谓"扶瓶",就是把平时一些责任不明确和处在责任盲区的工作比作瓶子,瓶子倒了一般情况下没人理会,一旦有人主动把它扶起来了,大家就认为这个瓶子、这项工作就是扶起瓶子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已经成为不少人都要"掂量一下"的问题。笔者认为,"扶与不扶",体现的是人们的道德水平,无需保险保障,支付宝推出这类保险,不过是一次商业炒作行为,是"哗众取宠",扩大了社会上的"扶老人阴谋论",不利于道德标准的提升。"扶老人险"并不能让人放心扶老人,因为当"扶老人"还是"撞老人"的问题被诉诸法庭后,投保人最高只能获得  相似文献   

3.
正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人们将"扶人者"与"被扶者"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理解为道德问题而产生的认识误区。扶不扶跌倒在地上的老人,与扶起跌倒老人后产生的纠纷,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道德范畴问题。扶与不扶,是扶人者基于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修为而做出的选择。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美德。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现;不扶,就是见死不救,社会谴责之,因  相似文献   

4.
正"挟老人险"片面夸大了扶老人被讹的意外事件,是对社会公德的片面消费。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看似弘扬美德,实则助长对立。此险种看似在保护和救助扶老爱幼者,弘扬扶老爱幼社会公德、美德。然而,这是否夸大了扶老人反被讹这一极少数意外事件呢?"扶老人险"提倡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和解决纠纷,固然不错;但一旦出现老人摔倒或碰倒被扶起的纠纷,却助长了扶老人者非打官司不可的意思,使当事人双方再也没有调解、调和的余地。我们没有必要对扶老人被讹事件夸大其词,更不应该搞一个"扶老人险"来片面消费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建设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一好心男子将倒在路边的老太太扶起并送往医院,却被老太太及其家人认为是被他所伤。一场诉讼下来,男子被判赔付老太太医药费等4万多元,男子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帮助别人了。”目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所引发的关注与讨论也愈发激烈。老人摔倒后,我们到底该不该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极少数无良"老人"的不诚信案例,将我们几千年打造的道德底线无情摧毁,以至于人们感叹"好事不敢做,好人不好当"。"扶老人险"应该是商家对人们善举的商业利用,是一种炒作噱头,真正的目的是牟利。"扶老人险"将善举定性为个人行为,将善举的后果预判为民事纠纷,从心理上暗示做好事将会带来不良后果,让做好事者畏手畏脚,不敢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弱有所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民政部门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弱有所扶",精心谋划如何实现"弱有所扶",以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中,一句话传遍大江南北:“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就在人们感叹人心渐冷的时候,春节前后,在燕赵大地上演的一幕幕“扶起来”真人版,温暖了许多人的,厶。  相似文献   

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帮、扶、建"活动(以下简称"帮、扶、建"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帮、扶、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帮",就是对一些生产经营条件不  相似文献   

10.
<正>1973年7月,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15岁的女学生张玉勤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投河自杀。几个月后,这起事件被放大为一起政治事件,并波及全国。最近,当地政府筹建"马振扶事件纪念馆",再次打破了当事人的平静。提起"马振扶事件",72岁的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险种,如遇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情况,投保人最高可获得2万元法律诉讼费用赔偿,并免费获赠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此险种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扶老人险"可以减少人们做好事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但也有人认为,善行要靠保险来保障,有些讽刺,且有污名化老人的嫌疑。"扶老人险"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邵武市实施“百扶工程”,还得从特困户侯干樵一家走上脱贫之路说起。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扶贫作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到了全党面前,强调“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到2000年,基本解决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的温饱问题”。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力争到1997年解决2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一目标。因此,在现阶段扶贫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扶贫该“扶”些什么?笔者已于1995年在盱眙县参加了一年的扶贫工作,从实践看,当前扶贫应着重在扶“脑”、扶“智”、扶“才”、扶“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弱有所扶"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促使我国不断扩大贫困扶持范畴与规模,让更多贫困人口享受保障待遇,不断优化和改善生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开展多维贫困监测、制定出台《社会救助法》、实施弱势群体分类管理以及强化公共服务清单执行与管理,借助这些方法策略,更好地将"弱有所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险种,如遇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情况,投保人最高可获得2万元法律诉讼费用赔偿,并免费获赠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此险种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扶老人险"可以减少人们做好事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但也有人认为,善行要靠保险来保障,有些讽刺,且有污名化老年人的嫌疑。  相似文献   

16.
“弱有所扶”是民生与社会保障的重点议题。当前,各界对如何实现“弱有所扶”高质量发展还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在架构认知、体系评价与路径识别上存在分歧。文章构建基于风险、功能整合视角的“弱有所扶”分析框架,厘清“弱有所扶”目标群体及政策轮廓,科学评价“弱有所扶”政策体系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弱有所扶”政策体系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弱势群体为政策对象,由保护政策和预防政策构成,从架构设计、管理治理、政策执行维度上看,“弱有所扶”政策体系承担了重要的兜底保障功能,但仍面临政策交叉缺漏、主体定位不清、保障不足不公等难点。文章认为“弱有所扶”政策体系应锚定建设目标,完善一体化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和福利公平。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弱有所扶",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托底保障体系建设。这给新时代民政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54-55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依托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布局“15分钟养老服务圈”,啃下了家庭养老床位、养老助餐等硬骨头。2022年11月出台《青岛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措施》,将之前工作经验固化下来。“养老服务市场是由供需双方构成的,”青岛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说,“2019年,青岛民政局确立了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机制,既要扶机构也要扶老人。”  相似文献   

19.
"真没想到这些干部在村里住了这么长时间,走访了家家户户不说,还帮助村里和一些有困难的群众办了不少实事、解了不少难题。"邹平县明集镇王家村群众王强如是说。今年以来,邹平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委要求,以"走基层、强服务、惠民生"为主题,扎实开展"机关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真帮实扶惠民生。社情民意大调查,确保帮扶工作"察民情""只有真正沉到基层,才能走入群众的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群众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的冷暖诉  相似文献   

20.
扶贫应扶什么? 有一位政协委员告诉笔者,他随一个扶贫调查组到农村,所到之处干部群众多要求上面支持钱、物,当问他们除了钱物之外还需要什么时,回答是异口同声的,有了钱、物就能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