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李珺 《时代风采》2011,(10):28-28
4月29日,由陆良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主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暨“红色记忆活力陆良”广场歌咏活动在囊文化公园举行。县委副书记解天云,县人大主任赵鸿翔,县政协主席太云生。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潘云忠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2.
开宝 《时代风采》2011,(18):6-7
1、务求实效的思想者 和许多曲靖男人一样,陆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潘云忠闲时总喜欢抱着一个水烟筒呼噜呼噜地吸。在火星明灭、烟雾缭绕之间,工作中的点子,生活上的幽默,都会随着他地道的陆良腔喷薄而出。这是一个用心思考的男人。而且所思所想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3.
吴永 《时代风采》2011,(11):22-23
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购置了桶装纯净水来食用,但是更多的人感到很无助,他们想知道的是,这地方还能继续住下去吗?前不久,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被披露,引起全国广泛关注。8月16日,云南省环保厅要求,肇事企业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良化工")在停产整治期间,必须完成老铬渣库和现厂内渣库堆存的全部铬渣的无害化处理,未经曲靖市环保局验收,不得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4.
何鹏出狱     
《时代风采》2010,(3):22-22
1月16日凌晨零时,云南版许霆案的主角何鹏踏出了云南省第四监狱的大门。在3名狱警的陪同下,他回到了阔别8年之久的家乡陆良。8年未归,他甚至找不到自家的厕所。对于8年的牢狱生活,始终认为自己只有错、没犯罪的何鹏说:“我不想再记起这段日子。”他说,现在他看见银行卡都会头晕。谈及是否还要申诉,他称自己需要考虑一段时间,先适应一下生活,努力让家里的条件改善一下。  相似文献   

5.
事件导读:一则剧毒铬渣污染珠江上游的网上消息,将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违规堆放铬渣情况曝光。该公司1989年投产后一直将产生的大量废料铬渣,堆放在珠江源头南盘江边的厂区内,最多时达28.84万吨。这些剧毒废料本应送往贵州一家专业处理厂,但却因两个承运人为了节省运费而被随意丢弃在了曲靖市麒麟区的多个地点,总量达到了5222.38吨。珠江上游水源被剧毒铬污染,危及沿岸数千万饮水安全。随着云南非法倾倒铬渣事件的持续发酵,深受铬污染之苦的癌症村——兴隆村进入公众视线,这个山村与陆良化工的命运交缠,铬污染,害苦了兴隆村。  相似文献   

6.
陆良白水塘即景万亩银湖锦绣堆,波光潋滟胜秦淮。薰风荷雨轻纱罩,瘦水英华柳眼筛。鹭鸟双双迷粉黛,芙蓉簇簇倚亭台。青山倒影垂纶处,骚客讴歌荡桨来。马雄山掠影丽日驱车结伴来,峰峦极目悦朋侪。马樱流火花千树,茂竹层岚晔九阶。云里旋盘欢粤语,塔中敲鼎晃金钗。松涛鸟呖和天簌,万缕游丝牵咏怀。临江仙·雪转眼漫天飞雪,平畴阡陌铺银。冰雕玉塑路无尘。闪光留倩影,红袖舞麒麟。笑语城头客满,谁怜灾困乡亲。顶风急步一行人。挨家查漏屋,几户缺柴薪。珠源放歌(诗词三首)@尹文仪  相似文献   

7.
浮世颜色     
曲靖市的职工文艺创作有很好的基础,前几年,市工会还办了一份报纸——《曲靖职工报》,由专业人士打理,刊登职工文艺作品,为职工群众服务,这在云南的州市级工会中是独树一帜的,后因种种原因,报纸没办了,但喜欢文艺创作的人才还在,职工文化的精髓当得到传承。本期组织的曲靖市职工文艺创作专版,得到了市工会的大力支持,从作品本身来看,小说创作拔尖的不多,但特别整齐。一汽红塔的李学标是我们的老作者,写得执着而勤奋,本期刊登的《浮世颜色》切入当下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深度;富源后所中学茹鑫福的《喝死喂狗》,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一桩现实世界的悲剧,引人深思;肖荣华的《血染的墓碑》虽然总体质量有所欠缺,但仍尽力表达了讴歌养路工人的决心。诗歌方面,喜欢的人终究是不离不弃,曲靖乃至其他州市的作者,其创作数量和质量都大有可观。本期专版中,傅枷贵的《读史札记》将助你结合现实解读英雄和美人。作为曲靖专版,本期不少篇章展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这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尹坚登上大海草山,施云走在娜姑,尹文仪和蓝莹站在珠江源头,冯海尊游在陆良,仿佛是一组组现场报道,带你领略曲靖大好风光的同时,你也将领悟到文字背后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中一些人的倾情之作,相信在以后的《时代风采》可以读到。  相似文献   

8.
雁飞 《工友》2011,(6):64-64
我在火车上无意问见到一本难得一见的旅客留言簿,随手翻了翻,里面竟也有些留言,而每一条留言的后面竟也有答复。读一读,也有会心一笑处,随暗记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相似文献   

9.
张杰 《中国工运》2014,(2):60-60
家住城北,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班。由于路途较远,公共汽车上的时间充裕,每天都能看到各个车门的人头攒动。公共汽车开往北京西站,车上的乘客也大多行色匆匆,两年多里,司空见惯了环肥燕瘦和南腔北调,慢慢也就对各色人等产生了免疫,昏昏欲睡成了上班途中的主旋律,即便每日途经大名鼎鼎的“蓟门烟树”(此景本已不存,不过蓟门桥边,河畔多柳,雾霾笼罩之下,倒也像那么回事),也依旧提不起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刘鹏 《农村青年》2013,(1):56-56
最近一个月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现今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以万斤。山东一位菜农无奈地表示:“荒着地也不种了,这个地什么也不种,叫它闲着长草也不种了。收不回本钱来。”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09,(14):26-27
在中国,在政府里做事是很有身份和面子的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要考公务员。以前普通美国人对给政府工作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原因是政府是清水衙门,除了死工资和福利待遇,没有其它的收入,工资也不算高,在企业的平均线下。大家出去吃饭庆祝什么的都得每个人自己掏腰包,哪有部门报账之说?在政府部门做个普通公务员也不是什么挣面子的事。一般人们去政府部门办事都有明确的程序,也有白纸黑字的条文可循。人们不用为办事走后门,拉关系,也没有害怕见宫的感觉。公务员就跟服务员差不多,履行自己的服务职责,所以大家对公务员也都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个职业有优越感。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不尽相同,尽管在同一块土地、同一片高楼下。有欢笑,也有眼泪:有满足,也有失落;有富裕,也有贫困。 刘劲松住在江苏省太仓市一条狭窄的胡同里。和苏南其他地方相比,虽然是个县级市,但太仓同样不失繁华和喧闹。在这里,有富人,也有穷人。刘劲松的房子很旧,阴暗潮湿,里面最显眼的“家当”是一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热水瓶,那是他“开茶室谋生”用的。后来,茶室开不下去了,7个热水瓶便“下了岗”。  相似文献   

13.
阿敏 《时代风采》2008,(15):39-39
众所周知,高嘌呤饮食、饮酒、疲劳是痛风症状的常见发病原因,气候变化也与痛风关系密切,痛风患者既不能受寒,也不能耐热,天热时痛风也容易发作。痛风俗称“富贵病”,一种古老的疾病,更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据有关部门统计,如今患痛风的人较15年前相比增加了15—30倍。  相似文献   

14.
徐宁 《农村青年》2014,(6):45-45
李老汉六十岁,育有一对儿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混了几年,熬成了一个小科长;女儿卫生学校毕业当护士,处了个市里的对象,也在省城里安了家。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虽说也算空巢,但家有几亩薄地,闲暇捕鱼捉虾,日子也过的安然自得。  相似文献   

15.
陈兆 《重庆工运》2003,(8):53-53
“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结婚初期,我一直担心妻子与母亲是否能和谐相处,因为她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远在乡下的母亲也迟迟不肯进我城里的小家,即使偶尔来看一下我们,母亲也只住一两天便匆匆告辞。在妻子面前,母亲总说老家忙,有许多农活要干。其实,母亲早已从农田“退休”,所谓农活也不过是几块蔬菜地要侍弄而  相似文献   

16.
分寸     
倪匡 《工友》2012,(9):49-49
再熟,也要有分寸。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其间的学问之深,学上一辈子,也未必学得会十之一二。有云"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分有道理,说穿了,也就只是一个原则——遇事多替他人想想,不要只为自己,不为别人。有了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有三分光了。根据这个原则,对一个很熟的人,不论熟到了什/厶程度,也不能没有分寸。这分寸自然和对完全陌生人或半生半熟的人不同,可是也绝不能没有分寸。这种分寸就是要人明确地知道:两个人之间再亲密,也必然是有距离的,不可以连这一点距离也当做不存在。把“亲密无间”当成了真正的没有距离,在相处完全不讲分寸,唯一的结果就是距离愈来愈远,甚至有可能一下子成为陌路人。  相似文献   

17.
我不敢较真     
段晓 《工友》2007,(4):11-11
几年前,我是一家国有企业工会主席,也签过集体合同。在“国有”时,我的工会主席职务基本上是主管局党委结合市总工会的意见任命(也经过等额选举),腰杆比较硬,职工有什么事找我,我敢跟总经理谈。那时,企业签集体合同还当回事,因为签了后如果行政不履行,不用说我,就是一般职工也敢向行政提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盲目:血本全打了水漂 人人都想致富,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罗公湾村青年农民陈中利也不例外。他从16岁开始,在外劳碌奔波,做过木匠,育过苗木,也养过肉鸡。屈指数来,也从事过10多个“名堂”,抛下了10多万资金,但终因盲目蛮干等原因,投资的老本全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8,(2):40-40
目前,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鼓动下,我国艺术品收藏行业迅速兴起。古玩市场、旧货市场遍布城乡。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新兴行业。不仅有钱人纷纷涉足这个领域,连不少普通的市民和农民打工者也跃跃欲试。他们每逢节假日就到古玩市场逛,希望能淘到宝贝,一夜之间发家致富。然而,这里面的风险也极大,为此,我们请专家为你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我初中毕业回家,和父辈一样下田务农。或许那时是个毛头小子的缘故,总觉得成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太单调枯燥,于是就自己订了几份有关农业方面的报刊,从中学习农业新技术,一来二去地搞起了瓜菜生产,经济上的收入逐渐多起来。那时也向报刊投过稿,因为总看到别人的文章,自己也想试一下。可是,投了几次都是“泥牛入海”,这个想法也淡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