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试论仲裁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民商事贸易活动日益增多,为了既友好地解决纷争又不伤和气,仲裁程序日渐成为人们解决纷争的首选。本文对仲裁程序的概念、特征、仲裁程序与仲裁程序法的关系以及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柳琼  宋扬 《学理论》2012,(6):46-47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方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自治性和权威性等优势使得它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和运用。而对于什么样的争议可以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解决,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界定便是该"争议"本身是否属于国际商事仲裁事项范围,从争议事项的范围入手,探讨"争议"可仲裁的法律规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事与劳动仲裁两者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性,然而,两者所涵盖的理念存在本质的差别。劳动仲裁作为企业劳动用工市场化的法律救济制度,所关注的仅仅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个体正义。而人事仲裁则必须着重考虑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公益性职责,人事仲裁不仅要像劳动仲裁那样从法律与合同两个维度审查案件,还要从公共利益的政策维度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中的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专利又被公认为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更有人进一步形象地指出,是专利让一个企业或国家从蓝领变成白领!为此,对专利权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能否引入仲裁制度来解决专利侵权纠纷,并从专利侵权纠纷的特点角度,提出如何运用及完善该制度,以期使仲裁制度在解决专利侵权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船舶合同包括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买卖合同等很多种类,文中主要是指船舶建造合同。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年订单占全球的29%,超过了日本,成为一个造船大国。与此同时,船舶建造引发的纠纷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造船业受到外贸与航运市场的双重打击,订单数量锐减、撤船激增,产生了大量的船舶合同纠纷。从仲裁的角度研究船舶合同纠纷的解决,介绍船舶建造合同纠纷的种类以及解决方式,同时说明了现阶段许多船厂及船东选择伦敦仲裁协会作为仲裁地的原因,为中国造船业在应对船舶合同纠纷时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涉外仲裁和国际仲裁的场合,如果不能很好的查明各相关国家的公共政策,则作出的裁决很有可能因为违反公共政策而被撤销或不被承认执行。基于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重要性,对国际商事仲裁与公共政策之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上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仲裁法》可仲裁范围的规定,新闻传受双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属于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性质的纠纷,具备可仲裁性。为创新有效化解我国新闻纠纷的非诉讼模式,应从仲裁机构、仲裁队伍以及仲裁程序等方面构建灵活高效的新闻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人事争议仲裁作为解决事业单位与受聘者纠纷的有效途径,其建立初期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其中的时效问题,存在着与立法目的不符、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可能产生推卸责任等弊端。建议参照民事诉讼相关规定,完善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允许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以及确定时效的起算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以充分保护受聘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1998年6月底,全国139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仲裁案件仅6629起,较之于法院同类案件的立案受理数,这实在是一个令仲裁界和所有仲裁人微不足道更是难以自豪的数字。为什么相对进步的仲裁立法没有达到普遍理想的社会效果呢?为什么仲裁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和应有发挥呢?客观上仲裁法和新的仲裁制度施行时间不长,事物的发展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方面,但毋庸讳言,仲裁的发展确实也遇到了若干障碍,这些障碍归纳起来包括社会障碍、司法障碍、制度障碍和自身障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法国人事争议处理等有关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诸方面规定,得出了要政出一门、集中统一,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应该有所扩展,申请仲裁的时限应适度宽松以及要重视调解的作用等多个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仲裁将会成为解决涉外经济纠纷的普通手段。本文试图在此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及国际商会的现行仲裁的共同之处,作一评述,以期加深计当代西方仲裁制度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学理论》2013,(35)
仲裁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诉讼相比,仲裁凭借自身的优势,比如专业性、灵活性和保密性到得了人们的青睐。但由于仲裁的本质属性是契约性,意味着它不能离开司法制度而独立存在,需要受法律的制约。这就意味着仲裁既不能完全脱离法院的监督,同时,法院又不能干预和限制仲裁,法院在司法监督的时候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罗婷婷  邹政 《学理论》2010,(14):111-112
劳动仲裁在实践中渐渐失落于运行行政化、程序复杂森严化和与诉讼同质化的趋势中,其权威性和效益性严重受损,要重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就应力图从组织构成上确立独立性,并实行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模式,使诉讼与仲裁错位互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改革我国的仲裁制度以与国际接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专家分析,与联合国推荐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相比,与外国仲裁立法相比。中国仲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6.
仲裁第三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多方当事人争议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国际商事纠纷的复杂性更需要一种经济、快捷的解决多方当事人的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第三制度成为一种普遍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集体合同如果发生争议,双方可以向联邦调解调停局提出仲裁请求。如果雇主拒绝仲裁,工会可以要求法院颁布强制令,要求雇主方参加仲裁。但是法院对仲裁的介入是非常有限的,一般不会涉及实体性审查。此外,如果雇主的行为既违反了集体合同的规定,同时也构成不当劳动行为,那么劳动关系委员会也有权力处理,此时劳动关系委员会应该尊重仲裁员的决定。中国的集体合同争议处理也面临法律责任竞合的问题,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实施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法规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为达到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之目的,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采用“先予执行”制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张和子 《学理论》2012,(19):127-128
仲裁第三人一经提出就纷争不断,反对者认为仲裁制度中设立第三人会减损仲裁的优势,是对诉讼第三人的硬性模仿。其实不然,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是符合国际仲裁发展趋势的;不论从仲裁的价值目标、仲裁的本质属性,还是我国仲裁实务的发展来看,其设立都具有合理必要性。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我国仲裁立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继海  于晓丽 《学理论》2010,(14):103-104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可仲裁争议事项的范围呈扩大化的发展趋势,这在反垄断领域、知识产权领域以及证券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法律方面、公共政策的严格适用方面,我国仲裁法应顺应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趋势,对我国《仲裁法》中有关仲裁事项范围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作出补充、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