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4,(35)
"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几千年来,为家庭和谐的维系、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此相应,现代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孝"观念日益淡薄,孝文化日益受到批判,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五四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就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危害及虚伪性,并对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提出了新见解.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估五四时期思想家们对传统孝道之批判,把握其中得失,为建设健康人道的新型家庭伦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孟彦乔 《学理论》2013,(15):78-79
孝文化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更永恒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不科学,导致大量不孝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吸取中华孝文化的精髓,剔除其封建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涵;剖析当今不孝现象的成因,并加强以孝文化教育为基点的感恩教育,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4.
周阳  刘博识 《学理论》2012,(31):6-7
"孝道"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对古代中国这个以家族为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孝"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去维护和发扬"孝"文化,更加深刻地挖掘"孝"文化中所蕴含的重要精神,探索出"孝"文化对维护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晶  郭乔冬 《学理论》2013,(17):60-61
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官德养成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受历史、阶级的局限,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从精华方面来看,主要有担当精神、敬业态度、公仆观念、自律意识等;从糟粕方面来看,主要有愚忠、愚民、牧民、制民等思想。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建设,应该对传统的官德有所甄别和扬弃,继承和发扬其精华,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当代新官德,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吏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孝"贯穿于儒家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涵。"纪孝行"章是古人对"孝"的践行的基本规定,对其进行解释是有效引导当下人们去践行孝悌观念的前提。新时期的孝道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懂得去伪存真,确保我国文化精髓的优良性。"孝"的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出发,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不断传承,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梁寅子 《学理论》2009,(20):149-150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研究孝文化对于全面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本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孝文化对于解决家庭养老与老人的社会保障,处理现代亲子关系,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加强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均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0)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国的孝文化之"孝"最本真的含义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追寻。通过对传统孝道文化与生命教育内在一致性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传统孝道文化视野下重生、孝亲、治平、道德精神对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期从这四方面着手提高当前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爱人"二字,二者在理论、实践、理想目标上具有共通性。因此,从爱人入手,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有在促进二者的融通互补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传承就是弘扬;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刘汶蓉 《青年研究》2012,(2):22-32,94
本文从外在社区压力和内在价值观驱动的两种形式制约行动的假设出发,考察了成年子女对孝观念四个层次的认同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孝文化的社区压力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而内在价值驱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上。当前城乡代际失衡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为"孝道衰落",而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家庭中的呈现和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社会压力向父母的转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这对现代社会的孝文化是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儿女不关心、不孝敬甚至虐待、不赡养父母的现象,这表明现代社会人们的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不孝行为,就反映出高校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18.
高飞 《学理论》2009,(31):32-33
孝伦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孝伦理封建性的糟粕主要是“忠孝相通,移孝忠君”、“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情不举,父子相隐”、“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三年守丧,礼仪繁缛”、“伤身自戕,悖理反常”等。孝伦理有益社会的部分是养亲悦亲,双重赡养;无违有度,从义谏亲;由里及外,敬重尊长。孝伦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它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村民之间和谐的基础;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孝,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观念是人类社会有关于伦理关系和道德意识最早的一种自觉,贯穿在整个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并且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却也不可避免地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它的危机与困境。因此,提出笔者个人想法如下:强调责任与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从"孝"与"慈"的双向性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孝文化体系;强调孝的延伸性,构建出平等、博爱的现代孝文化;强调孝与法治的统一性,构建出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现代孝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最基本的伦理范畴。对孝的研究受到各个时代学者和统治阶层的高度重视,从而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时代价值的孝伦理思想。其中又以儒家的孝伦理影响最为深远。今天,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儒家的孝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