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国芳 《党史文苑》2006,(11):38-4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他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  相似文献   

3.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  相似文献   

4.
曾晨英 《党史文苑》2011,(15):55-56
1931年12月14日的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在宁都县城东原耶稣牧师的住宅楼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正在这里以宴请的名义召集团以上主官开会,就在这次"宴会"上,赵博生宣布全军官兵起义加入红军,史称"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令蒋介石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赵博生,这位宁都起  相似文献   

5.
正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史称长征。第五次反"围剿"迭次失利,红军几乎濒于绝境,与前四次反"围剿"形成鲜明对照。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封锁线,却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清醒  相似文献   

6.
1931年12月14日深夜,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共秘密特别支部以及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人领导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从此,董振堂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一个对中国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的旧军阀,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并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红军高级将领。一宁都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宣布加入红军。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8.
谢金生 《党史文苑》2006,(12):51-5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这两支威武雄师,更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9.
新河县是董振堂烈士的故乡.董振堂是我省唯一参加长征的红军高级将领,他发起和领导了宁都起义,历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参加了遵义会议,曾荣获最高荣誉奖章--红旗勋章,在长征中承担红军最艰苦的掩护任务,被誉为"铁流后卫".  相似文献   

10.
罗忠毅同志是湖北襄阳人,十五岁就开始追求革命,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在赵博生、董正堂同志领导下,参加了宁都起义。一九三一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排长、政治  相似文献   

11.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向赣东扩展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数红军战士为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舍生忘死,创造了史诗般的英雄业绩,铸就了永恒的历史丰碑,镌刻了彪炳史册的红色记忆。下面特选五则红军在宁都感人肺腑的往事以飨读者。木墙诗黄陂镇连陂村是宁都早期土地革命的中心区域。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这里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4.
郑学秋 《党史文苑》2010,(11):42-44,48
会昌寄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英勇地坚持了整整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最后失败了。10月中旬,中央主力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5个军团及中央领导机关共8万余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会昌、兴国、宁都、  相似文献   

15.
正黄镇,安徽省桐城县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毕业后担任过中学美术教员。1931年12月,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黄镇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被任命为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并兼红军"猛进"剧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会昌寄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英勇地坚持了整整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最后失败了。10月中旬,中央主力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5个军团及中央领导机关共8万余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会昌、兴国、宁都、石城和福建的长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4日是著名的宁都起义70周年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数十万大军反复"围剿"红军.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广大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不失时机,派人赴瑞金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革军委汇报了二十六路军的起义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一位在蒋介石实施第三次围剿时毅然宣布起义投奔红军并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褒扬的宁都起义领导者、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  相似文献   

20.
第二回 红四军赣闽寻良机毛泽东瑞金描新图 且说红四军屡败之后大柏地一战获胜,士气大振.红军原来一直向南,此时转而向北进击宁都.宁都攻克后,毛泽东接着率军朝井冈山方向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