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袁守启社会保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是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年企业改革的三项任务之一。一、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和建立我国社会保险制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白锁 《前沿》1995,(12)
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白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多层次内容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中的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较紧迫任务。目前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险在运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 社会保险变成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存保证,是国家行使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险性质包含福利性、社会性、行政性、单一性等特点,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业性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环节之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第一,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是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它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标志着我国经济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个值得研究的紧迫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灵活就业群体参保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煜 《人权》2008,(5):56-59
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是全面小康的标志和考核指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正规性,他们往往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随着这一劳动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两高一低”劳动工资政策.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然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改革提出了一道难题。因此。我们要做实个人帐户,完善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年代,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渐渐地显露出它的弊端,并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建立和健全新型的社会保障体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逐步推行社会保险制度,1996年,省政府颁布39号令,决定在我省企业职工中实行生育保险制度,标志着生育保险在我省正式实施,女职工生育从此告别了"劳保医疗"时代。2001年1月1日,"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被一种全新的社会保险形式——基本医疗保险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作为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与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其作用愈来愈重要.下面试以问山市的实践为例,谈谈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鹤山市社会保险改革始于1984年.原来是劳动局属下的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在1993年组建了直属市政府的社会保险事业局,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初步改革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企业对职工承担…  相似文献   

11.
“十五”时期,吉林省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钏度全部建立,这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吉林省基本建立。但从整体上看,社会保障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城市社会保障范围还比较窄。一些城镇困难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二是在农村社会保障十分薄弱,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2.
谈铁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郑泽毅社会保障制度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而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险机制,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一步到位,实现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因此,实行过渡性的行业统筹办法,搞好行业保险是非常重要的。现结合铁路实...  相似文献   

13.
潘静 《人事管理》2000,(10):30-31
现行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远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急待加快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问: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的含义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养老保险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个人帐户是指社会保险承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险号码(国家标准GB11634—89),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所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社保机构按一定比例将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保险基金记入个人帐户上。单位缴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险的方针、政策,国务院制定了《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4,(3)
<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抓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必须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其改革进程、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三个关键。一、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逐步实现了政府和企业保障走向社会保障的重大制度性变革,逐步实现了职  相似文献   

17.
卢驰文 《桂海论丛》2007,23(1):52-55
政府和个人密切合作是社会保险制度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现象,个人与政府密切合作的条件就是制度能够维护流动人才的社会保险利益。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要彻底打破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制度障碍,就必须建立中央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编者按: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上,人事部提出了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宏观人事管理体系、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提高叶志华一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中国在世纪之交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以往实行的计划经济相比较,有着不同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这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