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领导者的领导水准与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密切相关。领导者的现代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包括形象意识、传播沟通意识、协调意识、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是传播和塑造区域形象的重要因素。国家权威传媒对区域形象的传播与塑造起关键性作用。人民日报社的两报在加强福州海西形象在海外塑造的同时,却弱化了福州海西形象在国内的传播。福州需要加强对国内受众的海西形象特别是宜居宜业优势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跨国传播中的文化“贸易逆差”与中国电视文化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国传播和文化全球化交互作用的历史语境中,电视文化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它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在国际关系中的成败.为此,中国电视文化必须树立高度的自觉意识,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在国际视野中坚持华夏文化策略.这个问题的深层动因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要从浇灌共同的根、坚守共同的魂、实现共同的梦着手。二是将爱国与爱人民统一起来。这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在统一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注重塑造国家形象。注重塑造文明大国和东方大国形象;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是将爱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机构,其宗旨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本文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星谈"暑期班为案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语言教学、文化传播、中国形象的提升和孔子学院的声誉四个方面考察了孔子学院公共外交职能的实现效果。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对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家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新闻理念,使得中西方的新闻传播在传播目的、主体和受众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在我国的对外电视新闻传播中集中表现在受众定位不明确、传播效果不甚理想等方面。为了提高我国电视对外新闻的传播效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应对西方主流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影响和挑战,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受众和目标定位并采取全球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说的国际交往,首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同时又包括各国团体、组织之间的交往及各界人士之间的交往。从性质来说,可分为官方的和民间的两种,其中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官方的交往最重要。国际交往不管以什么名义,也不管是什么性质和形式的交往,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来进行的,而在对外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注意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形象;维护国格和人格,要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是衡量其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直接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和释放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释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怎样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观,认为发展文化软实力,建构健全、丰满的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业已成为事关我国和平发展与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军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形象是一支军队性质、宗旨、纪律、能力等的外化,是外界对这支军队的观感.军队形象跨文化传播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是军队建设的需要,是军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的需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冲突,国家利益的诉求等,都为军队形象在异质文化中传播所关注.如何规避异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树立符合我国家利益需...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媒介传播。媒介传播在建构国家形象中具有“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反驳”与“斗争”等功能,必须遵循与我有利、以我为主、实事求是、传播致效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通过自塑法、他塑法、合塑法来实现,同时还应贴近受众思维习惯和信息需求,讲究对外宣传报道的行为艺术,多层次、多维度拓展国际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1.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国际传播影响企业自身形象和国际化发展进程,关乎国家形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需要和实际需要,分析了中国石油国际传播面临的形势任务,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新时代加强中国石油国际传播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为引导着城市形象的定位、塑造和传播过程,承担着形象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保障着城市形象塑造的科学性并提高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性。由于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偏见和障碍,导致城市形象建设中问题不断出现,大多数城市还是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而缺乏对城市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多重话语空间中,有三个主要的舆论场:官方话语、民间话语和西方话语。在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西方话语的不断碰撞中,官方话语逐渐式微,出现“官方一民间”、“官方~西方”话语两个脱节。官方话语危机四种表现。造成政吁于话语危机的根源,还是在于官僚主义痼疾,主墨庠现有四:  相似文献   

14.
论软权力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晓娟 《理论前沿》2004,(19):19-21
国家形象是软权力中的重要因素。同时,软权力是国家形象得以塑造和能够塑造的基础。国家形象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选择与国际关系的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权力或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是国家的本源性,同时,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传播手段也决定着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参政党是我国特有的政治现象,长期以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各种原因,参政党的形象建设滞后,导致参政党社会知名度和关誉度与其政治地位和社会贡献不匹配,影响了参政党建设。在注重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的今天,形象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为参政党形象建设提供了机遇,参政党形象建设应该利用新闻宣传,注重新闻宣传策略,打造优秀参政党形象,改变被误解为“政治花瓶”的参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具有"意识"和"政治"两方面的内在一致性,编辑作为生产、传播与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给受众的主要媒介,在作出文化选择之时必然会将其所具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融入其中;同时,国内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形势和国际和平演变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也要求编辑具有政治意识。编辑必须在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面建设引导为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由"强关系"传播向"弱关系"传播、由"节点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由"链条化"传播向"矩阵式"传播三种模式,并基于这些传播模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划分为萌芽、关注、爆发、消退四个阶段,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存在多与少、快与慢、真与假三对矛盾,并进而提出了建立集成化舆情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新媒体话语空间、多向度丰富传播话语、提升新媒体人文关怀意识、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舆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塑造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国际广告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制造>广告体现了品牌和定位的创意,从取材、形式和主题上进行了创新.今后,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制作和投放要找准国家定位,分阶段进行多媒体宣传,并逐渐上升到整合营销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市场越发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重大学生的求职形象,从大学生的服装、化妆及发型入手,外塑形象、内修气质。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应该注重求职面试时的礼仪规范,特别要重视面试前、面试中及面试后的礼仪。引导大学生求职时进行形象设计,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形象意识和审美理念,是提升大学毕业生未来职场竞争力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