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曹鹏程的文章,文中指出以拙劣的江湖骗术,竟能让一干官员、名流趋附不疑。近期王林等具有“神异功能”的“大师”被媒体曝光,引来公众惊诧。让人们想不通的是,这些骗术并不高明,凭靠一定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就能洞烛其奸,为何这些官员、名流不能辨明而甘受其蒙骗?  相似文献   

2.
近读《复旦学报》1999年第1期胡伟先生著《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一文,感到作者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设想,有几点值得商榷。富裕和民主不能相提并论“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的设想,无疑是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维框架上套下来的。从字面上看,似乎很有意思。但是富裕和民主是不同范畴的事,而且并不直接对应,不能相提并论。经济的发展受自然与社会双重条件制约,而各地自然条件相差悬殊,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所以不同地区或处于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不可能同时都富裕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9日《新华日报》刊登刘庆传的文章,最近,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根据这个大纲,“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官德,培训的内容包括古代官德。消息传开,褒贬不一,争议四起。  相似文献   

4.
苏萱 《两岸关系》2004,(7):36-38
江淮大地,苍茫与清秀,厚重与轻灵,中华文化的浓郁积淀。 江淮大地,承接着古老和创新交相辉映的未来之梦。 4月春日,来自两岸的“东森”、“中天”、《中国时报》、《投资中国》和中新社、新华日报等媒体10多名记者来到苏中、苏北,领略两汉流年烟云、感受民俗文化风情、展望经济腾飞新貌。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沈叶的文章,文中提及“感觉每天好忙,但又发现没做什么事情”。“太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忙”就像一种流行病,席卷了全社会: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问谁谁都忙,看谁都行色匆匆。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是忙于走马观花,忙于拍照、购物。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10,(6):54-55
《学习时报》近日刊发沈宝祥的文章指出,在一些媒体上,凡是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总是说某某作了“重要讲话”。将各级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领导人的各次讲话,其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一次讲话都那么重要。其实,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并非从来如此。1957年3月3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的大标题是: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报道:日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沙河林场场长急匆匆赶到省林业局,反映说有74名退休职工危旧房改造没被纳入计划,请求紧急增补。这让有关人员很为难。经省林业局领导批准,有关处室经过复核,这些退休职工住房确实属于改造范围。当天问题就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杨照在《文学、社会与历史想象——战后文学史散论》一文中,曾述及他在阅读近二十年来台湾的两场重要论战——乡土文学论战和王作荣、蒋硕杰的经济论战——的文章时,深感困扰迷惑,因为“单独看哪篇文章,好象都言之成理,可是综合起来,不同的作者却坚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0,(12):4-4
《学习时报》11月15日刊发凌龙华的文章认为,伴随城市化的推进,需要换个角度看“政绩”。城市面貌:不看“能见”的,而看“不见”的;不看地标工程的出色,而看地下功能的到位。城市规划:不看“演示”的,而看“落实”的;不看“与时俱进”的变动,而看“百年大计”的不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没啥嗜好,平时喜欢翻点报纸,无论中央级大报,还是芝麻点的小报,皆不拒之眼外。说实话,看了那么多的报纸,我心里一直纳闷,报纸上咱那么多“吃皇粮”的字眼?莫非咱们还活在尚有皇帝老儿的时代?这里仅举几例,让各位看官开开眼:“28人养一个‘吃皇粮’的”(《新华社每日电讯》、“确保全省公安机关‘吃皇粮’”(《人民公安报》)、“天下‘皇粮’食之者众”(《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压力的由来     
2008年1月1日,英国一家主流大报《独立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以《2008:新“超级大国”诞生之年》为题的封面文章,并配发中国民众迎接新年的照片,阐述2008年将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解析“新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昌逵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资深研究员)在看到上期的《我看“新人类”》一文后给本刊来电说:我对贵刊文章《我看“新人类”》有一些看法: 《我看“新人类”》一文中说“新人类”所处的文化氛围是独特的,认为“新人类”某种程度上是在精神上没有父亲的一代,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被摧毁殆尽,一切旧的东西都被打破了。与历史割裂也许使这代人无所顾忌和偏执地面对一切,因为他们没有传统,他们一无所有,因而他们绝对自由。 一切旧的传统真的被打破了吗?如果真是那样,中国不就进入现代化了吗…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09,(5):50-50
不久前,泰国政局的动荡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许多人在开始反思泰式经济繁荣之后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广州日报》发表文章,形容这种“街头政治”好比一种泰式按摩——动作猛烈,大动筋骨,甚至让人痛得死去活来。文章大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以宾 《半月谈》2001,(16):66-67
《法制日报》刊载了乐朋一篇题为“色迷迷的新闻眼”的文章。文章说,他刊发的一篇文章《赖昌星“红楼”迷局》,旨在解剖远华走私案的成因,并提出应将藏污纳垢的“红楼”作为反腐败的活教材。没想到,一些报刊在转发、转摘中大做手脚,将此文“变”成了《豪宅暗藏数十风尘女子》、《赖昌星豪宅暗藏数十佳丽》等等、这些经“改造”的转载、转摘,其眼光、角度、指向性是什么.摘编者意在欣赏、兜售什么,即使不看内容,仅从标题也能猜出八九分。  相似文献   

15.
曾家华 《当代广西》2012,(17):50-50
中宣部近日出版的《辩证看务实办》一书,配得上“好书”称号。一本好书的基本标准:一是有用,符合人们所需;二是说出人们心里想说的话,想透彻人们心里想的事;三是坚持公理,富有道德力量;四是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让人们读起来神清气顺。《辩证看务实办》不仅是老百姓的好书,也是领导干部的好书。  相似文献   

16.
读了2013年24期《民主与法制》文章《猎艳“国安官员”梦断风流梦》,初中文化又相貌平平、表达能力近乎笨拙的袁晓杰,竟然凭借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家安全局“公务员”身份,攻城掠地、登堂入室,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至少欺骗了3名单身女性,看后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不由心生感慨。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09,(8):40-41
刘日在2009年07月20日《学习时报》载文《“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目前,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对“官员财产申报制”立法。我们应当吸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我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问题官员的抵触和反对。不赞成的论调主要有四点:“个人隐私论”、“害怕露富论”、“社会震荡论”和“条件不成熟论”。只要我们真正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可选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这些优秀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8月4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四天在头版刊登特别报道和评论员文章,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多角度阐释。 这些文章依次是:8月4日的特别报道《新常态,新在哪?》,8月5日、6日、7日的评论员文章《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和《经济发展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干加强 《中国保安》2012,(15):51-51
前段时间,在公司开展的读书活动期间,我在《中国保安》杂志里读到了一篇令人难忘的文章——《我的好班长》。文中描述的这位保安班长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做的只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带好新队员,帮助队员从不熟悉保安业务到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激励后进,把一名训练落后分子培养成“优秀训练标兵”;拴心留人,让个别队员打消“保安工作会被人瞧不起”的念头而勤奋工作……然而,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业绩中,却凝聚着这位优秀保安班长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5期发表《网络保护立法:实名制下的网络社会》一文,建议立法实行实私制,以利于网络监管。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以有,但是,要谨防“误伤”。随着电脑的普及,公民在网络上表达意邮成为主流。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网民存发表言论时比较“出格”,有的涉嫌诬陷、诽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