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这就明确指出了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是要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中,坚持在理论上有新的认识,在实践上有新的发展。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相似文献   

2.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相结合,不断推动体制创新,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特征。中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有: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改革的进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过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统一的过程.改革与两个“统一”结伴而行。两个“统一”体现了改革30年我们所坚持的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要放眼世界潮流;解放思想要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最近提出,今天中国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核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伟大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近30年的生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难地但是成功地实现认识上和实践上新的伟大觉醒的结果;是坚持创造性与连贯性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制度等各方面创新的结果。新时期近30年党的伟大觉醒和创造历程的最精辟总结,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继承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历史充分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军队建设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军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无论是抓住机遇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还是应对挑战有效完成使命任务,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既不空洞也不抽象,  相似文献   

8.
张宝顺 《前进》2003,(2):4-7
如何学习贯彻好十六大精神,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各地的经验,关键是要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党建实际。一、联系思想实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十六大报告在总结13年来的实践时,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首要的基本经验提了出来,在论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又把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作为第一个要求提了出来。报告还把与时俱进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新的内容,并指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它们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四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理由: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  相似文献   

11.
王悦平 《传承》2009,(12):40-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使这一理论体系成为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孕育催生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使这一理论体系成为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孕育催生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着力于指导新的实践,着力于争取新的发展。开创跨世纪保安工作的新局面,至关重要的是要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抓住机遇,做好各项工作。中国的保安事业十多年兴业的经验,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贯彻党性原则、贯彻实践原则、贯彻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当前,我们呼和浩特铁路局多元经营的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前行都与时代同行.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与此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也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是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首先表现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杰出贡献。一、邓小...  相似文献   

18.
刘峰 《前沿》2013,(4):15-17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总体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  相似文献   

20.
党忠 《桂海论丛》2002,18(4):5-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大胆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