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 ,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我 1 931年出生于山东烟台 ,1 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 948年底开始学习摄影 ,此后一直在军队中做宣传报道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 ,1 96 0年 ,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 79天。但在这 79天里 ,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 ,一个伟大的普通人。下面 ,我想打破自己近 40年来的沉默 ,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雷锋英俊潇洒 ,也很爱美1 95 8年 ,雷锋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援工业建设的号召 ,从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山钢铁厂。从农村到城市 ,生活上有了不少变化。但雷锋到鞍钢后 ,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2.
1978年拍摄《雷锋》,至现在已是35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可现在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人了。但说实话,“雷锋”这个名字,还有这个名字带给我这35年的感触和思考,却并没有随着当年拍摄的结束而离我远去。举个例子吧,丰台文化馆每年都会邀请我作为嘉宾,与雷锋当年的战友和领导,一起去参加”3·5”的活动,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个纪念雷锋的展览,展览上绝大多数的展品,  相似文献   

3.
今天,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和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党史工作者集中在一起,召开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座谈会,很有意义,很有必要。雷锋精神,贵在学习,重在践行。我们学习怀念雷锋,也在观照交流自己。有一首歌唱雷锋,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两个字,正如诗人贺敬之所言,既是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也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已成为整个时代精神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张峻 《党史纵横》2004,(3):15-17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牺牲已经40多年.在缅怀战友雷锋之时,当年亲眼目睹和勘察、拍摄雷锋被砸的现场,在西部医院抢救雷锋的过程以及公祭雷锋大会等情景一幕幕重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5.
雷锋,这既熟悉又模糊的名字!熟悉,因为我们这一代是在他的事迹和精神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模糊,是因为我们在他牺牲以后出生。对我们来说,雷锋既是崇高精神的象征,也是令人仰怀的先辈。 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为原型,讲述了他和雷锋的战友之情,以及雷锋牺牲以后的故事。这个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正面刻画雷锋的形象,却把雷锋精神自然地引向当代生活,让它在接受诸种不同价值观念的挑战中撞击出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正在笔者17年的从军岁月里,曾有半年多的广西边防生活经历。期间,与战友们在战壕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国庆节",令我终身难忘。那是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的下午,冒着毛毛细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我随所在的侦察班全体战友悄然抵达设在我方一侧某高地的观察站。  相似文献   

7.
望城县作为雷锋的第一故乡,把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上下功夫我们通过邀请雷锋生前的领导、战友、同事和学雷锋的典型代表作报告,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员上街入户开展便民服务,组织观看电影《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和电视剧《走近雷锋》等活动,引导干群从知雷锋、做好事入手,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学雷锋、向雷锋学什么和怎样学,以及在深化改革中如何发扬雷锋精神等问题,开展了群众性大讨论,并在199…  相似文献   

8.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9.
1964年,我刚入伍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年,部队上下正轰轰烈烈地掀起学习雷锋活动。我怀着对雷锋的无比敬仰,积极投身到学雷锋活动之中,发誓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于是扫地挑水、替战友洗衣刷鞋等活儿抢着干,有时为抢扫帚差点和战友闹矛盾,后来干脆把挑水扁担藏起来,就怕好事做不着。可是没有想到有的人对我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说我学雷锋动机不纯。当时我吃不好睡不着,做好事的劲头减了一半。连队领导及时找我谈心,并送我《雷锋日记》。当我把日记读完后,开始认识到雷锋之所以从  相似文献   

10.
5月12号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支队办公室.职业敏感使我和我的战友们以最快速度冲到楼下.省公安消防总队和市政府同时向我们下达了紧急指令.在消防车前,我召集了不到1分钟的紧急党委会,决议只有8个字--"一级战备,全力救人!"  相似文献   

11.
1963年7月3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奉命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话剧《雷锋》.象平常一样,我们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忽然,保卫局的处长找到我,他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今晚,毛主席看戏.”他见我有点似惊、似喜,紧张得不知所措,忙补上一句说:“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说;“和我一起带队的还有政委.”他忙说:“只你一个人知道.”说完走了.  相似文献   

12.
孙隆新 《党建》2014,(4):40-41
正阳春三月,伴随不时飘落的霏霏细雨,人们格外思念一位出生在望城的人民的儿子。这个春天,与雷锋家乡人民一同追思雷锋的队伍中又多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曾经与雷锋生前朝夕相处的战友。为深入学雷锋,助力中国梦,纪念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1周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望城区委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的"雷锋战友走进雷锋故乡开  相似文献   

13.
近来,偶见《文摘报》3月11日“文史·人物”版刊登《雷锋出名“内幕”》(以下简称《内幕》)一文,全文不足500字,却存在许多失实之处.作为雷锋生前的一名战友,一名详细采访过雷锋生平事迹,并为弘扬雷锋精神做过一点点实际工作的老战士,我不得不公开加以澄清,目的是为了维护雷锋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一、《内幕》一文说:“雷锋……安葬那天,全市有20多万群众自觉排在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向雷锋做最后的告别.”本人亲  相似文献   

14.
在共和国前进的历程中,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符,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前夕,笔者向读者披露一段史实--营口也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读者看后不禁要问:鞍山和抚顺不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吗?  相似文献   

15.
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档案室里,珍藏着一幅雷锋题词的照片,上面写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为了共同完成党的事业,我给您留上几句话:  相似文献   

16.
导读     
《湘潮》2003,(2)
三月的春雨,诉说着英模的先进事迹;三月的春风,追赶着英模的永恒步伐;三月的春光,展现着英模的风采与魅力……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3月11日,是为民书记郑培民去世一周年。雷锋、郑培民,他们是千千万万共和国英雄模范中的典型。我们感怀英模的风范,我们敬仰英模的崇高。这一期的本刊策划就是聚焦英模。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有一群“活雷锋”。他们是雷锋的战友,与雷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们写雷锋、演雷锋、说雷锋、唱雷锋、舞雷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宣传雷锋。…  相似文献   

17.
正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是雷锋的战友。雷锋入伍的时候,冷宽是雷锋所在团司令部的参谋。雷锋牺牲时,冷宽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总结工作,还跟6位战士一起抬着雷锋的棺椁护送到墓地。几十年来,冷宽像雷锋所说的那样,像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用毕生精力弘扬雷锋精神。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5  相似文献   

18.
雷锋走了,走了半个多世纪。 雷锋没有走,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底。 是什么力量让他跨越时空,成为平民英雄,成为全民的红色偶像?带着好奇,我们踏访了雷锋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寻访当年与他直接接触的关键知情人,期许在那些地方找回他的踪影、从那些见证者口中找寻我们所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雄伟壮丽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凝结着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的多少心血。随着岁月的流逝,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一个个相继去世,了解这段历史的老同志越来越少了。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恩格斯就在给贝克尔的信中感慨地说:“现在,我们两人差不多是1848年以前的老近卫军中最后的两人了”。恩格斯认为,把马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父亲,傅吉成,在成千上万红军先烈中,您是一位平凡的战士.您和您的战友们,在党的旗帜下,从祖国满目疮痍的大地的四面八方,积聚为一支战无不胜的伟大人民军队,开创出一个崭新的中国.而您和您的英雄的战友,却已经长眠在浸润着你们鲜血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