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减灾为何需要关注社会性别因素人们通常会认为,在灾害面前人人平等,男人女人在面对灾害所遭受的威胁和伤害是一样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论减灾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飞琼 《中国减灾》1999,9(2):38-40
1减灾与减灾效益问题灾害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许多成功的经验,亦表明了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灾害造成的危害及其后果得到减轻。因此,减灾作为灾害学中的一个理论范畴,实质上是在承认灾害并适应灾害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3.
瞿方业 《中国减灾》2012,(21):12-13
只有政府和社会都能从悲剧中汲取教训,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灾害意识的宣传,让社会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科学知识来避免灾害,悲剧才会减少,社会才会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4.
灾害与人类社会呈现交互作用的互动态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这一互馈过程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开展灾害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 ,实际上在于探明灾害运动与社会运行相互作用的过程、特点和规律 ,寻求二者本质的、必然的、一般的、重复的联系 ,从而在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基础上求得社会均衡、协调地发展。一、灾害运动对于社会运行一般说来 ,灾害体现为动态的过程 ,故称为灾害运动。灾害运动对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有规律地表现出来的 ,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过程 ,促进、加速或阻滞、延缓社会或社…  相似文献   

5.
灾害风险无处不在,而只有和人的脆弱性结合,才构成灾难。防灾减灾工作,不能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硬件”建设,更须重视对人性的关怀。重大灾害发生后,基层组织瘫痪、群众生计无着、心理创伤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多种社会问题凸显。而社会工作一直扮演着提供社会服务、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角色,帮助弱势人群适应环境和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方面南于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飓风、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人为的社会灾害包括卫生灾害、科技灾害及战争、动乱、暴乱等引发政治灾害不断出现,都造成受灾国家大量人员伤产和财产损失。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许多国家及时向受灾围提供了紧急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积极参与国际间重大紧急救援行动,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气象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影响范围广,损失重等特点,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近十年来,气象灾害又呈现新的格局和特征,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灾害的社会合力。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得以有效应对,与我国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生产事故等意外事件每年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各国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大致包括综合性的灾害防治、单项灾害的防治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法规三部分。综合性的灾害防治法规,较具代表性的有土耳其的《自然灾害法》(1959年)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防灾基本计划》(1963年)、《灾害救助法》(1947年),美国的《灾害救济法》(1969年)、牙买加的 《灾害法》(1991年)等。澳大利亚、秘鲁、菲律宾、尼 泊尔、巴基斯坦等国也都制定了综合性的灾害管理基本 法,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管理体制,政府灾害管理职权、 责任,社会组织、公民…  相似文献   

11.
魏淑艳  张乘祎 《前沿》2013,(3):121-123
城市灾害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灾难正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城市安全及城市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集中整治,更好地进行城市灾害防御建设,解决当前遇到的政府对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紧急处置与应对能力亟待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的体制与法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的各项关键能力、促进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大减灾的社会宣传。只有将综合减灾纳入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才能有效地维护城市安全,使城市灾害带来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祝明 《中国减灾》2008,(1):38-39
2007年8月24日-9月2日,笔者随考察团对挪威和瑞典两国的减灾救灾体制和紧急救援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了挪威司法和警察部、挪威地理技术研究所、挪威外交部、瑞典救助服务中心等机构,并与挪威和瑞典的部分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座谈。通过上述活动,笔者了解了挪威、瑞典减轻灾害风险和保障社会安全的体制、灾害管理运行机制,灾害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日常运作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避和灾害危机处置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岸线漫长,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海洋灾害成为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9月被批准成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国家减灾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把加强灾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推进,在角色定位、岗位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工作,力争在灾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使灾害社会工作尽快进入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的新轨道,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灾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观察》2009,(7):29-30
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中外巨大灾害的救助实践证明,社区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最初的救援和急救中,社区扮演并发挥着独到的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省各地涌现出许多由民间自发筹建,为社会公众和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灾害救助、恤孤助学、扶助残疾人、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在吸纳社会资源、募集社会资金、培养慈善意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会给一个地方带来深重的灾难。10月底11月初,受强降雨影响,云南省楚雄等地遭受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截至11月8日18时。此次灾害共造成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普洱、文山、昭通、曲靖、保山、玉溪、德宏、版纳等13个州市251.9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7人、失踪43人、受伤29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18万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理地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孕灾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成为农业生产的大背景,造成的损失平均占农业损失的8成。同时,反季节设施等栽培方式的变革和物流业的发展,成为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有害生物传播和动物发生疫病的重要原因。二是人为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