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2.
1983年下半年,菲律宾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为了缓和危机,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济性贷款。1983年12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菲所申请的6.15亿特别提款权的后备信用。1986年7月,又与菲律宾政府达成了在今后十八个月期间提供5.08亿美元的新贷款协定。之后,世界银行也向菲提供了新的贷款。为了监督菲对贷款的使用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菲政府在国内金融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实行改革。同时要求菲政府每年向该组织提交年度经济政策备忘录。本文是菲律宾中央银行、财政部、预算部于1987年3月10日联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有关菲津宾1987年经济政策的备忘录,系1986年经济政策备忘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7月1日美国与菲律宾签订一项价值九百七十万美元的贷款与赠款方案协定.《东方日报》7.2.1日日本外务相鸠山威一郎对流行于日本的霍乱,否认指明菲律宾是霍乱来源,并向菲政府表示歉意。《东方日报》7.2.5日越南《人民报》发表文章,要求所有美军全部撤出菲律宾,并说美菲军事基地谈判中断的原因是美国要求在菲继续驻军。《东方日报》7.4.  相似文献   

4.
去年7月初旬,泰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继而波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泰国爆发金融危机,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评选为1997年十大国际新闻之一。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旅游业以及引进外资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场危机已经持续10个多月,目前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因此,我们需要加以关注。金融危机爆发最近几年,泰国经济不景气,出口锐减,财政赤字增大,银行出现巨额呆帐。去年五月,金融危机已出现苗头。2月,国际大炒家索罗斯等掀起一股抛售奉体的风潮,引起泰殊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度下跌。5月,国际炒家再度兴…  相似文献   

5.
1月 1日菲总统马科斯发表元旦文告。文告中指出:菲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渡过了充满危机的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仍然面临着持续性危机的挑战,菲对一九七六年的经济复兴不抱有幻想。文告还对七五年菲政府内政外交上的成绩作了总结。 (《东方日报》1月1日) 1日最近在雅加达召开的第十三届亚洲与太平洋椰子集团会议指出,所有亚洲与太平洋的椰子生产国,对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社会经济问题,须有提防。如果目前萧条的市场与低价格状况持续下去,菲将是该组织内受到最大打击的会员国。会议一致通过接受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该会的会员国。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关闭的危险境地。为此,华侨学校成立了“校总”,带领华文教育界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抗争,最终教育菲化案还是被执行,华侨学校的华文课程调整;“双督察”制度得以滥觞;教育体制、目标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迁,教育“菲化运动”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2004~200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马尼拉时报》报道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把菲国的2004年形容为“胜利和灾难的一年”。这称得上一个贴切的总结。政治上 ,当任总统阿罗约在2004年5月的大选中击败对手 ,获得连任 ,当选菲律宾第15届总统 ,保持了菲政权的持续性。菲政府的反恐、反腐行动以及与反政府组织的谈判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经济上 ,菲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可喜的6.1%的增长率 ,达到15年即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 ,年初的海难、接连遭受的洪涝和台风灾害 ,千头万绪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 ,提前撤军给外交关系蒙上的阴影等等或许都算得上本年度菲律宾难以跨越的坎。2005…  相似文献   

8.
2005年菲律宾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菲政府财政改革计划的实施进度.去年,菲政府开始着手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制定一系列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8项新税收措施,期以每年额外增税约800亿比索.这些税收措施包括增加石油、烟草和酒类产品指数化特许权税,财政优惠合理化,税务特赦,在厘务局建立一个以表现为基础的系统,增加增值税率,向电信公司征收特许权税,以及从纯利税系统转变为毛利税系统等.若实施得当,这些措施调整将有助于改善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环境,减轻过去几年来导致投资过热的高额公共债务.  相似文献   

9.
2005年菲律宾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菲政府财政改革计划的实施进度.去年,菲政府开始着手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制定一系列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8项新税收措施,期以每年额外增税约800亿比索.这些税收措施包括增加石油、烟草和酒类产品指数化特许权税,财政优惠合理化,税务特赦,在厘务局建立一个以表现为基础的系统,增加增值税率,向电信公司征收特许权税,以及从纯利税系统转变为毛利税系统等.若实施得当,这些措施调整将有助于改善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环境,减轻过去几年来导致投资过热的高额公共债务.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地区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外交、安全政策对东南亚事务有一定的影响。战后,菲律宾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亲美”外交、“平衡”外交、以及目前的“经济”外交三个阶段。80年代初期,菲律宾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情绪高涨,迫使菲政府进一步调整“一切围绕美国”的方针,制定了侧重“经济”的务实外交政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也日渐明显。 菲经济实力相对弱小,军事实力稍显逊色,同时由于国内问题自顾不暇,政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内政方面,因此,无法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但菲律宾仍是地区安全的积极参与者。1995年7—8月间,菲律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澳大利亚与东盟所有成员国一起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1995年11月及1996年6月,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两度举  相似文献   

11.
一、美统时期菲律宾华侨经济发展的背景1898年美国击败西班牙取得菲律宾,接着又镇压了菲独立运动,于1901年完成了对菲的占领和控制。此后直到1946年7月菲宣布独立,菲律宾为美国殖民地。其中ig35年9月以后为自治领,1942年1月至1945年7月为日本占领时期。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的生产有了发展,经济也趋向活跃,美菲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使美工业品得以向菲倾销,而菲之农业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亦可运销于美。西班牙对菲经济开发无所作为,美则力促菲的经济开发,它鼓励建立农场,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设立银行信贷机构。…  相似文献   

12.
苏哈托下台原因与印尼局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严重的经济危机诱发的印尼局势动荡,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这场动荡虽然因苏哈托被迫下台而稍有缓和,但造成局势动荡的经济、政治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新总统哈比比面临的改革任务非常艰巨,要消除造成局势动荡的种种病疾绝非易事。一去年七月,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泰国开始,并迅速蔓延至东南亚乃至东亚多个国家。危机爆发以来,东亚地区已有几十家银行倒闭,数以千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破产,大批工人失业,股市狂泄,物价飞涨,人民大众苦不堪言。受这场危机冲击较严重的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国在经过一阵恐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中国成为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菲中贸易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农产品贸易数据,评估菲中贸易对菲律宾经济、就业和民生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美国从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撤出后,菲律宾政府即开始筹划该基地的开发,试图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商港和经济特区,从而“带动菲律宾经济起飞”。菲舆论预言:“美军的撤走为菲律宾提供了新机遇,这可能是本世纪菲律宾最后的一个黄金机会”。一苏比克基地的地理位置优越,它距马尼拉80公里,位于菲北部的吕宋岛西南部,与南中国海相邻,处于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中心地带,十分适宜开发成国际性商业中心。该基地陆地面积1.5万公顷,海域面积约9千公顷,不仅拥有优良的深水港,而且三面环山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周围的环境既安全又优美。更为有利的是,美军在此经营数十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因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菲律宾政府采取了多项因应对策 ,使国内 经济在困难中取得了新进展 ,但菲政府在管理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尚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战争损失赔偿作为战后美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菲律宾的重视并力求解决。对此,美国给予了回应并作出了赔偿,但不彻底,留下7300万美元未能支付。由于美国国内的党派纷争、政府关注重心的变化以及对菲律宾在接收赔偿后的经济状况和政府腐败的不满,使得对这一余额的赔偿历经十余年之久,直至肯尼迪时期才得以解决。它对美菲关系尤其是菲律宾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菲律宾对美菲关系的重新评估并形成客观认知的进程;加剧了菲律宾民族主义情感中的反美倾向;促进了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一.危机的传染 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币危机是因经常收支赤字给偿还巨额外债带来困难所引起的,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因为贷方和借方都是民间经济主体、因高利率和汇率稳定而流入的大量短期资金一下子转而流出、在短期内使外汇储备枯竭所导致的。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瞬间就传染到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印尼等,为此仅在1年内亚洲经济便从“同时高度增长”转为“同时不景气”。这种情况显示了处于全球经济时代的“21世纪型经济危机”的严酷性。  相似文献   

18.
自马科斯倒台以来,菲律宾经济发展长期陷人停滞,这个曾经有过“东方小美国”、“东方纽约”之称的国家从此一落千丈,被周边邻国纷纷赶超,逐渐沦落为“亚洲病夫”。阿基诺三世上台以来,以反腐为切人点,试图重建政府信任,推动经济发展,以改变菲律宾落后面貌。本文主要围绕菲经济能否起飞展开讨论,分析菲推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债务危机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是一个债台高筑的国家,1983年底对外债务余额达256亿美元,是世界十大债务国之一。1983年10月爆发清偿危机后,又成为亚洲第一个要求重新安排债务的国家。清偿危机的爆发使菲律宾的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危机的产生也明显地暴露了菲律宾经济政策的许多失当之处。为了缓和危机,取得新贷款和重新安排债务,菲律宾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强制性经济紧缩措施,致使经济增长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菲律宾经济由于此次危机所留下的伤痕,估计将到八十年代末才能逐步癒合。  相似文献   

20.
一、1995年菲律宾经济实绩及其动因分析1995年是菲律宾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第二年。据菲官方初步统计,1995年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7%,高于1994年5.1%的增长率水平。进出口增长加快。1995年菲贸易总额为319.1亿美元,增长率达254%,其中进口191.6亿元,出口175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服装、棉制品、金属制品等。美国和日本仍是菲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出口总额的一半。菲对欧盟和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也较快,对欧盟出口比1994年增长35.5%,对东盟增长80%。农业部门的实际产值1995年比1994年增长1.8%。除了稻谷、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